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文艳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云阳街道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指导和规范,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应当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摆在前面,要细致研判当前阶段的发展趋势,对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举措,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向前发展,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前行保驾护航。
1.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环境
医疗器械等资产作为维持医疗事业单位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需进一步强化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在新医改背景下,医疗事业单位为更好地开展体制改革工作,在与民营医院竞争的环节中凸显优势,就必须要加强对“双资”的管理,以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管理目标,重点兼顾资产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行。医疗事业单位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科学开展资产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保证闲置资产能够投入到循环使用当中,助力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2.突出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财政资金是扶持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医疗事业单位受到“药改”政策的影响,其资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宏观环境。如何以资产购置、资产运行、资产管理和资产处置为基本流程,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是后续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更新迭代较快,倘若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处置流程,将会影响国有资产利用率。对于医疗事业单位来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上就是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性,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检验技术提高等方面,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突出财政资金的使用价值,凸显医疗事业单位的服务性特征。
3.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事业单位服务于社会民众,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民众满意度,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在现代化医疗体系执行中,医疗器械及诊断仪器的充分利用,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全面且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促进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科学管控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能够充分落实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维护、清查盘点、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制度有助于医疗设备的管理、统计与维护,尽可能减少医疗事业单位内部医疗设备损坏概率以及老化速度,维持医疗设备的精度。促进长效医疗保障机制的建立,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本,推进医疗机构优化整合,形成合力,切实提升医疗事业单位医疗服务水平。
为从根本上防范医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风险的产生,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需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资产安全及完整意识,基于事业单位发展现状,构建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医疗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确保管理制度及管理流程的规范性,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落实,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协调发展,切实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医疗事业单位应当实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优化,搭建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细化管理目标,确保各项责任的充分落实,以科学配置资产、合理使用资产、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目的,有效解决当前医疗事业单位内部资产配置比重大与资产使用效率低二者之间的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使用,医疗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监督管控,确保数据采集准确、核算统计科学、经营分析专业、信息更新及时等工作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力度,用好管好固定资产,切实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进一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切实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企业内各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共享,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配置水平,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价值,促进事业单位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维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多数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都相对较高,且固定资产种类多样,包含办公用品、专用设备、车辆等,事业单位每年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大,单位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还需做好采购成本控制[1]。不过从实践来看,多数事业单位存在采购管理不细致或是粗放的问题,比如对于单位自购的部分,采购预算常较为粗放,甚至部分单位会为了突击花预算而随意采购;对于公开投标的部分,虽然能够保证公平的价格环境,但存在串通投标的现象,特别是在金额较大的项目上,由于单位和企业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单位无法事先了解投标企业的信用,不清楚是否存在转让行为,因而往往也会出现采购成本偏高或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在具体的使用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审批程序较为繁琐,不论是何种固定资产的配置,都需要多层领导审批,不但容易影响单位日常工作开展,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基层事业单位而言,受管理理念、人员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切合实际需求,或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虽有着严格的固定资产出入库网上登记规范,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通用设备需在各科室间进行随意调换,相关手续落实不够完善,重视程度不足,使用前后对固定资产的状况、价值等缺乏测量,这使得即便是出现固定资产破损或损毁,也无法追究到具体个人,同时也易出现固定资产流失而不自知的状况,难以保障固定资产安全。
部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处置工作不重视,甚至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前,不对国有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只重视眼前利益,不重视长远发展效益,忽视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科学评估,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工作前瞻性不足,规划不到位,国有资产无端损耗严重[3]。比如,要对价值较高且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某事业单位所采取的处置办法不得当或者存在利益输送等违法犯罪问题,导致国有资产被以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转让;部分国有资产在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被违规处置,整个处置流程没有详细准确的登记记录。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欠缺规范,处置方式不严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正常经营发展的秩序[2]。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还未设有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无法有效落实到具体部门、个人。甚至部分基层事业单位还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管理较为随意,固定资产管理漏洞较多。
从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势在必行,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国有资产配置而言,要突出配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具体来说,一是事业单位要加强采购预算控制。采用多项举措使得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紧密贴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效率,对预算工作中可能涵盖的国有资产现状、数量等数据加大检查监管力度,做到条目清晰、数据准确;二是财政部门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应当对事业单位现存的国有资产配置情况有准确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慎评判、多措并举,严格审批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计划;三是事业单位对于所涉及国有资产配置的文件内容和纸质资料要客观公正,其记录内容不可有遗漏、杜撰,要向上级财政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要经得起上级财政部门的审核检验[5]。
加强制度建设是开展任何工作都要注重的关键一环,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可以更好地推动管理工作的拓展。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这一问题,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考量: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它是由财政资金购置的,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特征,这就意味着要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监控,单位所在地方的财政部门是绕不开的,必须要由财政部门来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财政部门牵头设立专门的、有原则性的部门来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管,该部门在明确部门职责范围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和涉及事项进行系统管理,彰显管理工作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统一性。要明确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不是边缘化的、宽泛化的,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广邻域的动态监管,切实发挥制度管理的优势,将“宏观管控”放在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有力指导,对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等流程进行系统规范,以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资源使用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依法依规按照正规程序进行报批。财政部门作为上级管理部门,要有效发挥“监督员”的监管作用,同单位主管部门一道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全流程纳入监督执纪范围,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国有资产的处置要讲求实事求是、因本施策,具体来说:对于价值较高、数量庞大、处置不易的国有资产,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公开拍卖、进场交易等方式,进行公开、合理、公正的处置;对于如同环保、公益、信息安全等特殊资产,应当通过合法渠道寻找富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收益,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来源,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强化人员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意识,督促其主动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因而,单位需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引导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宣传工作要有的放矢,助推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树立责任意识,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更好地向下落实;其次,事业单位需招募、培养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借助其专业性,更好地分析和优化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满足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需求。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促进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确保员工工作能力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实需求;再次,对于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不可缺少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事业单位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管理,为国有资产管理保驾护航;最后,事业单位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从资产配置等方面入手,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细则和配置标准,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的全领域管理工作,为国有资产的正常配置和有效使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应当将其列入自身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中。国有资产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各类资源配置效率,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事业单位在推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资产配置方式不合理、资产处置不严谨等,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总之,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发挥出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贡献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