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明
(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兽医站,山东 东营 257091)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疙瘩皮肤病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病牛以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结节或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1]。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通报的疫病,我国暂时对其按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2015年以来,该病在欧洲东南部迅速蔓延,包括希腊、俄罗斯等国。我国与部分国家毗邻,该病对我国养牛业构成了严重威胁[2-3]。2019年8月12日,我国首次通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生该疫情[4]。2020年11月,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畜牧中心”)会同垦利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区畜牧中心”)、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农业示范区”)、东营海关共同规范处置了一起境外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现将处置情况和经验总结报告如下,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2020年11月4 日14时,市畜牧中心接到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突发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调查核实的紧急通知后,市、区畜牧中心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对本市垦利区某养殖场最近一批调入牛只可能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
2.1.1 流行病学调查 11月 4日 16时左右,市、区畜牧中心技术人员及市农业示范区有关人员赴现场开展核查。经调查,市农业示范区某养殖场于10月24日从江苏省某县购进从智利进口肉种牛一批 273头,暂养于某废弃奶牛场封闭隔离饲养(该场所在地经济社会事务由市农业示范区管理),该废弃奶牛场已停产多年,场内未饲养其他动物,场区四周建有高墙,大门关闭,生物安全条件良好;该批进口牛入场后无向场外移动情况,全部在该场隔离饲养,场外畜禽及其产品无进入该场情况;该场四周无村庄和居民,附近无其他养殖场。
经调查,该批进口牛包括荷斯坦牛 215头、海福特牛 58头,在隔离场起运地装车时,发现约有 40头牛出现皮肤破损情况。场主持有的2020年 10月 12日海关出入境检疫检验证明显示,报检数量 4 881头,品名为肉种牛,输出国家为智利,入境时间为2020年8月28日,同时检疫检验证明上备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智利输入牛的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对上述入境种牛检疫,其中4 857头经检疫合格。
2.1.2 临床症状 经市、区技术人员临床检查,该批牛绝大部分皮肤有凸起的圆形结节,大小数量不一,直径 0.5~5 cm;数量少者可见数个,多者遍布全身,甚至连片分布。有部分牛结节破溃,形成结痂。少部分结节脱落,形成红色的圆形无皮肤的溃疡面。触摸有的结节质地结实,有的结节痂皮容易揭开,暴露出皮肤溃疡面。触摸肩前淋巴结肿大,大者如鹅蛋一般。
2.1.3 临床诊断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检查,初步判定为可疑牛结节性皮肤病。
2.2.1 采样组织工作 采样工作于11月5-6日完成,共采集全血样品 144份、痂皮组织样品 129份。采样工作由市畜牧中心派出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市农业示范区负责采样组织落实,具体负责采样通道建立、牛只保定、分群驱赶、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垦利区畜牧中心负责全血、痂皮组织等样品采集、编号登记、送检等技术工作;东营海关负责牛只耳标号登记、样品抽检等工作。
2.2.2 采样条件准备 采样通道:利用牧场墙壁作为通道一侧,另一侧用铲车将脚手架钢管压入地面扎架固定,临时建造了 3条长10余 m、宽约 1 m的牛只保定通道。采样器械:10 ml注射器、EDTA采血管、手术剪、离心管、消毒药品、一次性隔离服、胶鞋、口罩、乳胶手套、记号笔、编号自喷漆、记录表格等。
2.2.3 采样技术要求 有皮肤溃疡结痂的牛,采集痂皮 1~2块,放入离心管;没有皮肤溃疡结痂或痂皮不明显的牛,采集全血,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每份 5 ml。采样信息表填写要求样品编号与牛耳标号一一对应,可追溯,采样牛做好分隔管理、预防混群,采样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2.2.4 样品送检 垦利区畜牧中心安排专人专车,样品置于冷藏箱低温保存,运送至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
2.2.5 实验室检测 11月7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采用荧光 RT-PCR方法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的 144份全血样品中有 3份(2.08 %)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核酸阳性,129份痂皮组织样品中有 128份(99.22 %)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核酸阳性。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经核查、临床初步诊断后,市畜牧中心立即向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报告,并立即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快报日报告程序。当日下午 16:00前由专人通过中国动物疫情监测平台逐级上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疫情确诊后,再次报告省畜牧兽医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
东营市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于 11月 5日上午组织垦利区人民政府、东营海关、市、区畜牧部门、市农业示范区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明确任务分工,安排工作部署,要求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规范处置疫情,尽快拔除疫点,消毒灭源,严防扩散。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接到报告后,迅速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有关领导带队到现场指导帮助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
疫情确诊后,为评估传播风险,科学指导防控,市畜牧中心组织有关动物疫病防控专家对疫情传播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看现场、讨论交流的方式,根据农业农村部《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形成了评估意见。评估组一致认为,该起疫情为输入性疫情,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对疫区实行兽医卫生监管和生物安全措施。疫区及周边地区应紧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预防工作。
3.3.1 疫区划定 根据疫情处置工作需要,市农业示范区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及评估组评估结论,发布疫点封锁令,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规范开展疫情处置。以该批牛暂存养殖场划为疫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 3 km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边缘向外延伸 10 km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3.3.2 疫点处置 (1)生物安全管控措施。市农业示范区组织公安、畜牧等工作人员24 h值勤管控,对该场实行严格封闭管控。禁止动物进出,同时限制人员和车辆出入,禁止该场饲草、饲料、粪污及可能染疫带疫的一切物品外出;确需出入该场的人员车辆,经批准登记后,严格消毒和防护。(2)染疫牛只捕杀和无害化处理。根据农业农村部《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检测报告,11月7日,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下达染疫牛只扑杀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对该场检测阳性牛及同群牛实施扑杀无害化处理措施。每头牛采用肌注 20~30 ml的敌敌畏(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磷酸酯)扑杀后,委托垦利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全过程密闭运输,各环节严格消毒,由官方兽医监管。无害化处理完成后,对无害化处理设施、装运车辆和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扑杀牛无害化处理后的固体物封闭放置 6个月,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农药残留合格后,再进行利用。(3)消毒灭源。该饲养场场区及周边环境自疫情处置起至疫情终止,采用火碱消毒 1次/d,牛舍采用碘制剂喷洒消毒 1次/d,人员、车辆、器具采用新洁尔灭消毒。疫点内牛只捕杀结束后,对饲养场场区牛舍粪便、垫料、饲养器具、饲草料、污染物等进行彻底清理消毒,集中堆放发酵至次年 7月,发酵堆不得提前开封。(4)后续管理措施。疫点染疫牛只扑杀无害化处理、场区环境消毒结束后,因该场为废弃养殖场点,市农业示范区继续对该场实行封闭管理,直至疫情终止。
3.3.3 疫区和受威胁区处置措施 (1)疫情排查。疫区内,经排查无牛羊易感动物养殖场户。受威胁区,经排查有规模肉牛场 1个、存栏肉牛280头,专业户44个、存栏肉牛2 705头,散养户共存栏肉牛 437头,无奶牛、羊等易感动物养殖场户,临床排查未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疑似症状或感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受威胁区30 d内未从外地购进牛只。(2)环境消毒。消毒方法与疫点消毒方法相同,每周安排 1次。(3)紧急免疫。经请示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同意后,垦利区畜牧中心安排全区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每头牛按照羊的 5倍剂量,尾根皮内注射。疫苗由区畜牧中心统一调配。
4.1.1 临床排查及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垦利区畜牧中心紧急组织开展全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排查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共计排查牛规模养殖场243个、牛24 382头,现场发放填写专项调查问卷243份,未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可疑病例。
4.1.2 环境消毒 同受威胁区环境消毒措施。
4.1.3 临时性牛只限制移动 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垦利区畜牧中心决定,在 1个月内对进出该区的牛只实行临时性申报制度。如有牛只调入或调出该区,养殖场户须提出申请,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批准后方可移动。
4.1.4 免疫预防 垦利区对全区范围内所有牛只实施山羊痘疫苗紧急接种,每头牛按照羊的 5倍剂量,尾根皮内注射,疫苗由区畜牧中心统一调配。截至11月19日,全区所有牛只山羊痘疫苗全部免疫完成。
4.1.5 防控知识宣传 垦利区畜牧中心编写了《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技术明白纸》,发放到全区所有养牛场户。
疫情发生后,东营市畜牧中心立即向全市通报情况,做出疫情预警,安排部署防控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全市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紧急临床排查、监测流调,强化动物卫生检疫监管,实施紧急免疫,加强宣传培训,落实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措施。截至11月26日,全市组织养牛场户消毒养殖场所面积200万m2,实施山羊痘疫苗免疫牛只71 095头,发放防控知识宣传明白纸21 000份,开展防控技术培训班8期。
12月8日,经垦利区畜牧中心申请,东营市畜牧中心组织评估组开展了疫点解除封锁风险评估,评估组一致认为:该起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自 11月 7日最后一头染疫牛只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成已超过28 d以上,无新发或可疑病例发生;该起疫情处置彻底,疫点、疫区发生疫情的风险较低,受威胁区疫情传出风险低,且易感动物已实施了免疫预防措施,处于稳定保护状态,建议解除疫点封锁。市农业示范区根据评估组评估结论发布解除封锁令,至此该起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终止。市、区畜牧中心将疫情处置资料整理归档备存。
东营市人民政府对疫情处置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组织领导是该起疫情高效成功处置的关键,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保障了疫情处置的组织协调。
各级畜牧部门和疫控机构及时准确的疫情核查、诊断研判、确诊处置对疫情的高效处置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5-6]。
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防治技术规范依法科学处置和综合防控,保障了疫情处置和防控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区域疫情处置能力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了区域养殖产业的安全和高质量发展[7]。
省市区三级畜牧部门上下衔接及畜牧、海关、市农业示范区信息沟通、联防联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协作配合为本次疫情的成功处置奠定了良好的机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