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域下“00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研究

2023-01-06 05:28:33扬,焦楠,尚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大学生

张 扬,焦 楠,尚 岩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一、文化育人在“0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基本原则

一是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育人的主要内容。当前,社会上充斥着各类思想文化,且文化信息品质参差不齐,这会对“00后”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本民族优秀文化影响力的下降。高校在“0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以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优秀文化为教育主要素材,营造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解决新时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从而夯实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1]。二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相结合。“00后”青年大学生在“三观”的培养以及道德修养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他们崇尚自然科学,重视高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时期社会科技以及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十分关注。因而,高校在育人的道路上,文化育人的作用发挥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者应相辅相成、协同育人,构建联动育人机制,这样才能为“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解决现实困惑提供帮助,不断满足其现实需求。三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生代的“0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烈,希望亲身实践、参与互动,在实践中自己感悟和检验。这就要求高校在文化育人过程中,不论是“言传”,还是“身教”,要做到认知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文化育人对“0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

一是能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与德育育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育人新途径,强化文化育人对“0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2]。二是文化育人有利于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与发展。当前“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新生力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00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文化育人引导“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文化育人是提升新生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内在需求。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要推进文化育人与德育的融合,把文化育人全面融入“00后”大学生德育全过程,从而增强德育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3]。

三、文化育人在“0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德育课堂文化魅力有待提升。部分高校“两课”还存在授课老师数量少且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考核形式单调,授课规模偏大,师生互动差等一些问题,很难真实反映“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课程的教学效果。二是校园网络管理和育人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00后”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外来文化有较大的好奇心,特别是网络中的不良外来文化会严重影响“0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当前的网络管理和育人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00后”大学生现实需求。三是德育文化育人合力不足。部分高校德育文化育人主体在管理和服务“00后”大学生时,承担德育教育还不够,还没有将德育工作始终贯穿到日常管理、服务和教育教学中去。另外,学校和家庭两者互相配合、紧密结合度不够,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不健全,没有更好地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四是部分高校对德育文化育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虽然把德育文化育人工作当做一项任务来抓,但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且由于认识不清、管理不细、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育人效果弹性大、见效慢,严重影响了高校德育文化育人效果。五是自我教育主体主观意识有待提升。“00后”大学生作为自我教育主体,在高校德育文化育人中利用自身示范影响、教育和引领身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加强,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还没能得到有效充分发挥。

四、文化育人在“0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一)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营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

由于各高校的历史、特色和文化不尽相同,要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的载体就必须改革创新,将社会资源纳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以具有现实意义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00后”大学生体会中华历史优秀文化的魅力。另外,还应当积极营造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氛围,定期在学生中组织设计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演讲竞赛以及文艺表演等校园实践,坚持知识、情感、实践的有机统一,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良好的校园文化载体能够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优势,更好地给“00后”大学生传达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促成“00后”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形成。

(二) 拓展德育课堂内容,打造富含文化魅力的“两课”

“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对“00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各高校要创新、拓展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两课”中注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升“两课”魅力,升华“00后”大学生的精神层次,从而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4]。除此以外,“两课”的教学活动必须果断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实际,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学有所用,促进“00后”大学生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让“0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质的发展。

(三)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创新网络育人实效机制

网络新媒体存在利与弊的双面性,运用不好会严重影响“0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一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高校要严格制定网络行为准则,关注互联网信息,满足“00后”大学生对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并积极引导网络新媒体发挥德育工作的正面作用,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二是提升网络文化品质。高校要创新网络育人方式方法,从“00后”大学生需求出发,搭建便捷、优质的网络文化平台,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路径,使学生参与学习能够做到线上与线下的良好互动以及课内外互补的良好氛围。三是重视互联网育人的网络氛围。高校要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氛围,合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00后”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网络活动形式,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德育理念深入人心。

(四) 健全德育育人体系,形成文化育人合力

高校要健全德育育人体系,就必须整合资源,构建有效互动的协同文化育人联动机制,加强彼此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形成文化育人合力。一是加强德育文化育人主体管理。高校应加强党务和行政管理人员主体育人,在对“0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德育文化教育的职责,将“00后”大学生德育工作始终贯穿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使他们更加信服和认同教育主体的育人内容。二是做好德育文化育人服务。高校教学辅助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在热情专业服务的同时,也要将德育文化育人工作贯穿到“00后”大学生的各项服务当中,从而进一步提升“00后”大学生德育文化育人服务实效。三是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着培养“00后”大学生的责任,两者应互相配合、紧密结合,家校联动是高校德育文化育人的重要环节。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教育,将推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形成家校联动育人合力[5]。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德育教师传统文化素质

当前“00后”大学生呈现出独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特别是经历中美贸易摩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对“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都对高校育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德育教师相关培训。高校德育教师很少有系统地学习过传统文化,应定期组织进修培训,让他们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从而提升德育教师的素质能力。二是引导德育教师做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辅导员、任课教师及各级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往往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德育教师要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引导“00后”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三是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必须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加大教学互动力度,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使传统经典课程更加生动、形象,促进我国德育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 做好育人顶层设计,改革创新育人管理体制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德育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和场域,必须制定适应的系统规划和战略布局,做好“00后”大学生德育文化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实施动态管理,优化管理结构,建立协同管理平台,注重管理人员、部门机构之间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做到开放管理、资源共享、互动互补、综合用力、系统协作,促进协同育人,实现协同效应,只有这样,高校德育文化育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提升效果。此外,相应的管理部门也要针对德育文化育人的协同工作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激励制度,优化德育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的效果纳入年终考核,从而更好地发挥制度对提升德育文化育人效果的积极引导作用,最终营造和构建出全程、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工作氛围。

(七) 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营造五育并举的文化育人氛围

文化育人作为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要构建文化育人协同机制,将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有机融合,渗透融入到各项教学、管理、服务、训练的工作、活动、制度等各个环节,使“五育”暨德、智、体、美、劳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始终,从而实现多维度、多环节、多领域的全方位联动,全面营造有利于“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氛围,使德育教育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让 “00后”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提升德育文化育人实效,造就和培养可堪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结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都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00后”的大学生已被贴上新时代的标签,加强“00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和德育教育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要积极引导“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积极践行、传承和创新我国优秀文化,并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引领,从文化育人理念的维度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探索出一条创新性的德育教育道路,让文化育人的理念真正得以落实。

Research 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ducation

ZHANG Yang,JIAO Nan,SHANG Y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uihuaUniversity,SuihuaHeilongjiang152061)

AbstractThe country's long-term goals in 2035 emphasiz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instructions and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s for promoting the work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expounds the main realization path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ost-00" college students, and actively explores an innovative moral education path with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al resources, so as to better cultivate talents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Keywordscultural education;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