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梭 梭
中国戏曲文化周为戏曲推广普及探索了一条新路。
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移步换景,与生旦净末丑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名角好戏进社区下基层,京城戏迷皆开怀……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日前在北京落幕,一场在疫情下坚持举办的戏曲嘉年华,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推广再次贡献了巨大力量,让更多人认识到宣传推广戏曲艺术是一项必须坚持不能中断的事。
说起传统戏曲的推广,大概每一个戏曲从业者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作为一个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戏剧形式,传统戏曲常年面临着观众老化的问题。为此几乎每一个从业者都在如何吸引年轻观众方面努力探索,已经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可以说是做出了非常成功的尝试,不仅成为北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更成为百姓体验戏曲文化的嘉年华。
在国内,与戏曲相关的曲艺节说来并不少,但是与话剧等形式相比,曲艺节的活动往往比较传统,以展演为主。诞生于6年前的中国戏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国家级戏曲文化活动,它创意性地将汇聚中国园林文化的园博园转变成为戏曲推广的舞台,沉浸式打造“戏曲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戏曲”,让一直与中国园林有着紧密关系的戏曲重归园林,焕发新的活力。整体活动中不仅有优秀剧目的展演,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实现专业品质与群众参与互动、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人民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将戏曲推广活动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嘉年华形式推出。
它不再是戏曲人的闭门自赏,而是普通民众也能乐在其中的盛会。在这里钟爱戏曲的戏迷可以看到来自国家级戏曲院团的专业表演;不太懂戏曲的观众在“围观”同时,也可以打卡戏曲主题的装置艺术;一年一度由众多名家担任评委的戏曲票友大赛,更是吸引着众多戏曲票友的参加;而出门遛娃的父母还可以带着孩子在园中参与戏曲主题互动游戏,在整个园博园内寻找戏曲NPC,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然后盖章完成任务,这个颇具挑战性的游戏任务,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戏曲知识普及,在孩子和父母心中都埋下戏曲的种子。
这样的形式不仅深受民众喜爱,也让许多专业的戏曲人连连道好。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著名花脸演员方旭,从第一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就开始参加。此次他参加完上午的开幕式演出,下午又在阳光剧场演出经典名剧《大·探·二》。他说,自己已经连续六年参加戏曲文化周了,光是《大·探·二》就已经连演了三年。在方旭看来,园博园里的剧场或许不够专业,但它更接地气,互动性更强,跟观众距离更近,更有益于戏曲的普及推广,“在这里观众既能游园又能看戏,一举两得。”方旭和他的同事们对待这里的演出也总是全力以赴,如同在长安大戏院、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一样认真投入,积极准备。方旭不光自己在这里演戏,有空的时候也总会去各处逛一逛,“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戏,各个剧种百花齐放种类繁多,还有一些民间社团,我看一圈对自己也是种学习。”
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今年在时空拓展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通过“园林中的戏曲”“剧场里的戏曲”“网络上的戏曲”三个板块活动,为戏曲艺术传播、推广搭建起一个“三维”舞台,突破时间、空间阻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引更多受众。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中的戏曲”板块,本届戏曲文化周组建了专业视频直播团队,将对开闭幕式、优秀代表剧目在央视频、抖音、B站、东方大剧院等平台进行每日直播,让戏曲文化周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变成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事。据统计,本届戏曲文化周全网总浏览量超过三亿,而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浏览能够在普通观众心里留痕,对于戏曲的推广与普及都是好事。
本届戏曲文化周的主题是“和合共美”。这也是中国戏曲文化周一直以来的主旨,让传统与现代和合,让艺术与生活共美,让专业与群众共享。可以说,中国戏曲文化周为戏曲推广普及探索了一条新路,虽然还有许多需要提高之处,但也有不少可供同行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