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历程与经验

2023-01-07 14:45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郭 玥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7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一部分人富裕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久久为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懈奋斗。

一、奠定基础: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21-1978)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为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贫穷问题创造了基本条件。

(一)民族独立: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在工业化、殖民化的世界大潮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一段极为沉痛的国家蒙难、人民蒙辱、文明蒙尘历程,人民长期处在无力改变的生存危机、生命危险、生活赤贫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此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试图挽救民族危亡、改变人民命运,但均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为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摆脱普遍贫困状态创造了社会条件,为全面实现民族独立、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社会基础。

这个历史过程是逐步展开的。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逐渐认清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基础上,指出带给中国人民深重灾难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1],提出解放工人、妇女,享受平等权利,号召工人、贫农共同奋斗。认清中国革命的性质、阶段、对象等基本问题,是有效开展革命活动、实现深刻社会变革的前提条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人民经济社会权利的基本物质载体,通过在各根据地制定土地政策、开展土地革命,“基本上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2]50,使广大农民逐渐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极大地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国民党既斗争又团结,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这一时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常常把眼前的许多进步事情当作家常便饭,其实比起从前来,乃是改朝换代似的大变化。”[3]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民主进步力量,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从1946年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到1947年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人民进行“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2]124,为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历经各个历史时期的努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最终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广泛平等、长期和平的社会条件,也为逐步解决贫穷和饥饿这两个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历史难题积累了物质条件。

(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国家状态和极不安定的社会状态,为大规模开展经济社会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逐步发展,国内外环境趋于稳定,特别是土地改革废除了几千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终结了封建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推动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的大规模开展扫清了障碍。在此基础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处于不同社会形态的各族人民同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飞跃,提高了贫穷落后地区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一,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1949年,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起草的宣言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4]。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动各个阶级共同努力、共同享有劳动成果,注意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1955年10月,毛泽东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5]。随后,周恩来也指出:“我们要经常做工作,使他们认识国家富强对他们的好处,引导他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6]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在党的八大上提出,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共同上升、共同富裕基础上建立贫农和中农关系[7]。1957年,毛泽东针对农业问题指出:“国家有积累,合作社有积累,家庭有积累,有了这三种积累,我们就富裕起来了。”[8]

第二,“共同富裕”概念进入党的文件。1953年,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9]该决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比较早地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概念的中央文件。从决议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看,其中的“共同富裕”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农民阶级内部共同富裕起来,使各阶层农民摆脱贫困状态;二是指缩小工业与农业的差距,其方法是改进生产关系,实行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而使工业和农业相适应,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国民经济刚刚恢复、尚未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之际提出的“共同富裕”概念,已经包含了经济发展、产业关系、共同推进等基本要素。

二、创造条件: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1978-20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转变,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巨大进展。这一时期,共同富裕问题的时代内涵、战略地位和全局功能更加凸显,推进共同富裕的主客观条件逐渐成熟,中国共产党结合发展阶段综合施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定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作出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就是要避免出现社会撕裂、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严重经济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中,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分配政策等手段,调节处于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收入水平。为此,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多次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同富裕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0]364在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为实现共同富裕明确了社会主义方向。

一是从收入分配制度角度论述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关系。1982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收入分配是合理的,赤贫的现象可以消灭。”[11]425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论及建立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专门强调,“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12]。该决定深入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共同富裕并非同步富裕、平均主义,不是所有社会成员同一时间、同等速度富裕起来,不是两极分化,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早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若干基本原则的中央文件。实践证明,这些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同样是适用的。

二是从防止两极分化角度论述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关系。邓小平在1985年3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0]110-111。1990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11]689-690

在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基础上,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完整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37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总结了党带领人民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宝贵经验,明确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整体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并不是剥削别人的结果,而是建立在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是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是只有通过这条道路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只能走向普遍贫穷”[13]。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较早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重要思路的一次政策宣示。此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专项扶贫计划,推进开发式扶贫,抓住农村扶贫这个重点,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不断解决贫困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党的十二大以后,国务院从1982年底开始实施“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农业建设专项扶贫计划。这是针对极端贫困落后地区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减贫行动。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提出纠正单纯救济观点、增加智力投资、解决集中连片地区贫困问题[14]。1986年5月,国务院成立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力争在“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改变单纯救济的扶贫办法,实行新的经济开发方式[15]。1990年2月,国务院批转该小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请示》,提出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贫困地区要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进而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16]。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实施,提出力争利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17]。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提出打好“扶贫攻坚战”。1999年6月,面对新世纪新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确定592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3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2004年5月,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共同召开首届全球扶贫大会,发布《中国政府缓解和消除贫困的政策声明》。2004年11月,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持续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三、扎实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共同富裕并作出全面部署,乘势而上、扎实推进、绵绵用力,推动共同富裕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一)强化推动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

在以往探索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共同富裕作出全面部署。一是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内涵,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二是将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方略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方略;三是将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式,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四是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分别作为二〇三五年和二〇五〇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性指标,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五是将“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作为评价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意义和政治属性。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绝对贫困转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要求“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一项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3次提及共同富裕:一是将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为推动共同富裕制定时间表[18]019;二是将“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共同富裕提出具体要求[18]021;三是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一项具体政策,从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角度发力,明确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18]048。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远景目标、基本原则、具体政策三个层面对共同富裕作出部署和安排,体现了党中央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内涵,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重要内容,将“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坚持人民至上”这条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组成部分,重申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标,将“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主持研究共同富裕问题,明确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19]

为落实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党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发挥浙江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试点示范作用,通过试点示范方式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该意见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将党的领导贯穿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政治保证。[20]

(二)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18]072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摆脱绝对贫困补上了走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也是任务十分艰巨的阶段。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着力解决贫困问题,从政治站位、组织体系、政策措施、执行体系、各方参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形成了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强大合力。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1]。

一是党中央强力推进。党的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2]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习近平还陆续到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地调研,围绕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主题召开座谈会,逐项研究解决贫困问题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贫困问题的系统性解决。精准扶贫成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聚焦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

二是全党全国人民形成攻坚合力。2014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实现贫困信息精准到村到户到人。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形成有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2017年9月,党中央发文提出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2017年12月,党中央发文提出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各级纪委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提出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11月23日,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至此,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底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实践,走出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凝聚实现共同富裕的共识与合力

经过不懈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惠及超过14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目标。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23]扎实推动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需要形成强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

一是深刻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紧迫性。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共同富裕,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必将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立足中国实际,统筹运用中国自身的各种资源,通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壮大实现共同富裕的各项基础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节点。根据经济增长的国际经验,一些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后,并没有按照原来的增长曲线继续增长,而是陷入了较长时段的经济低迷时期,最终徘徊在该水平而增长乏力、发展无路。鉴于这些情况,党中央及时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避免已脱贫人口的大规模返贫,着力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行稳致远。

二是积极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提出过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明确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本质属性,旗帜鲜明地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共同富裕在我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同认识和思想困惑,需要我们党有针对性地通过解疑释惑、政策宣讲和政策实践,明确共同富裕是使全体人民都得益,进而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

三是充分调动社会成员共同推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历经农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阶段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党中央实施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成渝地区的区域性发展战略,推进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持续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间整体差距、增强区域间合作活力,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创造条件。同时,党和政府还通过缩小行业间过大差距、规范和调节过高收入,来引导各个行业规范有序运行,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效。

四、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

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成为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动力。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性问题,通过一次次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以后,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进步,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从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对“两个大局”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就是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彻底结束少数人剥削、奴役多数人的历史,建立经济上、政治上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和社会基础。没有人人平等、共建共享的制度机制,共同富裕就很难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需要不断调整共同富裕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准确把握政策取向和着力方向,不断校正认识误区和实践偏差,避免出现群体间的过大差距,避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避免走向两极分化,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在经济建设中不断增加社会总产品、扩大社会总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实践证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什么时候党带领人民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什么时候人民群众得实惠就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就牢固、党的群众基础就稳固;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能影响和带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各个方面的发展,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进而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好效果的发展。

(四)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加强统筹兼顾,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要求。一是统筹兼顾推进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结合起来。通过合理调整财政政策、分配政策、税收政策和社会政策,通过三次分配机制,引导社会成员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共识和合力。二是统筹兼顾城乡、区域、行业,缩小不合理的人为差距。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乡、区域、行业间形成了比较大的差距。解决不合理的过大差距,实现平衡的、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方向。三是统筹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富口袋”和“富脑袋”结合起来。中国语境中的“富裕”,天然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也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过程。四是统筹兼顾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中人们的共同努力;共同富裕的成果,也应当由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从业者共同享有。上述几个方面共同推进、共同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