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廖民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国际国内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出入境旅游停滞、国内旅游复苏缓慢。但是,面对如此困境,中国人旅游意愿却只增不减,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时,黄金周节假日期间出现“报复性”旅游消费的情况。根据文旅部发布的2020五一小长假全国游客接待情况,亲子游、家庭定制游、研学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假期游客出游热点。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旅游行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阻碍。据政府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游客量达60.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但202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接待量11.6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4万亿元,是近十年来未曾见过的下降。2021年春节假期7天我国国内游达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5.7%,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7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 011亿元,同比增长8.2%,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58.6%。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未来旅游产品供应很大部分将依靠内需来消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发展战略的选择[1]。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和城市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将旅游和经济的增长结合是旅游参与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体现。
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腹地,是成渝经济区15城市之一,也是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面积5 322.18km2,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遂宁是中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拥有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作为四川省重要交通枢纽、川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遂宁市处于成都1小时通勤圈范围,距离成都、重庆约130km,成、遂、渝三城市呈等距三角。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腹心,是成渝后花园,作为“成渝经济圈”和成都城市群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旅游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且是除成都外交通最发达的区域城市。虽西部地区消费市场活力不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其内需消费潜力巨大,遂宁发挥区位优势,将消费升级融入国内大循环。
遂宁是以养心休闲、观音文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花园城市,被誉为“观音故里”,素有“川中重镇”“文贤之邦”之称。遂宁这座城市孕育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人杰地灵的灵泉山,山上的灵泉寺始建于隋代,与始于唐代的广德寺隔涪江相望,历为中国皇家禅林和观音朝觐地;有遂宁的生命河涪江,在城市中穿梭流淌;有亿万年地下盐卤成就的大英“中国死海”,全国唯一的“死海”漂浮旅游中心,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时尚的盐卤文化旅游度假胜地;有中生代侏罗纪地质文化基础上建造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侏罗纪公园;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旷继勋纪念馆。1 600多年的历史沉淀,留给遂宁旅游丰富的特色文化。千年的古寺壁画、观音座下的莲花、宋代的青瓷、泥彩塑陶、沱牌曲酒传统酿造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非遗传承,给旅游+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
遂宁市拥有区位和资源优势,旅游发展进度良好,但仍面临“瓶颈”,牵制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未来旅游发展的大方向。遂宁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和可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如“死海”景区的盐文化,主要体现在景区内娱乐、饮食等方面,但在康养旅游的深入开发上不足;宋瓷文化和观音文化,作为遂宁特色可进一步开发整合,赋予文化内涵,实现旅游发展的动能。
遂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9年遂宁旅游人数为5 831.41万人次,旅游收入563.17亿元,但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多数景区开发在西部,东西发展不平衡。据统计,2019年遂宁有A级旅游景区14家,4A级景区8家,4家位于船山区,2家位于射洪市,大英县和安居区各1家,2021年新增1家4A级景区位于射洪市。全市无5A级景区,无五星级酒店,虽有两家豪华型国际酒店,但要打造旅游强市还远远不够。
遂宁市城市综合旅游竞争力不强,同区位城市旅游竞争大,如成都、绵阳、南充的旅游竞争力优势强[2],旅游产品可替代性强,打开市场的竞争大;与周边城市旅游空间联系不紧密,接受区域内核心地区如成都和重庆的旅游流辐射小[3],同样面临着资源和人才往成都和重庆流失的风险。全市缺乏旅游行业所需的各类旅游服务人才和互联网营销人才。
遂宁旅游起步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整体旅游消费水平不高,在川渝地区如成都和重庆两大旅游城市所占据大部分的旅游市场中份额小。品牌认定意识不足[4],“养心遂宁”的旅游品牌在国内知名度较小,影响力不足,旅游特产未突出城市地域,在国内没有形成强化地域特色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城区景区多数仅限于观光,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古城景区规划、建设不健全,与国内其他古城类似,临街特产商铺和特产商品的品种开发和包装设计缺乏创意,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当前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新格局下,遂宁需要以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构建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要素的新旅游业态融合、打造旅游+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推进旅游产业供需结构调整和提升、实现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等方面提出激发城市旅游文化新动能,推进遂宁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遂宁市“成渝中心”地方特色优势,建设旅游经济一体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产业。一是发展大众旅游、体验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发展乡村休闲度假的农旅融合旅游产业,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园区;二是打造特色饮食、星级酒店、旅游交通、旅游特产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旅游产业链,兼具文化内涵和服务品质,以旅游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独具魅力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创成渝地区、西南区域城市旅游崛起新局面。
在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来增强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在遂宁市实施“遂宁旅游”倍增计划,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扩大黄金周及周末节假日消费,将遂宁市培育建设成川渝休闲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二是完善城、镇、乡融合消费网络,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的旅游新空间;三是改善市域向县域扩散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梯次升级;四是聚焦新消费,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推进疫后旅游业复苏,吸引消费者,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计划到“十四五”末,在旅游投资、旅游收入、星级酒店及景区建设、游客数量及接待服务能力等发展指标上倍增,实现经济高质量韧性增长。
俗话说“旅为文载道,文为旅正名”。未来的旅游发展将是注重资产转型,文化参与度提升,是文化+品质+体验的旅游。遂宁以寓意“平息战乱,遂得安宁”而得名,需要梳理遂宁观音文化、盐文化、茶文化等,创新开发文化旅游景点、线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提炼地方文脉、地域特性,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一是在涪江河堤沿岸建设饮茶休闲文化,戏曲、评书、聊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休闲场所,品味茶、体验生活;二是在“十里荷画”、桃花山等地打造“十里荷香、世外桃源田园文化”;三是在圣莲岛、圣平岛打造涪江山水文化;四是在宋瓷博物馆开展“宋瓷文化”参与、数字化体验场景建设;五是打造遂宁特色的观音文化、玉玺文化、诗歌文化、非遗、书画文化,让沉静的文物、文化活起来,创立博物科普节等,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景点建设的过程中透过不同的文化场景、规划设计以及旅游体验等方面展现各自的文化[5]。
文化活动丰富旅游市场,文化和旅游消费增长强劲,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双向推动[6]。遂宁市目前已有侏罗纪公园、观音湖湿地公园等,正在建设的有丝路奇幻城、浪漫地中海等。应以特色文化为依托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打造文化创意小镇、美食街、回味童年街,“以文创商”“以游带商”,降低商业化的同时带动商业消费。同时,鉴于遂宁冬季几乎不下雪,可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冰雪乐园、人工滑雪场,未来还可引进国际大IP,建设动漫、电影主题公园。
一是打造“一景一品”,做好文化呈现,实现特色差异化。遂宁是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山水园林型城市,借助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发展水上运动、水上交通旅游、游江观城游;因其地处盆地,无高山,可建立山地骑行旅游中心,发展全民健身体育游;建设特色果园、菜园等农耕乡村文化的体验式旅游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打造核心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晋级5A,增强旅游吸引力。遂宁旅游发展起步晚、发展慢,可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全产业融合以产业带旅游,以旅游促发展;又因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可以打造核心旅游企业、龙头企业。遂宁旅游景区的特点是多而散,需要开发、建设或升级旅游地标和标志性景区,创建5A级景区,如借鉴国内优秀佛教文化景区,扩建灵泉寺,打造集观音礼佛、旅游观光、佛学旅游等一体的文化旅游区,有助于推动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完善旅游景区功能建设,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激发历史文化新动能。老牌景区建设早,随着时代的发展,景区功能建设未及时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应逐步完善景区的现代化、人性化功能建设,如季节性强的大英“中国死海”景区,可升级景区设施,将本地盐卤文化和西域异域风情文化相结合,开发适合冬春季节的康养旅游,加强景区酒店、餐饮等服务水平,延长景区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升品牌效应及核心竞争力。
健康旅游是以健康服务基础的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以“休闲”“养心”为口号,响应和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健康遂宁、养心遂宁,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一是将旅游与体育、医疗、养老等深度融合,打造“死海浮泉”、盐疗康养、荷花中医药、田园呼吸、养生保健等,将康养产业、文化、旅游“三合一”深度融合,建设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康养休闲基地,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借助互联网医院,强化科技赋能,助力遂宁康养旅游快速发展。特别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健康旅游产品,增强体验感,为康养旅游带来更多创新空间,同时在设计健康旅游产品时,必须以人为本,给健康旅游体验者带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遂宁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便捷的“成渝后花园”,遂宁应借助地位优势和交通,打造高端休闲旅游,发展高端精品游、会议会展游、品质商务游,吸引成渝,辐射其他省。可以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提升会议、会展活动的举办水平,借助科技手段发展云展览、数字展览,今后可在会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等方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展业新形态。
一是发展赏花经济,助力遂宁旅游升级迭代,由鲜花“开出”一项产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种+养+赏”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二是打造遂宁“花年活动”,春天赏桃花,举办“春风拂柳绿,桃花别样红”桃花节庆活动,夏天赏荷花、饮莲茶、食荷宴,秋天赏桂花,冬天赏蜡梅。一方面促进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创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使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成为旅游产业的亮丽名片及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旅游是体验,游客所感受的除了自然美景和城市文化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务。一是加大旅游联合执法力度,完善旅游服务中心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在遂宁火车站和客运站附近,建立遂宁旅游服务接待中心,提升遂宁旅游第一印象,提升遂宁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完善景区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升级旅游基础设施保障、旅游环境美化。四是建设旅游厕所、旅游机场、旅游公路,完善旅游交通,建设通往成渝两地的快速旅游交通网,形成一个旅游交通环线,建设旅游机场,提升外省游客进入遂宁的可进入性和便利程度。
遂宁未来旅游发展趋势是城市—乡村,传统—技术,简单—丰富等精品。一是可以将传统的文化和新业态旅游相结合,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来打造旅游景区和产品,将数字文旅、智慧旅游作为核心进行现代旅游体系建设。二是在遂宁发展沉浸式体验游,遂宁已成立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遂宁科技馆、博物馆等的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和部分景区之间的合作,打造“云参观”“云旅游”等线上体验之旅,提高对遂宁旅游的印象和参与度。三是通过旅游大数据,搭建智慧旅游大平台大系统,建立游客画像、景区接待情况、人流量、客源地等数据分析,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推出旅游产品,实施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能停车和游客行为分析系统建设,以高新科技渗透赢得产业超常规发展。
一是加强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宣传,稳定省、市内宣传,扩大国内宣传,参与国际宣传,可通过央视、自媒体、网红KOL以及线上OTA平台等,参加国内外的营销推广活动。二是实施全市旅游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影响,重点推介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餐饮、特色产品来扩大旅游的知名度。三是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激发本地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星级酒店。四是对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提供特殊旅游补贴等。五是培育人才,突破人才紧缺和宣传不足的短板。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未来旅游是体验式的旅游,是文化、生态旅游,是科技、数字旅游,同时也是回归田园、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大众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遂宁需要建设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态,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旅游,创新文创产品设计,将遂宁建设成一个有文化有风格的佛教旅游胜地和艺术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优势,将“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成为未来的“经济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