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花,吴 兴,郑毛亮,陶大勇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是深刻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根本路径[1-2]。目前,全国各个院校都在实施课程思政的举措。
中兽医学是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防治法则的一门学科。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传授专业知识,更能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育,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中兽医人才[3]。本文就中兽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和探索,以期为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中兽医学是本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授课对象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主要开设于大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大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对兽医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此时,正是学生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中兽医学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此时期,注重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同时,将传统文化自信、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及职业素养等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培养德才兼备的兽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兽医学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依托课程主渠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是中兽医学课程思政改革亟需解决的关键。为此,中兽医学教研团队进行集体研讨,统一思想,强化“三全育人”的责任意识,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挖掘、提炼和总结蕴含在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在中兽医学绪论部分,对中兽医学的发展概况进行讲述。中兽医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人类驯化野生动物的原始社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中兽医学知识进行不断的总结,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1904年,北洋政府在保定建立北洋马医学堂,西方兽医学开始传入我国,中兽医学受到排挤,甚至通过“废止旧医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兽医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颁布了“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对中兽医提出了“团结、使用、教育和提高”的政策。自此,中兽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中兽医学的发展史,期间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支持,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国家制度优越性的自信,树立为发展我国中兽医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国兽医学起源很早,历代兽医人才辈出,在我国兽医发展中均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而被世人所传颂。在近现代,于船教授作为中兽医学的奠基人,为学科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一些中兽医学著作几乎遗失殆尽。于船教授开始广泛收集和整理古典著作,整理出版了《元亨疗马集校注》,使该书的原貌重现于世。浙江大学的蒋次升教授一生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传统兽医学,发掘整理传统兽医学资料,编写多部中兽医著作,在中西兽医结合诊疗动物疾病方面贡献突出。我国历代的中兽医学者为传统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奋斗,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兽医人才,如南京农业大学的宋大鲁、华人兽医师闻久家等。通过科学家的事迹,让同学们感受科学家的刻苦钻研、敬业爱岗的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增强中兽医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兽医的发展史中,中兽医经典著作大量出现:我国秦代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厩苑律”;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有畜牧兽医专卷,并记载了掏结术等防治措施;唐代李石编著的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中兽医专著《司牧安骥集》;明代的《元亨疗马集》是中兽医学宝库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的一部兽医经典著作。在向学生介绍这些专著的同时引入医案及名医的成就贡献,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国际学习交流频繁,中兽医的一些代表著作曾被翻译并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使学生们感受到中兽医学的魅力所在,加大学生对中兽医学的认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兽医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兽医临床实践,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人们逐渐进行积累和总结的宝贵财富。现代医学研究也在不断证明着古人关于理、法、方、药的观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古人在治法治则就强调了“治未病”的思想,即既病防变和未病先防的预防理念,至今仍被后人沿用,也用以指导兽医实践;在讲授中药炮制理论时,对经典的方剂当归补血汤进行重点讲授,古方中黄芪和当归的用量为 5:1,而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两种药物在此比例下,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量最大[4-5]。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兽医药理论的认同,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激励学生运用现代科技对中兽医理论进行深入探究,为中兽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兽医理论起源于兽医临床实践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而整体观念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整体观念不仅指动物有机体结构和机能的系统性,更体现了生命体与周围环境是整体性。古代的“天人合一论”及“天人相应论”恰如其分地阐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动态平衡,表述了生命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正如《黄帝内经》记载“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天人合一”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6]。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高度吻合,因此,通过整体观念的讲述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认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
在中药的概论部分,通过介绍现代常用的中兽药散剂、中兽药注射液和中兽药片剂等在我国畜禽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和动物源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同学们感受中兽药的魅力,体会到中兽药现代化进程中“守正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些现代分子技术如超微粉碎、纳米技术等也渗透至中兽医学的研究领域,加快了中兽医现代化步伐,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些创新成果激励着学生树立弘扬、发展、创新中兽药事业的志向。
针灸是中医传统文化的名片,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兽医在针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古代就有关于针刺麻醉的技术,现如今针灸技术在宠物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针灸技术的发展史和老一辈学者对针灸研究倾注的毕生精力和奉献精神,并结合最新的针灸领域的进展和成果,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守正创新的精神。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将思政元素恰当的融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课前推送课程思政资源,利用慕课、学习通等线上平台推送思政资料,如《本草中药》《舌尖上的中药》《中药香囊的制作》等,提前让学生感受中兽医的文化;课中在保证教学内容完美呈现的前提下,以雨课堂为现代教学手段,穿插融入中药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思政元素的思考;课后布置思政相关的作业,并以专题PPT汇报和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完成,考察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掌握程度,做到教师时时处处讲思政,学生随时随地学思政的良好思政氛围。通过对塔里木大学 2019级动物医学专业本科 1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 % 的学生对中兽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非常满意;90 %的学生认为中医药学在防治人畜疑难病症方面,有着特有的潜力与价值;80 % 的学生认为课程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非常必要;68 % 的学生认为通过实施课程思政,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中华文化、职业素养、责任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4 % 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方面不够自然,在思政案例设计和选择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
在中兽医学教学实践中,以课程理论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使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同向同行,进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动物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