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莉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广元 628017)
川陕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以通南巴为中心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其时间跨度从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通江两河口,到1935年3月28日红军强渡嘉陵江西征,4月8日最后撤离南江,在川陕苏区坚持斗争两年零四个月(共计28个月)。 其地域范围在鼎盛时期(1933年10月)达到:东起城口、万源,西至嘉陵江东岸,北到陕南镇巴、宁强,南控达县、渠县,根据地总面积达“四万二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余万”[1]。在这两年多的革命历程中,党和人民血脉相连,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革命历史和精神特质,如妇女独立团,少共先锋独立师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创的。川陕苏区革命历史对于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长征乃至整个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川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后期首府,西线主战场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之一,是人民解放军北线入川第一站。红四方面军从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在广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歼敌3.59万余人,解放了93%的土地,创建了10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老区人民与红军血肉相连,“十多万儿女踊跃参军、支前,并涌现出5位中央委员和10位共和国将军,4.7万余名优秀儿女积极参加红军”[2]。红军在广元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是新时期广元人民战贫困、奔小康、促发展的不竭动力。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三线建设”“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等各个时期,老区人民又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广元的红色资源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资源数量多。据初步统计,广元目前现存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130余处,红色旅游资源40余处。全市境内共有红军革命历史文物2 403件,其中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63件、三级文物872件,优良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有10个[3]。二是分布地域广。广元原川陕苏区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遍布四县三区,其他如三线建设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所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等在域内的分布各有侧重。三是规格层次高。目前全市现有9个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国家A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5个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在130余个革命遗址中,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0多处。四是传承价值大。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凝聚着党的光荣传统、彰显着人民的红色精神,具有很高的综合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4]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革命历程的重要体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凝结了党带领人命艰苦奋斗,卓绝抗争的革命历史,蕴含了革命党人的爱国情怀、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红军在广元的革命斗争中锻造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是鼓舞本地人民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奋勇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中心的打造,有利于提升地方精神文化内涵,形成文化战略高地。
广元地处秦巴山区,在地理环境上,处于四川北部边缘,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从人文环境上,广元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广元是革命战争时期是西部战争的主要战场,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在历史中有着十分厚重的价值与意义。不光是历史中的军事战略基地,更是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绿色”是广元这一川陕革命老区的底色,也是本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资源,将红色革命遗迹的维护打造、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与乡村振兴、康养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相融合,坚持把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等项目融合发展,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应,如“一驱之两翼”助力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人民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而这的一切基础在于人才的培养,共产党的接续奋斗必须抓牢人才培养的根本”。红色文化蕴含着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寻求独立解放的历史,体现着一代代革命党人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理想,是进行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教育的宝贵资源。回望历史,才知道来时的路。回望初心,方能知道脚下前行的方向。通过弘扬和学习红色文化,汲取历史宝贵的财富和经验,以当下的生活为基础,充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下的理论创新,以一种更为以人为本的传播方式,加强党员群体的理想信念的筑牢,抓住大学生这个最为活跃的部分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地强化从事党的事业的无上荣誉感、认同感、亲近感,是在新时期创造新的突破的关键,与此同时,可以为后人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和文化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并积极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文化,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把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聚力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红色文化传承教育中心。
结合广元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四川北向东出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康养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发展定位,制定了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各县区、市级各部门依据总规制定了详规,把红军文化作为城市三大主题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色彩、公园景观、城市雕塑、夜景照明等各类专项设计中大力体现红色文化元素。
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各项改革与区域合作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大力保护、开发和利用。如:围绕重点红色文化资源点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整合苍溪梨乡文化、旺苍红色文化、嘉陵江沿线滨水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连片扶贫开发区,在原川陕苏区建设以广元——巴中——达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圈,建设川陕苏区红色文化产业园和红色特色小镇,统筹城乡发展。
“文旅兴市”作为广元市的发展战略,坚持把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充分挖掘红军精神内涵,大力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壮大红色旅游产业,推动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规划。邀请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团队从景区产品、基础设施、旅游业态等多方面着力,编制《广元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苍溪红军渡景区开发总体规划》等旅游规划,构建了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广元红色旅游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二是做强品牌。围绕打造广元红色旅游“金字招牌”,不断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体制机制创新,指导各县区和各红色景点景区因地制宜、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突出各区发展差异、形成整体合力、达到规模效应,扩大了广元红色旅游影响力。近年来广元创建国家AAAA级及以上红色旅游景区5个,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3处红色遗迹纳入长征申遗申报内容,入选全省红色旅游小镇培育行动1个,入选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三是深度融合。将红色旅游与休闲观光、乡村度假、生态康养、民俗文化、古蜀道等旅游业态深度整合。推动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相融合,使红色旅游成为带动革命老区住宿、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快速发展,促进就业快速增长、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广元丰富的红色资源,已成为广元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有力支柱和独特优势。
1.依托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充分依托红四方面军留下的珍贵历史遗产,着力打造了红军文化园、旺苍·中国红军城等7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苍溪红军渡纪念馆、木门会议遗址纪念馆等两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将中国红军城、木门会议遗址、苍溪县红军渡遗址、青川县抗震救灾博物馆等打造成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使其成为学生、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受教育的良好载体。
2.挖掘红色资源推出文化艺术作品。通过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提炼,开发创作并对外推广一系列优秀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如:红色电影电视作品《强渡嘉陵江》、反映红四方面军革命历程的长篇小说《青山白雪》、展现广元发展历程的大型歌舞《老区情》、反映红军精神的巨型城市雕塑《红军礼赞》等。以红色文艺作品为载体,充分弘扬广元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传统和红军精神。
3.创新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培训品牌。近年来,全市党校系统大力开展“传承红军精神,加强党性锤炼,提升党性修养”为主题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与公仆意识教育相统一、现场讲解与模拟体验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部分县区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初具影响。如2021年广元市委党校依托现有平台,兼办红军精神培训学院,形成以广元市委党校为主体下辖苍溪“红军渡培训分院”、旺苍红军城培训分院、剑阁“剑门关培训分院”、青川“抗震救灾精神培训分院”等四个分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与县委党校合署办公,全面提升全市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的聚合力和品牌的影响力。
4.蓬勃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苍溪县城郊中学、旺苍县红军小学为代表的全市大中小学校,努力注重整合本土红色资源,通过编印红色校本教材和作业本、校园建设融入红色文化、校内活动传播红军精神、课外研学实践聚焦红色文化体验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党的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科学理想信念。
川陕是红色热土,许多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中谱写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壮歌。因此,中华儿女要不忘初心,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牢记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川陕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应当迎合历史发展契机,着力加大对区域内红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努力形成辐射川陕甘结合部区域的精神文化高地,最终助推广元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