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乃武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安徽省现有100个国有林场,分布在15个市、58个县(市、区),其中市属林场12个,县属林场88个。按性质划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73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4个、公益性企业3个。全省共核定国有林场事业编制4 726名,公益性岗位159个。
全省国有林场经营面积27.54万hm2,林地面积27.40万hm2,林木蓄积量1 972.05万m3,森林覆盖率88.31%。其中天然林面积4.24万hm2,公益林面积19.71万hm2。按乔木树种龄组分,幼龄林面积4.89万hm2、蓄积量221.05万m3;中龄林面积6.90万hm2、蓄积量664.35万m3;近成过熟龄林面积12.25万hm2、蓄积量1 578.69万m3。
依托国有林场,全省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46处、自然保护区16处、湿地公园1处、地质公园2处、种苗基地39处,分布在4个市、40个县(市、区)所属58个国有林场。
全省国有林场以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全面落实各级林长森林资源监管职责。严格贯彻执行公益林管理和天然林保护等有关政策,全面加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完成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修编工作,全面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产低效林分改造和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完成森林抚育14万hm2,迹地更新造林8 000 hm2。至2020年底,全省国有林场森林蓄积量较改革前净增282万m3,增长16.7%。
发后印发了《安徽省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0年)》《安徽省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国有林场场部、林下经济节点对外连接道路建设项目库(2018—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形成有力的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全省国有林场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完成新造林、森林抚育、林下种植、修建林区道路、管护用房、建设防火瞭望、生物防火带等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国有林场场部、林下经济节点对外连接道路399.74 km,国有林场专用属性道路3 171.69 km,15个县(市、区)所属19个国有林场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同时,国有林场积极联合林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等林业科技项目合作,既支撑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又带动周边乡镇、村农户发展林业产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因历史沿革及最初建场条件等客观原因,全省现有绝大部分国有林场均非由齐整连续的区域山林地块组成,而是在收组编整地方相对较为零散偏远的山林地块基础上建立。现今全省国有林场总体上呈现场区分布分散、单体规模偏小的局面,给其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增加了难度。国有林场总面积仅占安徽省林地总面积的7%,最大的经营面积不足1.10万hm2,最小的经营面积仅97.6 hm2。
在建国初期,国有林场的木材生产和经营加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国有林场可采森林资源匮乏,森林总蓄积量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7.6%左右,且普遍存在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不合理现象,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有林场的各类基础设施大都是建场初期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修建,多数已严重破埙。虽然部分基础设施后期有一定的维护修缮,但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目前,全省国有林场林区道路通行困难约3 000 km,需改造升级电网超过2 000 km,管护区(点)危旧房达6万多m2,且存在一些管护点不通电、不通公路、无手机信号,甚至饮水困难等现象。
受限人员编制、薪资待遇、工作条件及发展空间等影响,人才短缺和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在职人员老龄化倾向明显。据统计,目前全省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1.0%,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7%,其余均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才技术力量后继乏人。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虽然已全部结束,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问题多,仍存在各类矛盾和问题。据统计,全省国有林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债务达7 357万元,一些国有林场与周边存在林地林木权属纠纷,林权流失严重。
国有林场建立之初,各分场大多地处偏远、山场贫瘠且人烟稀少的地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林场各分场周边社区也随之发展起来,周边社区群众与国有林场各分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土地边界纠纷、林木采伐纠纷、基础设施纠纷等多种矛盾,给国有林场生产经营带来较大隐患,增加了管理难度。
把国有林场发展与地方发展相协同,探索和争取将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人才配备、基础建设等国有林场发展的关键因子纳入地方政府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促使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合作,从而破解全省国有林场力量不足、单体偏小的发展限制,提升能力,促进改革。
一是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中的作用,扩大非木质资源利用,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产业。加大国有林场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生态教育、游憩休闲、森林康养等生态服务产品,加快建设生态标识系统、绿道网络、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引导国有林场应用并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于林业生产,将林业生产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营造主题鲜明的森林旅游项目,宣传和普及林业知识、森林生态文化知识,提升公众保护森林、投身森林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三是扩大国有林场建设和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基地,以保障全省林业健康可持续经营。同时以营造碳汇林为目的,采取人工造林、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加强森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增加碳储量等多种措施。四是全面加强森林管护力度,提升管护效能。推进国有林场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完善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将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融入同级政府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协同开展相应工作。强化国有林地用途监管,探索国有林地有偿使用制度,落实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
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计划,加快推进管护用房、道路、电网改造升级、环境整治、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种苗培育、营造林、抚育采伐、运输等林业作业现代装备配置,以及无人机、管护巡逻车、消防车、有害生物防治机械等资源保护类林业现代装备配置应用,达到全省国有林场林业道路密度合理、职工饮水安全全覆盖、管护用房布设合理数量适用、通讯网络全覆盖全互通和场区美化绿化净化硬化的目标。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国有林场发展可借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尝试建设国有林场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协同推进林长制“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全面推动国有林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突出机制创新,在绩效分配、成效考评、岗位职责等方面下功夫,真抓实干。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成社会化服务平台,切实提高职工待遇,重塑全省国有林场发良性发展新面貌。
科学梳理各类现存问题,客观分析各样矛盾原因,借全省实施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大势,多渠道、多方面谋划发展路径,实现稳步持续减负增效。一是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经营效益。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高效手段促良性发展,寻求突破发展瓶颈新路径。三是下力气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改变现有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探索开创发展新局面新模式。四是建立现有问题和矛盾清单,有计划地逐一克服清除。
首先,加大巡护作业,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矛盾滋生。其次,加强联系沟通,做到协商协调、互惠互利,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再次,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扩张力强、影响力大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带动和促进周边社区发展,提高社区群众收入,从而改善林场与周边社区紧张关系,促进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