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及对策

2023-01-06 07:27李莹潍坊市潍城区北关街道办事处
环球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李莹 潍坊市潍城区北关街道办事处

农业经济发展是目前社会建设、国家进步的关键话题,并持续受到国家的关注支持。在新时期下,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国家为农业提供了大力的扶持条件,尤其是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增加,虽然可以为农业区域发展提供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内控体系不够完善等。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及对策,可以有效帮助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完善方向,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影响

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助于保证国家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在农业生产及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方面,可以确保农业经济持续壮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农业趋向现代化,实现稳定和谐革新[1]。但是结合目前我国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现状来看,实际工作的开展有着双面的影响,一方面,通过有效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在系统化、专业性的管理模式下,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平稳,并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进步;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并革新管理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并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所以,需要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究有效管理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不断进步,为农业经济、社会进步创造发展条件。

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

完善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要提升预算编制环节的有效性,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中要全面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综合因素,加强市场的调研需求及分析,从而为结合农村区域需求而加强项目的集中管理,提升工作的计划性及预见性,帮助农业发展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扶持,加速农村地区的发展[2]。

但是结合实际现状来看,农业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在考虑相关工作时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思考,并进行纵向研究。导致在农业经济发展期间,许多费用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细致性和实际性不足,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开展效果,不仅不利于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合理使用,还会导致经济成本的增加和财政风险的提高。想要改善这种现象,就要求及时开展有效措施,通过加强人员监管、制定科学预算编制工作管理等措施,来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从而提升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率。

(二)内控体系不够完善

内控体系的作用,在于加大管理控制力度,从而将财政支出等农业创新、研发、经营活动等效益最大化提高,减少经济成本的投入,并通过管理、监督指导等工作,来完善内控体系,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需要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开展期间,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通过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来加强责任落实和监督效果。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内控体系还不健全,相关部门对于内控体系、管理制度等认识性不足,工作责任感不够,还缺乏专业的部门人员开展监管工作,从而严重影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并且,由于管理层级、基层人员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的缺乏,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难以结合现代化管理模式开展工作,严重降低管理效果。

(三)农业财政支出方式单一

结合当前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方式来看,主要存在支出方式单一的问题。除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中央政府所负责的转移支付外,我国在此还未采用其他的支付方式。而目前乡镇虽然也积极地通过农户自筹以及统筹、吸引社会资金等形式开展工作,但是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及不规范性,并且因为农业资金管理自身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不能达到科学完善的工作形式,导致这一部分的基金使用无法为农业财政支出提供有效的帮助[3]。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体制存在固有缺陷,还有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环境下,政府职责不明确,工作行为缺失等,也是导致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无法为农业发展带来助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四)农业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农业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乡镇级财政配套资金存在缺口等问题。结合相关文件来看,在市拨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必须由地方财政匹配相应数量的配套资金,但是因为财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乡镇级财政出现了严重的配套资金支出总量不够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项目的开展。

结合支出结构来看主要问题在于自筹资金相对比例较高的问题。农业项目资金包含了三个重要部分,上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而通过分析大部分区域的规定来看,项目的自筹资金比例远远高于规定的筹资控制上限。例如河北省《河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文件中,对于自筹资金及财政资金中具有明确的说明。当前,多数村级组织缺乏经济来源,所以在资金投入方面较为乏力。并且,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打工,所以老幼妇孺村民占比较大,在筹集资金时难以响应号召,导致筹资工作出现障碍,或部分项目在群众自筹方面出现编造账目、应对检查验收等现象,无法体现农业财政支出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措施

财政支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尚存一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为管理预算体系、核算等方面,而想要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就要从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措施。

(一)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预算体系建设

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要从预算编制工作的加强开展源头管理,对于农业发展中专项资金的争取、使用开展有效的预算编制,才能保证农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中,预算编制首先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来开展编制,针对性项目的规模、开展标准、资金使用方向等开展详细全面的调查,并做出系统化的分析,结合政策、国家规划等内容,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指标,并将预算编制目标通过细分,下发到人员的工作目标中,从而实现责任细化,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为项目的后续环节开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撑[4]。

(二)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精准核算

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精准核算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要根据已经确定的农业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开展科学的预算工作,采取单独记账及分类管理的模式加强核算,从而发挥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同时,针对人员对预算编制工作认识性不足、重视度不高,以及人员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缺乏等问题,可以采取教育培训的措施,通过专项技能培训教育来提升工作人员素养,从而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落实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专项资金管理在规范科学的条件下开展。另一方面,要落实监督审计工作,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以及配套资金的拨付力度是否充足、内控机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多方面工作的内容结果,进行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从而实现各方面的逐步完善,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充分的条件。

同时,还要完善农业专项资金效绩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相关性、可行性等方面的效绩考核,从而引导相关部门实现项目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人员工作指标评价和参考方面,从而实现人员规范工作意识的提升。还要适当地加强综合性监督管理,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加强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对于预算工作及时跟进并推动项目进展,帮助项目负责人员实时掌控项目发展动态,从而提升调度统筹性,提升社会公开化。在面对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例如资金挪用、挤占等行为,及时监督调节管制,落实责任追究,从而有效提升专项资金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完善和丰富农业财政支出方式拓宽农业支持渠道

结合财政支出内容来看,农业公共性财政支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农业私人产品,一种是农业公共产品,为了有效提升农业投入的效率,国家在农业的财政支出方面,要积极地根据市场需求,来引入竞争机制[5]。

农业私人产品主要在于生产经营者的自身投入,所以本身带有激烈的市场竞争意识,因为国家对农业私人产品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需要从农业私人产品转向公共产品的财政支持。农业公共性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对一般农业生产公共基础设施的生产管理及维护方面的支出。目前我国农业调控性政策包含了生产结构导向补贴、技术导向补贴以及农业区域救援稳定性基金等。在财政支出方面,我国应当结合农业市场的供求进行结构调整,并建立财政支出政策,针对农业市场的扰动因素有效控制,从而缓解经济市场对农业发展的冲击,推动农业快速持续发展。农业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的重要环节,所以需要服从财政支出的局面。

以往农业财政支出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现象,所以要求积极开展创新,营造更加广阔的资金渠道和来源,才能促进农业专项资金更加丰富,推动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具体措施中,首先要用立法的形式确保各级政府对农业财政投资的增加,并有效用于农业建设中。要加强农业基建方面的投资比重,开辟筹集农业财政投资渠道,建立农业发展的基金。同时,要增加农业信贷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考虑农业贷款的特点,并给予最高的优惠。例如,采用财政资金贴息等方式,加大农业信贷资金投入。还可以建立乡村合作基金会,采用有效的筹集形式,将原来处于分散闲置状态下的农村合作基金等资金筹集起来,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筹集。并且,在资金支持渠道方面,还可以通过完善农业投资机制,调动农户投资积极性,从而稳定土地承包制等制度,确立以农户为主体的投资、积累新制度。

(四)增强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的力度

我国农业投入的主体是国家、集体及农户三方组成的,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时期的不同,而产生地位的不同变化。在传统体制下,农户们基本上没有农业资金的投入条件,而主要的资金投入来源于政策的拨款和集体资金的积累[6]。在改革前,主要以政府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改革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明确农民在生产及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再加上农产品的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农户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从而实现了投入主体的变革,由以往的无力投资转变为当前的投资主体。同时,政府及集体对农业投入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主体地位显著弱化。

国家应当加大在农业财政方面的支出,通过土地流转制度、农业比较利益,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加大农业财政支出力度,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必备条件。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业转移支付,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中央政府对地方经济的了解,将其中一部分财政收入无偿让渡给地方所提供的支出。

因为我国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人口分布、历史背景及经济发展等条件不同,所以财政收入的差别较大,对资金的需求不同。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是推动市场经济下各级政府财政的基本均衡,通过转移支付,来调节政府和各级地方间的财政不平衡,从而达到公共服务均衡化。所以,想要加大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力度,不仅要关注地方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效果,还要注重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对我国农业相关政策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但是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也为农业战略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不及时解决并革新管理模式,将会严重影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落实,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内控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预算体系建设、增强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的力度等角度出发,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完善提供参考,推动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专项资金预算编制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