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中提升学生耐挫力的策略

2023-01-06 04:06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育者挫折心理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 陈 雷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指出: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压力,会遇见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不少学生往往选择逃避或听之任之的态度,因此,对其开展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德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挫折教育旨在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理论引导和实践砥砺,增强学生的抗压和耐挫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或遭受挫折时,树立起平和理性的心态与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帮助学生将负面效应降至最低,使学生从中汲取失败经验,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当前学生耐挫力低下的困境探析

1.教育者认知不足,定位混淆

不少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是在学生遇到挫折后的心理恢复。对于如何提升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认识模糊不清,更有甚者将挫折教育与体罚等极端不人道的教育方式等同,从而造成学生心理的严重受创;其次是挫折教育的创新不足,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思维。教育者往往囿于自身专业背景、工作经历、教学经验等,无法敏锐感知新时代挫折教育中的最新症题,缺乏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冲击的审视意识;再次是教育者所运用的挫折教育教材空洞,对挫折教育元素的提炼匮乏。许多教育者能注重对挫折教育资源的扩充和引进,但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形成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强的挫折教育内容。尽管学生并不缺少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上挫折的机会,但关键在于教育者如何改造这些挫折教育的资源,使之与时代接轨,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契合,并帮助学生认识和定义挫折,提升其耐挫能力,并从中吸取教训。

2.教育实施的着力点偏颇,实效性不强

目前的挫折教育中普遍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突兀地插入挫折教育理论或概念,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无法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多数的挫折教育是“纸上谈兵”,教育者只是通过各种案例来进行理论灌输,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和内化;当前的评价多以笔试取得分数来体现教育成效,无法体现挫折教育中学生的动态过程。因此,无论从挫折教育的切入、实施,还是评价等方面,都处于实施失衡、着力偏颇的尴尬状态,未能真正达成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

3.各教育主体之间未形成有效合力

学生自身接受挫折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挫折和压力,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和自我调控措施,容易出现消极和负面心理。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问题和不良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除学校、家庭之外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不同思想的交锋、各类网络媒体的传播等因素,给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带来诸多困扰。这些教育主体,对于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树立正确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现实困境却是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主体未能形成合力,相互之间呈现出“各自为战”或者联系薄弱的窘态。

二、学校体育提升学生耐挫力的策略

1.发挥体育沉浸式体验优势,促进学生心理抗压和耐挫力的自我提升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强化自信的生动载体。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的沉浸式体验,从中经受挫折体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方式,学校体育由课堂教学实践、俱乐部活动、训练、体育竞赛等构建多样化的体验途径,每一种参与模式,都能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官体验和心理认知。

例如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在罚球线处投篮命中率达到60%的要求,学生就面临提高命中率的挑战。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夯实投篮技术动作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在挑战过程中不免有学生屡投不中,手臂酸疼,产生放弃心理。教师通过言语鼓励,技术辅导,让学生从近距离投篮开始,增强成功体验,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从而抵受住目标压力,达到教师的预定要求。又例如在竞赛PK中遇见更强对手时,学生流露出胆怯、丧失信心、退缩,甚至产生弃赛等心理。教师通过人物故事,譬如东京奥运会最年轻的奥运冠军——14岁的全红婵,她成功背后遭遇挫折的经历,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激发学生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的积极心态。因此,将学生置身各类体育活动中,通过沉浸式体验挫折和失败,产生内心感悟,转化挫折和压力带来的消极心理,形成新的积极心态,提升抗压能力和耐挫能力。

2.创设显隐结合的积极心理教育情境

要提升学生的耐挫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环境对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校体育中创设积极的心理暗示情境要注重显、隐性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外部显性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建筑、装饰、雕塑、壁画等表现体育拼搏精神的硬件和实物着手。隐性方面,加强对体育精神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开发学生身边热血奋进的体育素材,讲好这些蕴含迎难而上、不惧失败精神的体育故事,增强积极心理暗示的感染力。

3.教师提升对挫折教育的认知,科学施教和评价

教师要认识挫折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把握学生在面临挫折时的心态变化,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科学巧妙地设计挫折教育实施过程。教师要把握住课堂上出现的挫折教育机会,进行无缝导入。例如体育课上组织短跑接力,教师对学生整体的运动水平做均衡处置,保证接力比赛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对于接力竞赛失败的一组,教师多以正面积极的语态和用词引导学生相互鼓励,适时引入对体育精神的诠释,弱化学生的沮丧心态,强化学生不气馁、再次挑战、争取成功的良好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并且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成长性进步考查,将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时,表现出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态度和行为予以分数加成的鼓励和肯定。

4.凝聚多元协同的教育合力,构建挫折教育支撑体系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共同努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所有人都给予支持和鼓励。学校体育可以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育人功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场域。在体育竞赛中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必然有失败者。99%的学生在竞赛中会遭受到失败,他们会表现出沮丧、懊恼等负面情绪。如何鼓励学生不气馁,勇于再次挑战,其中蕴含的教育哲理和意义不言而喻。教师的激励、家人的安慰、亲朋好友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将是学生提升耐挫力,保持积极心态的后援支撑。因此,借助体育竞赛的媒介,充分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关爱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挫折教育联盟,凝聚实现挫折教育的强大合力,全方位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挫折本身不是阻碍学生成长的根源问题,学生对挫折的态度和认知才是关键所在。充分运用学校体育教育产生的特殊性、生动性,将隐晦的挫折教育以体育的方式浅显化、具象化,必然能对学生意志品质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教育者挫折心理
品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Holism in Education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心理小测试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心理感受
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