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鸣
(无锡开放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无锡 214011)
2021年2月26日,江苏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目标,即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果、高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美丽江苏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形成新优势。其中,加强和创新高效能社会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高效能治理要实现新提升,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彰显公平正义,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增强应急管理和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江苏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今,正在蓬勃兴起发展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呈现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的相互融合与互构作用愈发明显,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有力推进社会治理的高效能实现。信息技术以服务社会治理为遵循,围绕城市、社区、乡村的治理宗旨和内在需求,促进“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完善发展,以“互联网+”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浙江省绍兴枫桥镇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创造了“枫桥经验”,其关键在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当时“枫桥经验”在全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主席曾作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的重要批示。“枫桥经验”对于传播社会管理经验和有效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数十年来的推广应用和社会实践,“枫桥经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和生动发展,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枫桥新经验,并在新时代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作为社会治理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多次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全国基层代表座谈会、《求是》杂志上以及云南和陕西等地考察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强调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全民时代。截至2021年6月,全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10.11亿,互联网的使用普及率为71.6%,手机网民数量为10.07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比例为99.6%。十多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庞大的网民规模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也让枫桥经验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网络时代的枫桥经验呼唤现代化社会治理,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迫切需要进阶发展,因时催生“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实地调查和走访群众等传统工作方法存在涵盖面不广、办事效率不高、治理不够精准和深层等不足。将“互联网+”融入社会治理,能够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进行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化社会治理,创新以人机协同、数据驱动、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表现特征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社会治理的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化、支持服务更加便捷化、预防控制更加智能化,全面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标,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智治支撑作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因此,发展完善“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是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新时代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强调科技创新与法治建设协同发力,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深度、高效应用。发展完善“互联网+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更强调“+云+网+端”信息的一体化,通过智能互联技术的应用,将社会治理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促使社会治理模式日臻趋于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拓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与广度,构建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动“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发展的主要走向,契合新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实际需求,不仅顺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要求,而且还能精准发现并有效处理社会治理中的“真问题”“难问题”,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施策。现代网络技术的深度应用,有助于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践,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效能。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离不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支撑,科技支撑已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社会治理体系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的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进入“无网而不胜”的新常态,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应相得益彰,比翼齐飞。由此可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对国家治理的科技支撑意义和作用重大,社会治理的科技支撑当然也显而易见,没有“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就没有社会治理现代化。“互联网+”科技支撑指明了现代社会治理未来发展走向,即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科技化水平。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大数据。社会治理要实现智能化,关键在于快速获取和灵活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必须依靠数字建设,通过数字建设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发展赋能,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智能化,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首先,“互联网+社会治理”是数字化治理。5G网络、大数据中心、传感终端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信息数据共享以及开发应用提供基本保障。其次,“互联网+社会治理”是平台化治理,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科技支撑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力量,依靠现代科技可以促进社会治理民主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江苏在强化科技支撑赋能社会治理、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和坚实基础。早在200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江苏建成全国一流的信息化大省”的宏伟目标。多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数字江苏工程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消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行动计划,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一代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平台培育等一批智慧江苏重点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数字治理发展、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成效显著,近年来江苏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积极开展“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建立的政务信息共享体系的信息服务应用惠及全民,江苏的政务服务指数、城市智能服务和便民服务指数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数字江苏建设为“互联网+社会治理”发展装上数字引擎,赋能现代社会治理提速加码。江苏省印发《2021年全省大数据工作要点》提出要实施数据领航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政府运行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模式,高水平推进网络强省建设,优化社会服务供给,优先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数字民生服务,健全数字化政务系统,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和治理效能,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江苏样板。为此,数字建设已经成为江苏推动“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发展以及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引擎。
在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江苏省立足省情以及数字建设的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加强江苏省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智能应用平台建设等,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治理发展之路,多措并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2016年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为公众提供优质、规范、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到2020年,全省全面建成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能力明显提升。强化政务数据服务以及政务数据与相关资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利用,将各类实时动态数据转化为政府实施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的决策依据,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2021年3月18日,江苏省委召开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保障社会治理依法有序,找准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发力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有效做法,依法推动完善社会治理格局、防范社会风险、提高平安建设水平,为群众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环境。《法治江苏建设规划(2021—2025年)》提出了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的主要目标,要求2021年底前全省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完善和推广“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云服务平台,推进“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建设。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快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全面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民生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创新,江苏省民政厅出台相关文件和政策评选表彰一批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以及“红色邻里”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获奖项目,为提升我省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江苏省在紧抓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积极打造问题线上反映、线下解决的社会治理“一张网”格局,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依靠政府管理向共建共治转变。江苏充分发挥科技大省优势,将智能化建设应用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亮点和最大增长点,高标准建设省、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积极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江苏统一搭建全省政法专用网络和省市两级共享服务平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高度融入社会治理,在全国率先创新“全要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力打造精致的高质量社会治理“江苏名片”。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共建立全要素网格12万个,组建了近30万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利用互联网在网格内可以处置化解90%以上的矛盾纠纷以及安全隐患。江苏以“雪亮工程”为载体,建设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享平台,打造技防江苏“升级版”,全省技防乡镇(街道)、技防村(社区)、技防小区建成率分别达97.6%、95%、92.9%。
在“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江苏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因事制宜,进行了类型丰富的多样化探索。连云港市加强市域网格化大数据智能中心建设,推行“警格+网格”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方式,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创新工作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列。苏州市吴江区创建“最强大脑”,促进现代社会治理智能化,将GPS全球定位、GIS地理信息、视频监控、综合执法等信息系统与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高度融合,构建全区全覆盖的大数据中心,推进全区社会治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和数据汇聚,实现实时监控和全程治理。张家港市依托数字化城管(城市e管家)的技术优势,开发智慧执法管理云平台,通过一个APP管理城市。无锡市新吴区开发网格化治理ー体化联动工作母平台,充分发挥母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联通各条线业务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将各系统信息数据有机融入母平台大数据库,实现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实时反馈。深入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互联网+”拓展嵌入党建、民政、物业等服务管理应用,实现传统业务工作的单一条线管理向共治善治转变。镇江市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原则,组织引导网络运营商、网络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将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实现网络综合治理党、政、产、社、民的大协同。
“无锡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政府各部门自建OA系统“兼容性差、协同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等难点,通过建设覆盖全市各委办局的超级OA,构建无锡市各地、各级政务人员“沟通、协同”新工作方式,及“文电在线、组织在线、沟通在线”的一体化数字政府。该平台凭借技术创新、政务协同、市域一体等优势,荣获2021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鲲鹏赛道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共2个)和“最佳实践奖”(全国共5个),这也是全国入围决赛的项目中,唯一同时获得两项荣誉的项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并要求加大数据交换共享力度,着力解决社会治理“信息孤岛”问题。2021年9月 9日,江苏省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重点,深化拓展“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加快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全省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为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江苏在未来发展的新征程中,要依托数字江苏建设,加快发展“互联网+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各级各地要坚持将数字政府、数字乡村等建设规划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中,衔接好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数字政府、数字乡村等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做好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的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互联网 +”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及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 +”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数字政府、数字乡村与社会治理创新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区域、领域以及平台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合作,覆盖面广、行业跨度大、复杂度高、综合性强。要实现“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稳步高效推进,必须依靠海量且真实科学的信息数据来支撑。所以以全省一盘棋的系统发展思维,统筹谋划全省的“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由省委、省政府统一对江苏“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进行战略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的规划论证,制定“互联网+社会治理”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和加速推进。为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进程,全省需要建立健全统一的领导决策机制,研制数据建设标准,规范运行流程,推进智慧应用建设,通过规范化顶层设计,形成“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同心合力,提高全省“互联网+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和社会治理满意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其中,社会治理智能化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重点要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平台等各种数据信息的集中共享,设计并实施好相应治理机制的对接联通。目前江苏省各区域、不同行业及平台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不够深入,信息互通仍存在许多壁垒和障碍。因此,要通过共建共享的统一平台整合汇聚数据信息,加强数据交换与双向流通,搭建立体式信息化数据网络,健全完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系统的联动协作机制,合理高效利用数据信息,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借助互联网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协同平台,健全多元协作联动治理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网络,拓展民众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渠道,实现社会自治与政府治理间的良性互动。利用政府官网、微博、微信、QQ、APP、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搜集民意,完善线上线下反馈回应机制,及时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
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着力点在于锻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社会治理需要练就和培养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铁脚板”。目前江苏在“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现代科技应用力量缺乏、治理效能不高等不足。因此,要强化“互联网+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多方位多领域的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加强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人员在数据信息采集、分析、服务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增强分析、研判大数据及其变化规律的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研判社会治安稳定形势,研判预警和监督考核治理效能,及时解决基层老百姓的诉求。针对“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和人才缺口情况,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及职业院校开展相关专业的人才联合培养。制定奖惩考核机制提高“互联网+”社会治理相关人员待遇和主动性,切实提升“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整体效能。
“互联网 +”在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展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海量数据信息流动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但容易滋生较大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网络信息安全是影响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要素。所以,要夯实网络信息安全基础,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控、安全隐患排查及其治理。加强社会治理中的网络安全“供给-需求”调研,从技术层面、服务商视角落实“互联网 +社会治理”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统一的网络安全威胁发现与风险管控体系,培育专业运营团队。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必要时专门为“互联网 +社会治理”配套立法,引导民众在参与社会治理时甄别各类数据信息,全方位提升“互联网 +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网络安全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深度融入应用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互联网技术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版”,区块链技术具有超越互联网的技术属性,同时也高度耦合社会治理的问题及需求。在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新征程中,如何综合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区块链+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能够让人们通过数据的分享创造和达到价值,使社会更加公平、公正、和谐,这有待于今后继续探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