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伟
(厦门大唐地产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4)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乡村振兴政策推进了建筑领域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的大背景下,对建筑的质量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增强房屋建筑的质量水平,需要在质量管理、阶段性监督等方面加以重视,有效规避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实现建筑领域快节奏、高标准成长。
建筑工程中实施质量管理机制、监督体系,是促进建筑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者之间联系密切。由于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技术、设备、人员较多,为实现质量目标需要对不同建设环节进行全范围把控,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种类较多,包含人力资源协调、机械设备配置、材料采购等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且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工作内容十分繁琐复杂,一旦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建设事故。可见,工程建设的管理难度较大、工作压力较强。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内容复杂、工期较长,在质量监管和工程管理方面需要设置专项部门。与此同时,部门中的管理监督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养,能够承担工程项目的管理责任,一旦在施工阶段出现突发问题,能够短时间内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确保工程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为了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建筑领域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若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保障,便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的人员管理、技术管理、设备调节等工作,出现工程现场混乱、设备随意放置、现场接线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现象。不仅增加工程成本,而且会导致工程建设时间延长、建筑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后果。例如,在工程建设推进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发包人指定分包情形,而工程分包之后,计价方式、质量责任、监督标准、工程时间等存在较大差异,承包人会承担工程分包后的大量责任。发包人指定分包,所产生的工程问题、工期延误也应由发包人自行承担,这样一来,工程建设的责任分配便会受到影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由于整体规模较大,很多公司可能将各个工作环节分别承包出去,这种现象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整合管理,了解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能够有效衔接。如果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难以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将会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很多人并不具备管理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不能胜任现场的监督工作,无法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存在较多的施工风险。所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无法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无法对施工环节进行进度控制,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许多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建设能力大幅度提高,各种新型建筑工艺、施工设备应用于施工现场中,对我国建筑领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一部分建筑企业的领导干部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鲜事物,造成我国一部分企业和地区的建筑施工体系相对落后,难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管理、施工技术相接轨。与此同时,我国建筑市场中一部分劳动力自身文化素养不足,对现代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即便是对其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也难以获得理想成效,对于工程建设现代化发展进程无疑是比较严重的阻碍。
很多工程项目注重施工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由于整体施工规模较大,应用到的原材料数量较多,且种类十分繁杂,很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忽略材料采购时的质量监管,导致很多原材料规格与实际要求不符;或者原材料的规格与实际要求虽然相符,但在购入时采购人员贪图便宜,选购廉价材料,导致施工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应当在施工前做好原材料的质量监管工作,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退货。采购时,需要了解供应商的具体信息,使彼此的合作更加安全。对于已经购入的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管理,设置好相应的存放地点,避免原材料因存放发生问题,导致原材料质量受损。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需要进行二次混合的材料要严格控制配比,保证混合后的材料能够用于施工建设,避免因材料问题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工程项目核算工作对于施工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施工中的具体信息,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全面核算,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如果不能对施工的各个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严格计算、分析施工中的各类数据,很容易造成成本过度流失,降低效益,因此,应当在施工前与工程项目负责人全面沟通,高质量完成核算工作。
建立健全施工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稳定、有效推进。在开展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需求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工作,以此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水平,确保建设成果能够与实际需求相吻合。建筑工程中各个施工环节是层层渗透、环环相连的,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建设流程推进。管理机制建设需要结合工程建设进度实施,避免出现交叉作业现象,诱发不必要的建设风险,实现高效率、高标准的工程建设。
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纠正工作人员施工、设备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屡教不改人员应加大惩处力度。在企业中建立绩效管理、激励制度,对于工作质量优异的班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鼓励,对于工作效果不理想、频频出现错误的班组和个人进行惩处。力求能够将施工管理机制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形成高质量的施工管理闭合链。
(1)优化建筑主体的质量水平。建筑主体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也关系着建筑投入使用之后业主的健康与安全。因此,需要在施工阶段优化建筑主体的质量水平。
(2)原材料选择与采购阶段,需要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需求。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分批次检查,禁止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进入现场。
(3)建筑企业应不断优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确保技术人员具有全局性的工作理念,了解领域中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加以引进,实现工程建设的“全球化”发展。
(4)积极引进现代化设备、技术。建筑行业需要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的发展局限,施工单位需要及时了解世界领域内的建筑信息,及时引进具有实践价值的技术。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保障,在实际建设工作中也需要重视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将施工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中,通过规范化的监督管理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消耗。同时,要重视监督制度的可行性、实用性,避免出现“水中月,镜中花”的管理机制。需要确保监督管理体系能提出、能落地,有效降低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另外,还需要在思想政治领域加强工程建设人员的质量意识,引导工程建设人员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对质量监督、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工作人员均需要签署工作合同,充分了解施工阶段需要完成的建设内容、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详细分析施工前工程建设中的潜在风险与问题,制定出不同隐患和风险的机动应对措施,一旦施工阶段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的不良影响,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XX公司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如下:
为了能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需要协调各个层级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施工的最终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划。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考察,了解周围的建筑信息、地质信息、气候条件,争取将各类外在因素全部纳入方案中,保证方案的可行性。要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协商,对于施工图纸进行充分分析,根据施工设计完善自身的方案。另外,要对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只有做好施工流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建筑质量,避免发生返工的现象,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明确自身责任,做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1)应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监管,检查原材料的规格、数量、质量是否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完成原材料的采购工作。
(2)管理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人员的具体工作流程,监督其工作质量是否与施工计划相符,并进行检测。可以设立奖罚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进行惩罚。
(3)出现问题要及时审查、修补,做好相应的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具备绿色施工理念,对于堆积的固体废弃物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施工管理方案中要明确规定材料的划分,要根据施工计划设定资源用量,避免能源浪费,对于一些易碎的资源要轻拿轻放,避免材料损毁。
(4)要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如期完成。让每个工作环节之间有效衔接、每个工作步骤环环紧扣。
填充墙体裂缝、墙体抹灰裂缝是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对于这些裂缝需要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如在对填充墙裂缝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在现场设置可靠的防雨设施,并且进行间隔为14天的补砌施工,在管线的穿越位置需要预留孔槽,在背面的抹灰层挂上钢丝网片,以此治理填充墙裂缝问题。抹灰裂缝治理工作需要对抹灰砂浆的配比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砂浆有良好的保水性,在完成修补后要进行喷水养护。
由上可知,建筑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众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且当下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和完善。鉴于此,需要联合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各级地方政府、监理企业等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建筑领域的高质量成长,助力我国工程建设以常态化、长效化的趋势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