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的困境与纾困策略

2023-01-06 05:05张小林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江西省供给

王 逊 ,张小林

(1.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江西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 社会主要矛盾业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变为供给与需求不相配套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物质文化生活品味、质量、层次以及物质和文化需求同步满足上。 人们对于时尚、健康、环保的休闲生活方式的孜孜追求,预示着“休闲红利”新纪元的到来。国民对于健身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等特征[1],而休闲体育是一种以追求身心愉悦、完善自我、修身养性为目的而进行的业余自由体育活动[2],具有非功利性、文化性、主动性、国际性、组织性、和谐性等特质[1],新时期着力发展休闲体育能够有效解决不同年龄阶层日趋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层次化健身诉求。

2020 年,江西省体育局和统计局公布了《2018 年江西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江西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为901.35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05.35 亿元,占同期江西省生产总值1.3%; 健身休闲业总产值44.13 亿元, 比上年增加了6.28 亿元,达到江西省体育产业总产出的4.9%,江西省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出比例要高于全国的3.9%[3]。 显示出江西省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速度较快, 也表明休闲体育消费能力和活力日渐增长,人们从单纯追求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从“有形产品”向“无形产品”、从“跟风式”向“个性化、多元化”等消费方式转变。 倒逼政府、社会、企业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与水平,丰富供给内容,完善供给体系, 提升产业扩散效应, 满足人们群众的健身需求。

1 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的困境

1.1 制度困境:政策支持力度小且机制不健全

江西简称赣, 别称赣鄱大地,“红色故都”“井冈山精神”“客家摇篮”等是其响亮的文化符号和省域名片,它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浓厚文化底蕴的中部省份, 更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宜居宜商更宜业的英雄之地。 无论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政治资源还是经济潜力来看,江西省都应该大力发展休闲体育。 然而由于顶层设计不足,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制度因素, 制约了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1.1.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作用尚存制度性障碍

在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只需要制定维护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4]。江西省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休闲体育发展政策时, 并未完全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导致制定的政策如“空中楼阁”不着实地,很难落地实施;休闲体育行为的市场监管职责不明确,导致“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管了”,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民间体育行业协会和社团的成立,民间体育赛事审批,社会资本投资许可等事项,政府管制、约束的多了些,疏导、引培的少了些,无形中抑制了休闲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 客观上制约了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1.1.2 政策顶层设计有缺陷,配套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无论国家还是江西省、市各级基本都颁布了诸多关于促进休闲体育发展的政策文件。 如国务院2014 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 年《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7 年《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和2019 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江西省、 市政府及体育局根据国务院与体育总局等相关部委体育产业文件精神制定和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如2015 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江西省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 年《赣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 年《南昌市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 年《南昌县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2020 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等。 这些文件都属于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政策框架体系尚未完全健全。 如2019 年新华社的体育产业系列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在产品研发、设备更新等资本投入,包括水、电、社保、所得税等在内的体育企业整体税费按商业标准执行, 负担偏重,未享受到实质性的优惠[5]。 表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税费等政策设计上有缺陷,相应配套机制不健全,导致江西休闲体育发展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结构、规模、 行为不断扩大和复杂, 现行制度的缺陷及局限性愈发明显。 一是立法比较滞后,尤其在资源开发、产品营运、品牌塑造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6]。 由于国家层面尚没有一部专门立法, 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更是无法可依, 导致行业混乱,基本处于无序生长状态。 二是发展理念不明确。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7],这一重要发展理念已经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指引。 对标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江西省相关职能部门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理念的定位上存在定位不明确、理念不统一、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客观上阻碍了休闲体育的科学发展。三是管理职能不清晰。江西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由于管理职能边界不清晰,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 出现问题到底是体育部门管还是旅游部门亦或是发改委、教育部门管,职责不明,必然导致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督缺少主体,必然产生彼此“推脱扯皮”的管理乱象。 四是政策制定不全面。 制定政策多为实权部门主导,参与部门为辅,很少有社会团体组织参与, 容易造成政策措施缺少一定地科学性、 全面性、协同性及系统性。

1.1.3 政策制定缺少实证数据与理论支撑

从宏观上来看,国家体育总局和统计局,在数据统计中并没有对休闲体育产业进行分类统计。 由于缺少分类理论依据,只能采用现行体育产业统计数据, 且其中还存在许多产业交叉内容,使得采集到数据不够准确。 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业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休闲体育产业管理部门和分类统计指标体系,我国亟需在休闲体育产业组织、结构、市场、布局、分类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力争短期内取得理论上的实质性突破,为国家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休闲体育政策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1.2 资源困境:休闲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且区域布局不合理

1.2.1 休闲体育设施供给不足

由2021 年7 月13 日江西省体育局公布的《江西省体育场地调查统计数据公报》可知,常住人口共有约4 518.86 万,符合普查标准要求的体育场地16.34 万个,场地面积约9 420.47万 m2,人均 2.08 m2[8]。 同时期全国体育场地共有 371.34 万个,全国总面积约 30.99 亿 m2,人均 2.20 m2[9]。 上述指标值与全国平均值基本持平, 表明江西省体育设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休闲体育设施供给类别趋同化、多元化不足,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满足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需要。

1.2.2 休闲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且布局不合理

赣鄱大地面积大、人口多、山地广、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域性特点,导致县市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城镇优于乡镇,乡镇优于农村。 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决定了休闲体育设施建设水平,呈现出城区优于城乡结合部和县城、县城优于乡镇,乡镇优于乡村的不均衡状态。2013 年的全省城镇体育场地约3.6 万个,占比达54.11%,乡村体育场地约3.1 万个,占比为45.89%。 即使数据统计时间不同,也可基本反映休闲体育场馆布局,城镇优于农村,新城区优于老城区,无论体育场馆数量还是体育场地面积、功能、综合配套设施等均不合理。 当然也有历史发展原因,老城区建设规划较早,体育场地预留空间不足,后期改建、扩建、续建难度较大。

总体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较好城区,或是相对较为落后的山村,均面临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问题。 同时也面临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运动场馆对外开放度不高,体育市场化配置效率较低,即使开放收费价格也较高,普通市民和村民很难支付得起;有些新建体育场馆规划离城区很远的地方,有些体育场馆建筑面积过大、 功能特多, 周边附属商业性质太过浓郁,给人有一种为了抬高商业地产价格和品质的错觉。 场馆供给、开放不足,布局不合理等因素,致使体育场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紧缺场馆资源的人为性、体制性浪费。

1.3 供给困境: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且服务水平不高

1.3.1 休闲体育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更多体现在对高品质体育产品、高质量的体育服务方面。 但由于江西经济发展水平、休闲体育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等原因,致使休闲体育市场不够成熟,产业结构和布局有待优化,提供的休闲体育设施、产品和服务与群众的健身需求出现供需错位的矛盾。 从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来看, 总体上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较大,其所占GDP 的比重也较低。 从体育产业结构[10-11]的定义来看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体育用品生产和制造所占比重高, 休闲体育服务和竞赛表演等占比较低。 由江西省体育局最新公布的体育产业数据可知,总产值高达901.35 亿元, 总产值比上年度增长了305.35 亿元。 体育用品制造业总产值为424.32 亿元, 比上年度增加126.05 亿元, 占整个行业 47.1%; 体育服务业总产出仅有129.7 亿元,同比增长15.8 亿元,占整个行业14.4%。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较低, 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占比接近50%,说明江西省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产业和区域发展不均衡。

1.3.2 休闲体育产业供给体系不健全

体系(system)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整体[12],牛津词典[13]将体系一词注解为,在规则联系下共同运行的一组事物或组成部分。 体系是各种元素或组分在相应关系约束下的工作组合[14]。 将供给与体系的概念融合起来,我们给休闲体育产业供给体系构建一个操作化定义,是指休闲体育产业各部门提供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及相关的经营活动在满足人们休闲健身需求的约束关系下的一种工作组合。由于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 在产业供给体系方面尚未跳出传统要素的路径依赖, 也未能摆脱粗放型数量型的增长方式[15],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储备不足导致产品供需结构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16],造成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整体性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产能过剩共存的结构性、体系性和机制性矛盾。

1.3.3 休闲体育产业服务水平不高

体育服务业总产出仅有129.7 亿元,同比增长15.8 亿元,占整个行业14.4%。 这一数据反映了休闲体育服务产业有待加强,供给能力比较有限,休闲体育服务规模偏小[6]。江西省休闲体育服务业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有4 个方面: 一是利用现有大型体育场馆承接的观赏型体育产品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来看都是比较低的,如江网公开赛,玉山斯诺克公开赛,2015年全国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等,对于电视转播商、广告商、以及周边居民缺乏足够吸引力。 二是依托休闲体育健身场所开展的武术、跆拳道、攀岩、网球、篮球、排球等参与型休闲体育健身项目,但以传统项目居多,对居民吸引力不大。 三是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在萍乡武功山、赣州全南县和大余县、庐山西海等地举办的户外露营大会、 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 汽车越野赛、自行车精英赛、溯溪挑战赛、健身登山赛、五指峰峡谷漂流等赛事活动, 虽然赛事顺利完成了但也暴露了赛事服务、组织、运行等方面问题,且赛事数量少、级别低、影响力小。 四是休闲体育管理服务缺位和滞后,体育健身场地管理混乱,场地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管理意识、水平和能力不足,开发的健身项目单一,缺少卫生保健知识宣讲和引导,对不同年龄阶层的休闲健身行为缺乏科学、专业指导,造成锻炼效果不佳。

1.4 需求困境:消费能力不足且消费理念滞后

2019 年江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 496.71 元, 增长了14.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 714.27 元,增长9.41%;居民教育文化和娱乐及医疗保健等发展性消费支出为3 358.66 元, 比上年度的 2 813 元增长了 545.66 元, 增长了19.4%。由此可见,江西省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得到了改善,更加重视发展性消费支出,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在收入和支出均增长的背景下,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在纵向比较上有显著提升。 但同沿海发达省份的横向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更无须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了。

江西省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能力不足,与居民家庭收入、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落后、 以及休闲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等具有紧密关联。 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幸福产业,吸引了许多企业和投资者的目光,开发了很多回报率高、收益好的产品和服务, 高质量、 高档次的消费产品留住了高收入群体,但也扼杀了庞大的中产阶级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欲望。 无形中造成优质体育场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而大众休闲体育设施与服务却因供给不足、 不均而难以满足普通民众的健身需求。 大众休闲体育供需不足,除了资本和企业逐利因素外,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和消费理念也是必须重视的因素。 老区人民的朴素生活观念和“先生产后消费”传统理念,以及聊天、麻将、游戏等休闲方式,是江西民众休闲体育消费理念落后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江西休闲体育需求困境的重要原因。

1.5 人才困境:人才培养渠道窄且引智力度有限

休闲体育旨在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的健身和娱乐活动,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身心娱乐,对运动技能和运动风格等要求不高。 因此,对专业指导人员的学识结构要求更多地是综合性知识结构,以休闲经济学、体育营销与管理、体育概论、社区体育、 大学生法律基础等课程知识为理论基础, 辅以习得篮球、羽毛球、户外运动等现代体育项目和舞龙舞狮、龙舟等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 以此适应不同休闲健身群体的个性化、品质化的健身指导需求。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江西省虽有20 多所本科院校拥有体育专业招生资格,但是没有一所学校开办了休闲体育专业, 相应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背景的师资也很少。 可见,江西省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很窄,师资力量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江西省地处原中央苏区和内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政府和相关企业能祭出的引智条件十分有限,鲜有高层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愿意来赣干事创业, 即使来了也很难长期安定下来谋划长远发展,这也是国内很多落后地区“招才引智”工作难有成效的根本性原因。

2 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的纾困策略

2.1 保障策略: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法规体系

2.1.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和健康产业,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7]。 具有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点,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8-19]。 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科学绘制中长期发展规划。 江西省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时,应深挖休闲体育经济和社会价值效益,紧扣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休闲体育产业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禀赋,集结域内专家学者智慧,借鉴吸纳浙江、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南昌、赣州、萍乡、景德镇、九江、新余等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广泛收集听取多方意见建议,科学制定休闲体育发展规划。 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和深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放管服”改革,完善公共政策保障体系。①持续深化简政放权[20],调整职能部门与体育行业协会职责,实行管办分离、政社分开。 积极推动江西省、市、县足球、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等协会自治、善治,实现各协会依法独立自主运行;深入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简化赛事审批流程和报备材料,切实解决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稳定有序推动江西省休闲体育良性轮动发展。 要尽快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厘清边界,凡是市场自身可以化解的,政府不要过多干预,要主动松绑;凡是市场自身不能化解的,政府要主动作为,该补位的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21]。

2.1.2 加强地方体育法规研究,完善法规保障体系

要结合江西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 俱乐部、 体育无形资产、体育经纪人、体育赛事纠纷等新问题和新要求,组织地方法律界、体育界等专家学者共商对策,打破部门规章多、法规多、行业规定多等藩篱,构建适应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 通过法律明确产权界定,使休闲体育俱乐部法人、经营者和管理者等享有完全民事权利和责任的实体。 股份制俱乐部应明确投资方的持股比例, 奠定产权交换的法律依据及资产合理流动。 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俱乐部的经营行为,完善体育赛事的纠纷调解功能,维护和保障俱乐部会员、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法定权利。 加强地方性体育法规研究,解决体育无形资产的法律空白问题,保障品牌、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制定休闲体育企业市场准入机制,降低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建构充分自由竞争的“人为为人”的协作型产业发展文化和环境。 制定质量标准体系,保障江西省休闲体育健康轮动发展。

2.2 供给策略:优化产业供给结构,健全产业供给体系

2.2.1 优化产业供给结构, 促进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

加快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 需要优化、 升级产业供给结构,加快推进休闲体育核心业态的发展。 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不仅是体育主导产业的构成部分, 而且也是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2]。 健身休闲业是体育服务业的主体组成部分[23],发展健身休闲业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主要矛盾转化、满足大众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3],发展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业有利于活跃体育竞赛市场[24],推动民间体育赛事发展,满足广大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竞赛需求,提升办赛城市综合影响力。 持续做好现有南昌国际马拉松、 环鄱阳湖自行车、 青少年游泳锦标赛、攀岩、全南天龙山汽车越野等高水平观赏型体育赛事;继续加强羽毛球、气排球、篮球、网球、足球等俱乐部赛事建设,打造大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业余体育赛事品牌。 稳步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业比值,促进内部各业态协调均衡发展,推动江西省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2.2 增强产业融合,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健全供给体系

植草益等学者将产业融合分为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3 种类型[4]。①江西省域内拥有丰富的山水湖泊等绮丽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 宋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别样风情的人文资源,通过促进休闲体育与康养、旅游、文化、教育、农业等绿色环保产业跨界融合而形成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新消费,提升休闲体育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发挥休闲体育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5]。 如赣州于都县“新长征再出发”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井冈山红色国际马拉松赛、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婺源珍珠山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独具地域特色休闲体育产业。 ②利用高新技术渗透到休闲体育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优势与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互联网+体育”“5G+体育”“VR+体育”“人工智能+体育”“区块链+体育” 等数字经济新产业形态,推动体育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转型,适应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如赣州市游泳馆开发,利用5G、VR 等信息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式、场景化、互动型体验,推动传统体育场馆的数字化转型[26]。 如利用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优势,引入传统体育制造业,使其产品向智能化转型升级。③积极引导省内不同市、 县域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在生产要素等方面的有序流动,鼓励高等院校、市立医院、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行业公司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康复、健身、穿戴式等装备技术突破,健全休闲体育产业供给体系。

2.2.3 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改扩建力度,提高体育设施供给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休闲体育基础设施是休闲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7],也是满足大众多样化、多层次健身需求、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 然而江西地处革命老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休闲体育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够,导致体育设施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制约了江西休闲体育发展。 破解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设施困境,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在丰富资源供给,加强现有场馆的利用、 改建和扩建, 增强休闲体育设施的丰富性。 纾解这一瓶颈,首先,应以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体育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规划建设南昌都市圈体育产业核心区、婺源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示范基地、井冈山红色体育拓展、赣州蓉江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赣州城市休闲绿道、瑞金市红区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兴国县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28],对于休闲体育设施新基建优先给予财政扶持和投入; 拓宽经费筹集渠道,鼓励民营资本以不同方式投资于体育设施新基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场馆,改建和扩建老旧场馆,积极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体育场馆的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解决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度低、有效利用率低等长期性、制度性问题,丰富场地及设施资源供给,促进休闲体育顺利发展。 再次,强化新建休闲体育设施规划和布局。 针对新建休闲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应统筹考虑和规划,将场地建设纳入到新型城市化、城镇化建设规划中来,如社区休闲体育健身广场、城市休闲体育主题公园、城镇和农村健身休闲场所等开发和建设, 为乡镇群体提供便利的健身场所;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新建休闲体育设施应布局在中心城区居民聚集区域、城乡结合部、乡镇村落,方便居民出行,缓解出行和交通压力, 提高休闲体育场馆设施的供给率和使用率。

2.3 需求策略:培育消费群体,助推消费增长

消费需求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4]。 2021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西省常住人口4 518.86 万,2019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 262 元,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16 位。 江西省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原有的休闲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逐渐由打牌喝茶等被动休闲向健体塑形等积极主动的休闲方式转变。 客观上要求职能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大力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培育和扶持民间体育组织,广泛开展客家民俗体育活动、户外健身登山活动、大众健身操舞活动等健身休闲活动,以培养全民终身运动习惯,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9],适应“休闲时代”消费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积极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成为现代居民的 “标配”,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带来了消费需求层次和结构的改变,不仅仅满足于吃穿用等生存性消费需求,而逐渐转向体育、教育、娱乐、养老等发展性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轮动发展,要求决策层顺应发展趋势,优化消费供给,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的休闲体育消费品,增强休闲体育消费粘性,提升消费供给水平和能力,满足多阶层的品位定位。①适应现代女性消费风向转变要求。 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不断觉醒, 女性体育消费势头增长强劲[30]。 具有个性化、情感化及休闲性的消费特点,因此,开发健美塑型、减脂康复、时尚化、个性化的产品,使女性消费者对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产生高度的信赖感和依赖感, 进而增强再消费期望值。②回应中老年群体的大众健身诉求。持续加强江西省气排球联赛、职工大众健身操舞类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增强中老年群体的运动处方、康复、气功等休闲体育保健产品的开发和供给;相关部门应结合城市改扩建规划,增加休闲健身场所,完善必要健身设施,配齐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科学指导中老年群体体育锻炼活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中老年群体抵抗疾病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③响应休闲体育主力军的消费需求。 主动承接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创新搞活民俗体育活动,积极发展青少年、校园、职工足篮排非职业化联赛,满足休闲体育迷观赏型休闲消费需求;大力开发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网球等体育知识技能培训,培育和扩大体育培训市场和消费潜能, 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型休闲体育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保龄球等高档次高消费的休闲体育产品,满足高薪阶层的个性化、定制化的休闲体育需求。

2.4 人才策略:引育管用并举,激活人才引擎

高质量的产业人才队伍是促进体育产业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 选育管用并举,激活“人才引擎”。 尤其在疫情常态化阶段,休闲体育消费表现出短周期化、小规模化、就近化、户外化、个性化趋势,这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休闲体育产品业态、休闲体育服务能力、运营管理模式以及行业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唯有顺势求变,变者可生,新者方久。①江西省休闲体育发展当顺应时代特征积极求变,主动出击,加大体育人力资源投入力度,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大力引进“专、精、特、新”的高质量体育人才,出台人才引进、租购房、税收及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识才、爱才、育才、用才”[31]的现代化人才制度体系,夯实人才之基,筑牢人才之本,彻底解决其后顾之忧。②综合利用本地高等院校师资、生源、场地等资源,鼓励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产业经营管理、休闲经济学、产业创意开发、社区体育指导等课程及学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合作拓宽人才输送渠道[32],不断满足市场对专业化、层次化、复合型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 ③发挥体育、旅游等部门优势,整合体育行业协会组织、科研机构、产业培训机构和体育企业资源,搭建专业教学、科研和从业人员培训及再教育基地,扩大人才规模,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助力江西休闲体育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江西省供给
模拟成真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