解培艺,李自真
(1.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世界产业转移及中国城市化推进,特别是“园区+地产”的商业模式下,使得各种产业园区得以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地方企业与地方政府核心生产力。产业园作为承载不同产业的物质载体,随工业生产水平、时代经济水平变化而变化,产业园区也需要对该变化进行回应,满足使用者需求升级与组织架构要求,提高建筑设计水平,避免过度追求功能分区造成布局呆板,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灵活性、实用性与连贯性。
新型产业园是顺应工业发展的产物,逐渐形成业态、规划选址的整体变革,在规划中更具整体性。产业园规划中拥有多元化功能,园区布局对规范性与合理性要求较高,空间利用开放自由,功能完整性高。新兴产业园建设中,可合理打造基础设施、建筑风格与园区空间,使其符合社会对于物质精神的追求,提高生活品质[1]。新兴产业园规划主要是因地制宜,注重空间高效利用,搭配丰富设施,建筑形态角度与传统产业园差异较大,需与普通建筑区分,高度重视人文、绿化因素应用,摆脱了工业建筑约束,造型立体多元。
新兴产业园规划是指城市工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为了促进新兴产业在城市中更好发展,需合理规划新兴产业园,基于长远利益,根据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合理规划。建筑设计是指合理规划建筑,在建设前根据设计与规划要求,预测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以文件、图表的方式编制解决方案,提高建筑经济性、美观性。
1)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差异性。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均是建设的设计规划,但规划对象不同,两者也存在差异性[2]。设计目标不同,建筑设计目标多为某一具体工程项目,产业园规划无特定目标,需按照城市发展要求规划;设计任务不同,建筑设计需预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图表方式表达出来,产业园规划需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等,任务复杂。
2)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性。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①建筑设计是规划论证产业园的依据,是指论证产业园规划可行性,规划产业园中需综合分析城市能力、历史发展等,最终方案也需通过多方验证,表明其可行性,此过程中需建筑设计为依据,以部分区域建筑设计分析产业园规划合理性,但仅适用于部分内容[3];②新型产业园规划约束了建筑设计,规划产业园中对于部分建筑设计行为加以限制,如建筑密度、高度、绿化率等,设计建筑中需遵循规划产业园要求,以此降低规划产业园难度,推进城市发展;③产业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实现相辅相成,均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城市作为建筑建设所在,建筑设计中需考虑城市环境,保证风格符合城市环境。特别是建筑楼群,其作为产业园重要部分,高度、数量、规模等均能影响城市布局、绿化交通。可见产业园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园的发展壮大,企业厂址选择中通常会考虑经济因素,不仅包含施工成本,而且需对后期维修费用、维护操作等进行考虑。园区规划设计不仅满足美观、适用的标准,而且要做到节能设计与绿色设计,便于后期改造产品,响应国家生态环保的号召。
现代产业园规划设计中,可操作性作为重要原则,设计师在设计中需了解社会背景,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明确园区所在地环境、交通、地形等,通过综合分析考虑,明确气候及其他因素对社区的影响,按照地理条件编制恰当规划设计方案[4]。在此过程中,需符合城市规划需求,落实工作人员和企业要求,结合单位与员工需求实现整体布局,做好园区内配套设施的设计。
优美的办公环境是改善企业生产,提高人员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园区规划设计中,应保证功能完整齐全,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做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实现相得益彰的发展。并且,内部环境设计中,应当结合装饰辅助框架、通风、照明灯,提高绿化率,营造办公环境,使得企业愿意入驻,提高对办公环境的满意度。
产业园规划中产业战略规划作为基础前提,能够决定后续规划设计方向,是城市规划重要内容。实际发展中,需结合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区域位置设计,实现园区内部及其他方面规划工作。如,青岛地区想要建立大规模产业园,难度较高,需慎重考虑自然环境、周围交通等。并且,产业园不仅具有带动社会效益与产业自身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能够推动地区实现迅速发展[5]。如,新加坡裕隆工业园在规划中,以轻工业、重工业和石化为主,选择港口、机场与公路交通交汇位置,以健身、商城、住宅、学校、公园等为配套设施;日本筑波科技城产业战略规划侧重于会展、教育、科研等行业,所以交通枢纽仅与高速公路靠近,建设配套设施以公园、商场、住宅、医院、学校为主。因此,在产业园规划中,应当明确建设面积、产业主体等,以此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产业园规划中,产业战略决定园区发展方向,园区规划则可决定整体园区感观状态。在产业园园区规划中,应当做到慎重理性,保证园区契合当代环境,符合发展城市理念[6]。并且,还应当考虑功能需求,体现产业文化特色,通常产业园中心为总部办公楼,将其设置为园区中心,以此为主体标志,且全面规划设计园区重要出入口位置,在设置其他配套设施中,也是以总部办公楼为中心,实现辐射状分布设计。如,某医疗器械产业园,在园区建设规划中,用地较为规整,对医药产业特色进行充分考虑后,结合城市区位条件与独特文化内涵,契合城市空间序列感与延续感,打造了较为规整的产业园设计方式。开辟4个出入口,会展中心广场布置主入口,以此为标志性建筑,且将广场贯穿园区,设置有序整齐的外部观感,西部为住宅区、南侧为办公用地与厂房,邻近地铁线,人员出入以次入口为主。同时,对生产需求与经济性综合考虑,严格设计了建筑外部尺寸、内部参数等,且在西南位置开发洁污区,以免二次污染。
产业园人口结构可影响交通布置规划,园区人口组成与城市人口结构不同,通常分为产业园参观游玩游客、园区外职工及园区内职工。出行方面交通高峰集中于上下班,游客入园较为随机;出行方式,职工由于居住点较近,多采取自行车或步行方式,离开园区会以自行车与公交为主,园区外职工可选择步行、自行车、汽车及公交,游客多选择汽车出行[7]。产业园为实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可在外围设置共享汽车、公交车站点、单车停车点与充电桩,布置小汽车停车点,满足公众需求。并且,运输货车时间段需错开上下班高峰期,保证交通安全。
在道路结构方面,可将其分为混合式、自由式与棋盘式路网。其中,混合式是结合自由式与棋盘式路网布置,满足不同交通需求;自由式路网是指结合自然地形的路网布置,因地制宜,沿着场地自然要素,如水系、等高线等进行路网布置;棋盘式路网是指主次分明、规矩整齐的路网,交通便利。产业园实践中,生产区可应用棋盘式路网,生活区可应用自由式路网,通过两者结合满足交通要求。
在道路等级方面,分为支路、次干道及主干道三个等级。支路为补充道路,可建筑周围,满足消防、救灾与救护车通行;次干道连接主干道与企业、企业与其他园区、企业之间的道路;主干道负责人流、货流通过。可根据“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设计思路,根据园区规模、近远期规划衡量道路等级,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产业园景观节点多为主题雕塑、单体建筑、绿化组团、亭台等形式,多布置在自然景观好、人流集中位置。在设计中可结合园区功能片区,如仓储区、生活区、生产区等构筑风格迥异、丰富多样的景观节点,还可利用虚实结合、解构、透景等方式进行景观艺术和人文特征的设计[8]。按照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原理设计,以产业园为基质,园区水系、道路则为景观廊道,景观轴线设计中需考虑景观节点、水系、道路及开敞空间的关系,以景观廊道将其串联起来,形成特色景观轴线。而在生态性景观营造中,可采取以下方式。
1)雨水花园。能够收集与净化雨水,利用地形高差,将雨水花园设置在较低地势区域,位置和周围建筑距离超过3 cm,确保建筑基础安全和质量[9]。屋顶与地面雨水经过砂砾、土壤、植被过滤至花园中,可涵养园区水土,存储和补充地下水,成为生产、景观备用水。并且,周围种植绿植可过滤雨水中悬浮颗粒与污染物,实现净化雨水的目的,遇到暴雨还能减轻径流量,使其渗透至地面。
2)透水铺装。地面铺装具备良好透水性,雨水能够直接深入地基、土壤或汇总至地下雨水管,释放园区雨水,将地表径流减小。并且,透水铺装结构多孔,具有降噪、保湿功能,可提高园区空气舒适度与湿度,吸收生产与交通噪声,营造良好声环境。
3)绿化种植。产业园绿色植物种植不仅能营造多样化生态景观,还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附污染物至与悬浮颗粒,净化空气。炎热夏季为人们提供遮阳场所,降低周围环境,减少太阳辐射,冬季可阻挡寒风,达到一定保暖效果。
产业园建筑设计中应当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环境作为核心指标,对于建设前的环境状况,增加诸多影响环境结构,建设后会形成新的环境系统,该系统质量将决定产业园与原本环境要素的融合、协调与配合情况。两者如若无法有效协调,则会制约人们生存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建筑设计需从以下方面进行。
1)平面布局。以平面角度而言,当前产业园更为个性化、合理化与现代化,在货/客梯数量、尺寸及承重方面均应结合实际设置,明确划分污/洁区域,货与人流线相互不干扰,设置先进安保系统与24小时门禁服务[10]。
2)交通建筑设计,产业园在交通组织方面需以平面为主,增加适当垂直型交通。以功能区为切入点,可应用垂直交通方式提高其效率与便捷性。如设置电梯需做到货流线与人流线不干扰,提高生产效率。
3)空间设计,产业园建筑空间需具备多变灵活与舒适性特点,大部分可设置为夹层、跃层、大空间、连廊或是空中花园等,层高多为6 m,确保后续改造、发展的可行性与便捷性。
4)造型设计,相较于以往产业园,现有产业园造型更为丰富,建筑不能过于单一。如,开窗方式除了百叶、格栅以外,还可进行立面造型设计,以满足美观性需求。并且,在设计方面遵循现代、时尚、生态的理念,添加当地特色。如,青岛可设计中可添加海洋元素,丰富产业园文化特性。
5)绿色建筑设计,产业园建筑材料不仅需满足舒适、美观、安全与实用需求,而且需要尽可能应用可降解材料,除了传统混凝土、钢筋材料,多应用节能材料、多孔混凝土、自然能原材料(光电玻璃)等。并且,产业园建筑做到节能设计,一方面,限制系统设计,在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节能,利用热泵替代空调机;另一方面,环保是立足于民众舒适生活的层面出发,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环境温湿度符合人们居住需求,且考虑地理位置、土地资源及朝向方位等展开建筑设计,把握产业园整体。
产业融合作为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思路,其内涵为互促互融、产城协调、空间一体化、功能复合,以实现产业升级优化,社会服务保障与配套人居环境的统一[11]。产城融合的背景是反思传统园区发展弊端,其多处于城市郊区,受到城市化发展限制,难以与城市实现优质、均衡的发展,导致配套设施较为薄弱,缺乏高素质人才与高新企业吸引力。产城融合下,产业园设计需体现出配套多元复合、生产高效集约、生态绿色友好的理念,营造产城一体、配套完善、高度复合、生态友好的氛围。
我国自改革开放形成了独立完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园作为发展产业经济的载体,其发展趋势与产业生产模式、产业结构等趋同。而产业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地域差异显著,部分区域已经实现知识密集、精细化发展,衍生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型园区[12]。但是,各地经济不同,决定了在产业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将会出现多元化特点,而多元性仍立足于国家整体产业发展,为局部多元,主流趋势仍是产城融合。因此,未来产业园规划设计中,将会出现地区适应性、整体趋同与局部多元的特点。产业发展水平与产业类型决定园区发展模式,新兴产业园规划建设中,按照不同空间形态,可划分为专业产业园、产业综合体与产业新城这三种模式。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产业园规划及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产业园功能分区,而且要做到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因此,在产业园规划设计中,应当从产业战略、园区建设、交通枢纽、空间景观及建筑设计方面出发,加强产业园与建筑设计的协调配合。并且,明确产业园未来发展以产业融合为主,实现趋同性与多元性并存,以此加强园区规划设计,推动城市发展。
[ID:01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