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2023-01-06 22:44
山西林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松毛虫白僵菌赤眼蜂

马 倩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油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全变态昆虫,是油松的主要食叶害虫,也是油松毁灭性害虫。油松毛虫不仅影响松树的生长量,而且在严重发生的5月,可将大面积松树针叶吃光,状似火烧,造成松树枯死。因此,了解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科学进行防治极为重要。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淡灰褐色至暗褐色,其中暗色居多;雌蛾体长23mm~30mm,雄蛾体长20mm~28mm。

卵:椭圆形,长1.70mm,宽1.30mm,精孔端为淡绿色,另一端为粉红色,孵化前为紫红色。

幼虫:灰黑色,体侧生长毛,花纹明显。老熟幼虫体长54mm~73mm。

蛹:栗褐色,臀棘短,末端稍弯曲呈近圆形。雌蛹长23mm~32mm,雄蛹长20mm~26mm。茧呈淡褐色或灰白色,有黑色的毒毛。

2 生物学特性

在山西,油松毛虫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跨2年完成,寄主植物主要为油松。在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9月中旬即有幼虫开始下树越冬,11月中旬基本结束,大多数以3龄~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树皮缝、枯枝落叶层、杂草或石块下越冬。其中,多集中在背风向阳面且在根基周围50cm范围内越冬居多。

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至4月下旬结束,上树幼虫取食2.0a生针叶。5月下旬开始化蛹,至6月下旬结束。老熟幼虫停食一天,排出体内粪便,数十个群居,结茧化蛹,在地面草丛中居多;在针叶丛中结茧化蛹的较少。茧呈椭圆形,疏松而薄,老熟幼虫在茧内最后一次脱皮成蛹。

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多数在傍晚开始羽化并交尾产卵,交尾后即产卵,至7月下旬产卵结束。大多数卵成堆或成串产在健康林分和林缘通风透光的1.0a生松枝针叶上。每雌产卵300粒~400粒不等。

7月上旬卵开始陆续孵化,至下旬结束。初孵幼虫比较集中在3龄前,有吐丝下垂的习性,主要通过风力传播;3龄以后开始分散活动取食。

幼虫期共有6龄~8龄,其中1龄~2龄幼虫有群集为害,啃食叶边缘一侧成缺刻;3龄~4龄幼虫可啃食全部针叶,更喜欢取食老针叶;5龄~6龄幼虫毒毛已成熟,人的皮肤接触后易患松毛虫病,浑身起红疙瘩伴有刺痒。幼虫食料不足时,能爬行迁移数十米。7龄~8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占整个幼虫总食量的70%~80%。发生严重林分可以听到幼虫取食声音。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迁是扩散蔓延的主要方式,平地上一次飞行距离在40m以上。迁飞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光源有关。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加强虫情测报

要在重点林区(场)、县设立虫情测报站(点),建立测报制度,加强测报;做好越冬幼虫、蛹和卵的数量调查,掌握各虫态发生的始期、盛期,科学指导防治工作,精准施策,做到有虫不成灾。

3.2 营林防治

营林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措施。一要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注重营造混交林和改造纯林为混交林,以此来增强林分的抗逆性。大量实践证明,油松毛虫泛滥成灾多数发生在大面积的纯林。针阔叶树种多,在林相复杂的林区反而不易成灾。营造混交林,以油松与侧柏、刺槐、杨桦等树种的块状或带状混交较好。二要合理密植,加强经营管理,加速林木健康成长,可减轻油松毛虫为害。三要对稀疏林地进行封山育林,促使形成复杂的生物群落,这样有利于其天敌的繁衍,能有效抑制油松毛虫的发生。

3.3 生物防治

保护并利用天敌是开展油松毛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措施。油松毛虫天敌较多,文献记载有100多种。其中,大山雀、灰喜雀等鸟类是松林内以油松毛虫为食的主要鸟类,应当加强保护;还可以通过人工设置鸟箱,招引益鸟,为益鸟营造适宜的栖息场所,帮助其定居并繁衍后代。

蚂蚁、胡蜂、螳螂、猎蝽、蜘蛛、草蛉等是油松毛虫主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寄生性天敌主要有赤眼蜂、姬蜂类、寄蝇等,也应加以保护。

3.3.1 白僵菌防治(防治低龄幼虫)

释放白僵菌,要求高温、潮湿的条件,而山西空气湿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条件,使得在油松毛虫防治中应用较少。但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地区,调查发现有本地白僵菌侵染油松毛虫幼虫致死的现象。因此,利用白僵菌地面和根基喷粉、喷雾防治,施放量每公顷15万亿~45万亿孢子能取得较好效果。

3.3.2 苏云金杆菌防治(防治3龄~4龄幼虫)

幼虫越冬前或越冬后初期,用喷粉、喷雾法,施放量每667m2(1亩)30亿~45亿个国际单位,同时加入一定剂量的洗衣粉或其他增效剂增强效果。

3.3.3 赤眼蜂防治(卵期防治)

在油松毛虫产卵初期和盛期,选择晴天且无风的天气,每间隔7日并分3次在林间施放赤眼蜂,每667m2(1亩)选择释放3万~10万头。赤眼蜂适宜寄生在3.0d内产的新鲜卵,因此要特别注意赤眼蜂与油松毛虫新鲜卵在林间同时出现的吻合时间段。

3.4 化学防治(幼虫期防治)

3.4.1 灭幼脲防治

灭幼脲是一种几丁质抑制剂,使幼虫不能蜕皮或化蛹死亡,降低虫口密度。秋季8月和春季5月15日前,用25%灭幼脲3号胶悬剂低容量喷雾,每667m2用药量40g或常量2000倍液。要求喷洒均匀,15d效果在85%以上。也可以在幼虫越冬前和越冬后,使用2.50%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液低容量喷雾。中条山林区端氏林场2016年5月10日利用飞机超低量喷洒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理想效果。

3.4.2 烟参碱防治

用水困难的林区作业时,利用脉冲式喷烟机喷烟,8月-9月松毛虫初孵幼虫到4龄幼虫前防治。12%烟参碱乳油与柴油按1∶20比例混合林间喷烟,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和傍晚太阳落山后气温逆差时进行,此时烟雾在树冠层停留时间长,杀虫效果好。

3.5 物理防治

3.5.1 灯光诱杀(成虫期防治)

高压黑光灯设在林缘100m~500m处的开阔地带,灯距地面2.0m以上。在油松毛虫成虫羽化初期即可整夜开灯进行诱杀。在成虫羽化期杀死1个成虫,即等于杀死300个~400个能为害油松的幼虫。

3.5.2 阻隔防治(幼虫上下树前)

根据油松毛虫幼虫有上下树的习性,在油松毛虫越冬前和上树前,在距地面50cm树干处采取缠毒绳、涂药环、缠塑料胶带等措施进行阻隔。也可将草绳成股缠在树干上,引诱幼虫在草绳中过冬,次年油松毛虫上树前,将草绳切割解下并集中烧毁。

3.5.3 人工防治(卵期和蛹期)

组织人工摘除树上虫茧、卵块,以减少卵孵化数和成虫羽化数,能降低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效果。

4 结语

油松毛虫发生与气温升高有直接关系。调查发现,各个地方松毛虫各虫态发生期都较过去明显提前,不同区域油松毛虫各虫态发生期不尽相同,同一区域不同小气候环境油松毛虫各虫态发生期也有差异。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防治措施,都要注重油松毛虫的预测与预报,在最合适的时间点,对油松毛虫进行防治,能保证防治的科学性,能促进防治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

猜你喜欢
松毛虫白僵菌赤眼蜂
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用对双线卷裙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赤眼蜂培育及防治玉米螟概况简析
无人机喷撒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