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 102628)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提出健康扶贫,帮助“因病致贫”的人口实现脱贫。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我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还依然存在,这一问题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上的“拦路虎”,精准健康扶贫仍然面临着严峻任务。当前,围绕精准健康扶贫,一些地方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模式,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这种模式以河北邢台市多县实践创新为代表。采取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机构协作、居家签约多种融合建设模式,县级医院设养老专区、乡镇医院与养老院互动协作、村幸福院建在村卫生室附近等做法,实现了县级医疗养老走高端、乡级医疗养老抓全面、村级医疗养老兜网底、社会养老做补充的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保障网。该模式在实践推进中外化为五种主要服务形式:一是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到家巡诊,检查、送药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二是打造方便老年人自主检测和康复训练的“健康扶贫小屋”,并接受贴身的健康指导服务;三是“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四是运用“互联网+健康扶贫”,为贫困患者提供“菜单式”诊疗服务;五是探索“医养结合+长期护理险”健康扶贫模式[1]。巨鹿县在全国第一个探索创新实施“医养结合+长期护理险”健康扶贫模式,实现了全县贫困家庭重度、中度失能老人机构护理或居家护理全覆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打造出以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村“卫生院(村卫生室)、养老院(互助养老幸福院)两院融合”为支点、居家养老为网点,为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模式评析:河北省邢台市多个县围绕农村老年人医养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无论是“家庭病床”“健康扶贫小屋”“医养一体,两院融合”“互联网+健康扶贫”都突出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医养一体”健康扶贫,注重制度创新,不仅有效化解了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养老问题,方便了诊疗和照顾,基本确保了有意愿入住医养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五保老人、计生家庭老人全覆盖,而且实实在在地化解了农村贫困问题,让农民增加了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医养一体”健康扶贫的关键是需要“一体化”布局和设计,这在部分地区开始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重新布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新建或方便改造的地区还是可以借鉴推广的。
近年来,崇义县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多元多层创新健康扶贫机制,有效化解了健康扶贫的难题。其做法主要包括:一是发力供给,实现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为16个乡镇40个行政村卫生室配备相应的合格医生,消除了村级基本医疗保障“空白点”,并改善村级卫生室的就医条件。从供给侧优化农村民众健康服务,实现农村老年人就近看病,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根本问题。二是靶向通道,妥善解决慢性病治疗周期长的难题。对于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定期组织医疗专家开展贫困人口“下沉式”服务。还将常见、多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22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定点刷卡权限交由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方便慢性病患者就近刷卡报销。三是关口前移,树牢“大卫生、大健康”意识。崇义县还开展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并就日常保健和慢性病预防等进行指导。免费为贫困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享受有爱的家庭医疗服务的便利。并积极开展控油限盐活动,推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从“控油限盐”到低脂健康膳食,帮助民众树立“大卫生、大健康”意识。
模式评析:崇义县从多层面、多维度发力供给,推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让农村老年人就医方便、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较好地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公平分配与使用;靶向通道,妥善化解慢性病治疗难题,以此打通长期受慢性病折磨的农村老年人就诊就医问题,化解了农村老年人的慢性病诊疗问题,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精准服务困难群众需求;关口前移,树牢“大卫生、大健康”意识,以此让困难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体贴便捷的医疗服务,为脱贫攻坚奠定基础,而且防患于未然,通过健康教育,把农村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化解到最少最低,不仅仅是健康经济方面的扶贫,更突显了健康扶贫先扶智,从观念和思想上强化居民的生活意识,减少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这里的关键是多层面齐发力,从基础设施和基层人才供给抓起,并把健康扶贫关口前移。精准服务需要打通固有思维,从制度设计到健康教育等方面事先充分考虑困难群众特别是贫困老年人的需求。
玉溪市针对当前健康扶贫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启动特色的“七大行动”健康扶贫工作[2]。具体包括: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各级卫健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立下军令状,压实责任,突破政策、工作、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健康扶贫作风专项治理。三是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四是抓细抓实分类救治工作,规范大病专项救治。五是抓好问题整改清零和政策落实。六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健康扶贫,提高服务能力。七是把信息系统数据与健康扶贫充分对接。
模式评析:玉溪市特色的“七大行动”健康扶贫从讲政治的高度,压实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化解农村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和达标验收工程,确保健康扶贫有抓手,有目标,任务具体清晰,并且在落实健康扶贫中突出工作创新,规范大病专项救治,抓好问题整改清零和政策落实,并注重信息化在健康扶贫中的作用,有效推进了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建设,实施行动导向,促进精准健康扶贫,保障农村广大民众特别是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医疗、健康权益的创新之举。这里的做法关键是七大行动具有连贯性,任一方面不可或缺,否则,健康扶贫效果可能不明显,需要统筹设计,分工明确,合力推进七大行动。
2017年,旬阳县围绕让贫困人口“少生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实施“9220”健康扶贫(9,指9项免费,即免在县公立医院的挂号费,床位费等;2,指2项提高,即住院费和慢性病门诊报销封顶线双提高;2,指2项降低,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首段起付和贫困户在县内二级医院住院起付费双降低;0,指0 负担,即农村贫困群众住院合规费用全报销,住院0 付费)[3]。以“大病集中诊治、慢病签约供给制”形成了识别、施策、帮扶、施治的精准健康扶贫模式。
模式评析:旬阳县实施的“9220”健康扶贫,有效实现了“1+1”结对,签约服务全覆盖;“1+1”联建,优质资源到家门;“1+1”宣传,提前预防少得病。此举不仅大大降低了百姓的就医成本,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多举措提高贫困群众健康水平,助力“拖贫”到“脱贫”转变,精准扶贫走向“精准化”。在实施这一模式过程中,县政府还注重抓新民风建设,扶贫扶志树典型,强调抓督导检查,落实责任促提高,多管齐下,倒逼责任落实,用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做好健康扶贫工作,确保了健康扶贫工作有效、有序、有力推进。该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9220”的真正落地,让贫困群众,包括老年人实实在在有获得感,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这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或资金多元化的来源,否则,可能难以实施。
围绕健康扶贫问题,宜章县积极创新运用“三招”促脱贫,化解农村贫困群体特别是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健康、医疗问题,推动高质量脱贫[4]。
第一招:促进有利于贫困家庭的小额贷款帮助其脱贫,实现小额信贷和扶贫产业融合发展。第二招:探索“一站式”结算,打通健康扶贫利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宜章县实行“一张卡看病就医”,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解决“报销难”问题;实行“一张单明示待遇”,化解农村贫困老年人就医难、就医贵、报销烦琐等难题。第三招:构建“中国社会扶贫网+好人军团”线上线下齐发力格局。通过打造中国社会扶贫网、好人协会等平台线上线下社会力量齐心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典型示范、志愿组织对接帮扶贫困户,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到健康扶贫中来。
模式评析:宜章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创新三招让其健康扶贫突破重围,实现了精准健康扶贫。宜章县针对贫困群体实施的小额信贷支持,推动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模式,既输血又促成了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这也是宜章县发展不停步,改革不停顿的优势所在。而“一站式”结算模式,打通了健康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贫困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构建“中国社会扶贫网+好人军团”更是营造助老爱老、孝老敬亲良好社会环境的写照,也是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一种创举,为爱心人士和扶贫对象嫁接了桥梁和友谊,传递了正能量,激发了社会组织和相关人士的热情,大大助力了健康扶贫。该模式关键在于以信贷支持贫困家庭创业,“一站式”结算方便群众报销难,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搭建起社会力量与贫困群众的桥梁,运用这样的模式,必须精准把握贫困家庭,包括农村老年人家庭的需求和现状,教会困难群众相关的信息技术运用,而且对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需要对其进行甄别并予以适当监管,避免适得其反,影响健康扶贫的公信力和效果。
众所周知,四川凉山是国家“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为了帮助四川凉山地区实现精准健康脱贫,中国平安保险助力凉山,根据当地实际,创建了“产业-健康”双闭环驱动的“凉山模式”[5],帮助凉山地区化解老年人健康的“短板”。
基本做法是:一是多措并举,筑牢健康扶贫之基。中国平安通过“设基金、强保障、送医疗、赠物资”等多种措施,帮助该地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难题。例如,向因病困难的留守老年人提供2000元的“贫困留守老人关爱基金”,提供意外险保障,捐赠轮椅、拐杖等健康物资,将“智慧无人问诊室”送到家门,开展“村医工程”健康扶贫行动等。二是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助力健康扶贫。在实践中,中国平安联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平安发挥医疗资源优势,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挥其在“智慧养老”“乐龄陪伴”等项目方面的独特作用,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挥合力作用,共同助力健康扶贫。三是实现医疗扶贫闭环。在健康扶贫方面,中国平安联合凉山州医疗保障局,共同打造“数字化+精准化+保障化”三位一体的医疗扶贫闭环,让农村留守老人“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减少生病”,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模式评析:中国平安保险助力四川凉山“产业-健康”双闭环驱动模式的做法不仅实现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精准健康扶贫,而且取得了社会力量极强的公信力,传递了正能量,实现了健康扶贫的数字化、精准化、保障化的“医疗+扶贫”的双闭环,有效化解了农村老年人,特别是贫困老年人、留守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养老难题,促进了社会和谐,让老年人更有幸福感。该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在于充分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和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确实能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社会力量资金、捐赠物品用在农村老年人身上,用在基础保障“村医工程”开展等方面,精准找到农村老年人需求,夯实农村健康医疗服务基础建设,发挥社会力量投入的精准化和最大效益,真正实现“扶危救难、保障民生”。
以上几个地方的健康扶贫模式做法各异,但聚焦点都是为了实施健康扶贫的“精”与“准”,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老年人的就医难、就医贵问题,其创新实践模式和做法在很多方面有较强的借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