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为改善当前环境问题,则需要从经济发展层面着手,落实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推动下,银行积极参与其中,推出绿色信贷业务,绿色信贷得以发展,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发展绿色金融不仅能够满足其资金需求,还能够改善传统信贷结构,增加社会效益。但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融资项目期限长,资金成本过高、产品缺乏创新等,绿色金融发展不完善,低碳经济开展受限。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应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充分发挥出绿色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有着本质区别,绿色金融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及可持续发展性质的新型金融模式,主要将低碳经济发展与金融业务充分融合,助力环境问题改善。在绿色金融业务开展中,其主体主要为各商业银行,这部分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项目投资及风险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能力。针对部分环保企业、新能源企业等,强化资金支持,鼓励环保企业高效发展。需要明确的是,绿色金融产品及工具,不仅涵盖了传统绿色信贷,同时也涵盖了绿色债券及碳金融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提出多样性绿色金融产品,是改善环境问题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应推动环保事业发展,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大力支持并发展低碳经济。绿色金融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绿色金融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虽然推出了多种绿色金融产品,但从整体角度来看,绿色金融发展仍不完善。
1.绿色金融产品规模逐渐增加
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金融逐步发展,推出了多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以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为主。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已有多家银行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发展中,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其中绿色信贷余额超出了10亿元,同比涨幅较大。中国金融信息网对绿色债券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调查显示,银行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已经超出了40支,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银行主体范围逐步扩大。由此可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产品规模在逐渐增加,发展形势一片向好。
2.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但发展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相对有限,只有绿色信贷及绿色债券,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我国银监会积极制定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绿色金融,并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落实绿色额金融,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增加对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国工商银行及农业银行等,也共同制定了中国银行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中,主要将传统信贷作为基础,增添绿色及环保理念,针对放贷项目,在原有审核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审核,鼓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另一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为绿色债券,企业或银行可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转变企业内部资产结构,从而获取融资。
为推动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目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仅能够创新经济发展,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问题,进一步填补绿色金融发展的资金需求。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时,其资金需求较高,所需资金金额为25亿元左右,绿色金融发展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两种途径,一种金融资金,另一种则是财政资金。摒除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依靠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的资金缺口约为2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紧张问题,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银行可结合我国政策要求,积极参与其中,提供更多资金,缓解绿色金融发展中的资金压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银行参与绿色金融发展中,推出更多绿色金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不良贷款发生概率。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相对比,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在贷款前,银行会对借款企业展开全面审核工作,不仅会审核其发展前景及债务偿还能力,还会对其进行环保审查,若借款企业不属于环保企业,将不予放贷。在审查过程中,将风险管理标准作为基础,开展风险评估与预测工作,针对传统污染企业,可减少贷款金额,若企业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应拒绝为其提供贷款。通过这一方式,有利于避免这部分企业在贷款期间,由于环境问题受到惩处,导致银行本金无法收回,降低信贷风险。发展绿色金融信贷,使得银行资金流向发生改变,创新信贷模式,改善现有盈利模式,银行内部资产更加安全。银行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银行通过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承担低碳经济发展职责,还能够创造出一定社会效益,对银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恶劣气候增加,加剧了环境问题,人们也将目光从原有的关注经济发展转移至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这一背景下,银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利于提高内部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若贷款企业或者贷款项目在运行中对环境产生了相应影响及破坏,极易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罚,企业将面临一定损失,内部资金减少,债务偿还能力下降。其次借款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通常会将房产或者地产作为抵押物,抵押给银行,若企业丧失还款能力,银行将有权处理抵押物,收回本金。受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将会产生抵押物贬值风险,甚至银行会被要求承担起破坏环境责任,银行会面临损失及风险问题。最后银行在借贷前,并未将环保审查作为审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将资金借给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企业在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停产等问题,银行无法收回应有的本金与利息。通过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形成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意识,将环境、社会责任与银行运营及管理工作相融合,将环境及社会风险作为重要审核内容,有利于银行管控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银行在开展传统信贷业务中,主要是面向传统企业提供资金,这部分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并不符合环保企业要求,银行对低碳经济发展缺乏支持。当前,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绿色金融产品相对单一,财务成本高,导致绿色金融发展不完善等几个方面。
发展绿色金融,将会导致银行内部资金流向发生变化,在原有经济发展模式下,银行内部信贷资金均会流向两高一剩企业中。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环保理念形成,银行发展绿色金融,其内部资金将逐渐流程环保节能企业中,其项目均为新能源项目、公共交通项目及排污项目等。这部分项目具有一个共通之处,即项目周期较长,银行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本金,资金周转效率受到影响。银行在进行绿色金融项目高投资前,银行在审核阶段,需要加强对企业及项目的环保审核,在这一环节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环保审核成本,加剧银行总体支出。绿色信贷业务并不会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财务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压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低碳经济背景下,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时,由于产品缺乏创新性,零售型金融产品渗透不足,导致绿色金融发展速度缓慢,无法为我国环保事业作出贡献。首先银行所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面向主体为企业,但却忽视了个人消费者,并未结合个人消费者实际情况打造绿色金融产品,零售型金融产品渗透性不足。其次在大部分银行中,所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均为绿色信贷业务,其他方面业务涉及不足,业务种类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我国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时,在绿色信贷业务基础上,推出了绿色信托及绿色租赁等特色金融服务。但反观其他银行,创新性绿色金融产品不足,其绿色职能发挥不充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滞后性问题。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人才支持,是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基础与保证,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过程中,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内部员工综合素质低下,对绿色金融了解不充分,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相较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工作时,贷前管理内容发生了变化,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环保因素的考量及审核。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银行内部并未设置专门绿色金融项目部门,对绿色环保技术缺乏深入研究,绿色金融项目及企业评估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在贷前管理中,无法及时分辨出绿色环保项目及企业。同时绿色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有着本质性区别,具有显著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特征,对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高要求。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金融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等。由于银行长期推出传统金融产品,内部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资源严重缺失。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受多重因素限制,导致银行绿色金融发展不完善,缺乏创新,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基于此,银行需从整体性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要实现绿色金融高效发展,不仅需要银行进行创新与调整,同时还需要引导政府、企业与金融结构协同发展,通过引导政府、企业与银行三者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打造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在现有绿色金融产品基础上,积极创新,推出更多功能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首先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互联网金融。政府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公共数据平台,将企业环保活动及环保项目进行量化处理,并将数据输入至平台中。同时政府还应要求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应及时披露环境信息,完善环保评估机制,通过这一方式,有利于降低银行环保评估成本支出,银行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调动银行绿色金融创新积极性。其次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发展时间较长,各方面发展十分完善,因而政府可积极借鉴其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路径。政府可从法律层面出发,完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制度支持。例如在原有《商业银行法》基础上,增加绿色金融内容,发挥法律体系的制约性作用。最后针对银行绿色金融学项目,可采用贷款贴息方式,为环保企业减免税费。通过引导政府、企业与银行三者间的协同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参与至低碳经济发展中,为我国环境改善作出贡献。银行应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核心,在日常发展及业务开展中,始终遵循绿色金融理念,对现有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完善与创新,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覆盖范围。首先银行可将绿色信贷业务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产品创新,增加绿色债券及绿色租赁等业务,还可发展绿色基金,通过产品创新,满足不同主体的实际需求。银行在风险管控范围内,可深入发展绿色金融衍生品。其次银行在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后,需调整业务适应主体,不仅需要为环保企业及项目提供资金保障,还需要将个体消费者作为主体,开发零售型绿色金融产品,充分满足其需求。例如各银行可积极研发绿色信用卡,若消费者应用该信用卡进行绿色消费,则会获取双倍积分,积分可直接当作现金使用也可用于兑换礼品。银行在推出绿色信用卡后,可利用该信用卡的消费金额用于环保项目中,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还能够引导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逐步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范围。
银行在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时,应从银行内部出发,完善内部架构,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构建专业人才队伍。首先银行应针对绿色金融业务,制定完善的实施细则与严格的管理机制,对绿色金融实施全过程管控。例如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需重视贷前审查评估环节,加强对借贷企业的审核,不定期检查放贷项目实施情况,制定审查目标,如环境保护情况等,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保证绿色金融资金运用在实处,还能够规避项目风险问题,确保银行资金安全。其次银行应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将传统业务作为基础,充分引入社会资金,并将这部分资金应用在环保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中,保证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回报率。最后在银行内部,应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项目部门,该部门主要负责绿色金融相关事宜,如制定工作流程及审查细则,完善制度保障,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为充分发挥出绿色金融项目部门优势,需要加强人才支持。银行可从不同部门中选拔出高素质人才,并为人才提供学习及培训平台,加强培训,开展专家讲座,完善其知识体系,引导其掌握更多技能。银行还可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与薪资待遇,完善晋升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银行也可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高校依据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为银行输送更多高素质绿色金融人才。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主张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需将绿色金融作为着力点,银行作为绿色金融发展主力军,应及时调整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其中。银行在参与过程中,应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完善内部架构,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绿色金融监管,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