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

2023-01-06 05:41倪祥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战略人才农村

倪祥明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研究

倪祥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农业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为解决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水土不服、资源缺乏、知识技能储备同乡村实地的耦合度欠缺、认知观和乡村振兴战略价值感较为疏离等问题,从耦合机制构建的角度,对如何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高校应从加强乡村文化传承教育、精准匹配教育资源与乡村建设需求、引导创新创业人才价值回归方面着手,具体做好涉农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个性人才培养生态圈,争取创新创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资源,引导“双创”人才投入乡村,促进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乡村振兴;耦合机制

党的十九大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决策与部署,并提出建设“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的青年人才必须扛起时代发展的大旗。目前,很多青年人才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投入乡村建设中,但却面临水土不服、资源缺乏、知识技能储备同乡村实地的耦合度欠缺、认知观和乡村振兴战略价值感较为疏离等问题。高校作为培养时代人才的重要基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融入乡村振兴的需求,向乡村输出有能力、懂农业、善经营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带动乡村创新创业的发展。为提高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的有效性,本文从耦合机制构建的角度,对如何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性

(一)乡村振兴需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入

人才输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村大地逐渐走向繁荣。在政策和资金鼓励下开创的乡村发展空间,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发展契机,有效鼓励更多高素质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投入乡村建设[1]。为了满足乡村振兴对青年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主动将教育资源以及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标乡村建设,培养出能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的实用人才。此外,高校要及时了解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政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等课程,为学生讲解返乡就业政策,适当的引入创新创业案例,带领学生熟悉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返乡就业政策,有效调动高校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二)高校融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培养青年人才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应紧随时代发展,实时做出改革和调整。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理念,在此基础上以“为国育才”作为教育目标,高校积极了解实时政策和国家发展需求,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的胜利,带领众多劳动人民走出贫困,但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仍有不少难点需要攻克。所以,高校必须基于乡村振兴的实际问题,以乡村实践为基础,建立一套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契合度较高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个人憧憬和国家发展方向有效结合,促进我国乡村振兴[2]。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耦合互动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互促进

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采用了更为开放、积极的人才政策,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增长,促进高校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标新农村建设,采用定向培养农村专才等制度,建立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另一方面,青年人才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时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进程。

(二)鼓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创新和改革

如今,“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正稳步前进,各个地方的人才教育同当地农村建设都有相关对接,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和成长空间,还有利于高校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高校可与当地政府所提倡的产业平台、创新园区进行合作,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从而设计出一套具备本地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使高校输出的人才与当地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契合度更高,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3]。

(三)注重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导下,高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让学生在完成课外实践作业时,获得实践经验,发挥个人价值。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主体性,重点强调了义务与责任。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并传承乡村文化,培养正确的乡村振兴价值观,还会拉近学生认知与乡村振兴价值观的距离,从而鼓动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高质量青年人才投入建设。这不仅实现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还有效缓解城区就业压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耦合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耦合度不足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工作不断深入,各大高校响应号召,积极培养乡村振兴战略所需人才,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积极建设新乡村[4]。但目前,各大高校对学生的乡村文化输出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学生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动性不高,高校创新创业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耦合度不足。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与乡村振兴耦合度不足

为了使大学生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共生发展关系更加紧密,需要高校在改革试验时代主题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时,积极将两者资源融合,但目前仍存在高校资源无法发挥最大的利用程度、农村资源没有承接人才创业需求等问题[5]。例如,高校在对部分课程授课时,没有将涉农专业知识进行巧妙融合,所传授的农业知识有限。又如,没有高效利用当地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面对大学生提出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没有给予支持和鼓励。所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资源整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创新创业的优质资源。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不符

虽然我国已有政策明确指出,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必须推动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输出合适的人才。但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相差较远,尤其是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要求的对接不足,使得当地的乡村振兴人才缺口难以快速弥补。因此,高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强大的人才供给源,必须清晰人才要求,适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6]。

(四)学生的认知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观疏离

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在就业选择上更趋向于“小富即安”,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也使部分大学生更愿意从事一份稳定工作。虽然国家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出台了许多新农村建设人才就业的优惠政策,但更多的大学生仍选择在城市就业,甚至本土出生的大学生也直接排除回乡的就业选择。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授课时,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于新农村的工作不足;二是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与新农村建设需求无法对应,在乡村没有合适的岗位。所以高校需在专业选择、就业创业规划方面加强引导工作。

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建构

(一)加强乡村文化传承教育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其传承与发展需要新一代的青年担负责任。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校内网络平台、文化活动等渠道,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激励学生振兴乡村,自觉承担起传承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建设的时代重任。

(二)教育资源的精准匹配

1.推进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校可建设同农村发展对口的专业,例如畜牧养殖、涉农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将校内教育资源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效结合,建立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农科教结合培养的教学系统。

2.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必须针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涉农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面向大学生开设更多基础专业课以及农业类课程,同时,有关企业管理、管理心理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放,培养具备知识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标的青年人才,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7]。

3.打造个性人才培养生态圈

高校在改革自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时,要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园等多个研究平台实现对接,为学生能力培养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积极邀请乡村振兴工作中优秀的企业精英或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和分析得到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大多高校对学生的等级考核和评定方式较为单一,偏差性较强。为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可以使用达成性评价、教学监督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内容不再仅限于作业、考试,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专项项目也可列入加分项,由此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意识,鼓励更多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他们的才学。

4.争取创新创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资源

高校必须利用好校内资源,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知识、行动能力进行综合培养,鼓励拥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争取在校内期间其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最大提升。此外,高校需要积极利用外界资源,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创业项目,例如在农村建立孵化园,使学生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中体会到个人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同时促进当地乡村建设,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三)引导创新创业人才价值回归

高校应对历届返乡创业的毕业生进行校内宣传,通过为学生讲述历届毕业生造福乡村的事迹或是带领学生实地观摩项目,为大学生下乡创业赋能,促进大学生树立“下乡创业,带动致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观。尤其是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对自小生活的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鼓励其返乡创业不仅为乡村振兴引入新的人才资源,还可以带动本土人才发展[8]。

五、结语

乡村振兴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高校积极迎合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强化内部人才培养系统,才能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助力。

[1]李明达,张红萍,郑红,路世武.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农业,2021(10):113-116.

[2]崔浩杰,廖超林,尹力初,周卫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7-58.

[3]杨俊,董薇.借鉴国外高校先进教育理念,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生态[C].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591-596.

[4]邓焕丹,翁星,刘艳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9,9(1):17-22,101.

[5]喻雪晴,张云,李宝勇,张绿水.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43):82-85.

[6]邱敏,田玉萍,张秀平,陈佳明.协同育人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黑河学院学报, 2021,12(10):83-85.

[7]任长庆,潘亚非,孙晓慧,徐宁,王闯,曹娜,徐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一体”创新创业发展新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 206-207.

[8]任静,沈万根.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 2021(5):55-56.

G719.21

A

1672-1047(2022)02-0012-03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2.03

2022-03-05

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发展专项课题“构建‘服务乡村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研究与实践”(2021B3042102);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NCCJ2021083)。

倪祥明,男,湖北团风人,副教授,生物与农业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农民教育,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曹俊明]

猜你喜欢
战略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