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桐
(北京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2016年,谷歌研究发明的AlphaGo战胜了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目前的人工智能还远不具备人类智能水平和较强的复合能力,因此,人类尚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但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类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控制,已使其在各行各业的劳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剖析这种影响,辨析这种变革,有利于人们科学认识这种技术发展的性质与趋势,也有利于人们及时把握人类劳动变革的机遇。
探究劳动在弱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需要明确弱人工智能和劳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弱人工智能介入劳动的路径和方式。从弱人工智能总体来看,人工智能主要从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三个层面介入劳动整体过程。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弱人工智能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或代替一部分人类的劳动能力,以消除人类劳动的某些局限性。从人的体力劳动来看,人类运用身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不能长时间的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或进行持续性消耗体力的劳动。弱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这类劳动的模拟,可以在这方面帮助人类分担体力劳动,并持续高效地进行下去。从人的脑力劳动来看,与代替体力劳动不同的是,弱人工智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思维,只能存在于智能和人类思维之间,为人类减轻部分脑力劳动的负担。
劳动手段亦为劳动资料,是劳动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物。作为劳动手段的弱人工智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力体系,也使劳动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手段的范畴不但因技术的进步被不断拓展,而且其仅使物质生产力趋向智能化,影响着那些与人工智能相适应的产业趋向智能化。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前景,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还提升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推动了时代劳动力发展,从而使整个物质生产体系发生了质的飞跃。
劳动对象属于物质资料范畴,其在生产力三要素中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如果没有劳动对象,劳动就无法进行。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包括直接的自然物和经过劳动加工过的物质。弱人工智能是劳动加工过的物质,如劳动生产中的智能化设备、拥有自主劳动能力的家用小电器等,显而易见,这些都是存在于生活中的被人类劳动加工过的事物。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不好判定是否为劳动对象的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通过人类具体劳动而来的,如某种算法、某类技术可以看作是劳动对象,即便算法或技术不是实在的劳动对象,但被赋予在一些实物之上,可以对其进行统制。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弱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及其研发加工的事物都属于人类劳动对象的范畴,并作为劳动对象介入劳动。
劳动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变革的原因,既是技术自身发展的结果,又是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要求,还是人类对自身劳动意义不断丰富的结果。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为了适应智能机器的介入,必须使劳动产生变革,所以“对智能劳动环境的因应”就成为了劳动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变革的因素之一。
智能劳动提高了劳动的灵活程度,使劳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细节,且更在意劳动成果。这不但极大提升了劳动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当劳动者掌握的技能越多,眼界越开阔,其对劳动价值的追求则更高,会使他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所以,这种愿意创新和尊重劳动的环境促使了人们对变革劳动的愿望。当前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劳动,主要是能够拥有某种特定能力和完成人类某类指定的任务,如智能导航、智能医疗设备等。在弱人工智能所创建的智能化社会,科技与劳动的结合更加紧密,人机协同混合的模式能让双方取长补短,在未来必将会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时代的进步促使人们对自身劳动解放的渴望,技术的进步也在逐渐使人们产生了一定的解放的要求,这种要求也反过来促使劳动的进一步智能化变革。
一方面,通过劳动的智能变革,人类简单且重复的劳动将被代替。弱人工智能除了可以为劳动生产带来进步,还能够为难以实现机械化的服务行业带来变革,而社会中被简单且重复的服务行业束缚的劳动者的比例并不小于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这些简单且重复的服务行业难以体现人的创造性,也不能为劳动者带来快乐,劳动者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而另一方面,人类的脑力劳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弱人工智能技术让部分“脑力”得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不但能够拥有大量的存储功能,而且其计算、推理、调用能力都要强于人类。例如,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出现,代替了图书管理员对图书位置的记录和搜寻。因此,简单的脑力劳动可以让智能机器来完成,人类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也得到了解放。
劳动意义通常被认定为是测量劳动本身的工具,能够解释人类劳动的原因。有意义的劳动被称为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劳动、对个人发展具有正面效果的劳动及非常重要的劳动。弱人工智能的出现,促使劳动变革对人的发展提供了更积极的影响,进一步促使了人类变革劳动的意愿。当劳动者在自己所属的劳动领域获得成就或对个人和组织作出重大贡献时,他们的劳动便得到了认可,会得到别人积极的评价,这时的劳动便是有意义的。弱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某些职业来说,既变革了劳动,也促进了该职业劳动者的自尊和对自身劳动的认可,因此,激发了人类想要变革劳动的积极性。
目前,人们正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对这个时代劳动变革内容的解读,有助于人们把握当下劳动变革的现状和性质,有助于人们对其做出判断并调整应对策略,从而扩大其有利影响而减弱其不利影响。弱人工智能对劳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劳动力、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的影响与变革。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变革,即对劳动力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和部分劳动力被代替。
对劳动力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目前,市场已经愈益减低了对低技能水平劳动者的需求,他们将会被逐渐代替,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水平、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弱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只强化了劳动本身,也强化了人类劳动水平的含金量。未来,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劳动岗位需要高水平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对劳动的创造性需求增加。如果不改变对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要求,那么劳动力将无法满足智能劳动的需要,形成劳动力的两极分化,大量的低技能水平人员将面临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问题。
部分劳动力被代替。弱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劳动力就业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部分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本身是打算直接替代这些劳动力,让更高效和廉价的机器取代一系列原来由人类完成的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就业岗位,对劳动力市场冲击巨大。另一方面,虽然弱人工智能技术导致了一部分人失业,但是也会相应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比如,有关弱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等岗位,促使吸纳更多劳动力进入市场。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关系出现了两方面变革: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广泛普及,出现了很多劳动力与资本相结合的劳资关系。另一方面,部分较为传统的企业雇佣劳动力的形式被打破,资本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通过网络平台来维持,也出现了技术代替劳动力引发的劳资关系失衡问题。
在弱人工智能出现以前,劳动力与资本结合形成单独的个体经营模式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当弱人工智能技术广泛普及后,网络平台及共享资源为个体劳动者提供了机会,劳动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大大降低了对其资本的消耗。例如,网络自媒体是个体与互联网的结合。现在,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自我观点的输出,还能够通过自己的观点收获流量,赚取利益,劳动力与资本的结合变得较为容易。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技术进步导致劳动关系变革,部分劳动力被代替,进而引发了劳资关系的失衡。其一,技术进步导致了失业风险的升高。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失业风险是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其二,未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失业,而失业的人大多是低技能劳动者,这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使部分劳动关系恶化。因为低技能劳动者因自身原因不能从事高水平工作,而失业后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自身进行技能升级,会陷入恶性循环。
劳动方式即劳动者参加生产时所采取的劳动组织形式,包括劳动组织之间及内部的分工协作形式。在弱人工智能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劳动方式得以改变,变得更加高效、安全。
劳动方式线上化。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最常见的劳动方式变革是很多人利用互联网等媒介进行线上办公。从事机械化劳动的劳动者逐渐被替代,相较于传统劳动力市场,线上人才市场即将成为主流。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使得人们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叠加智能化技术进步带来的大面积失业,使线下劳动力市场受到重创。在这种情况下,以智能型人才为主的线上劳动模式成为一些行业的劳动的主要模式。
劳动方式安全化。过劳死亡事件的原因是过度的机械性劳动方式。在弱人工智能时代,由于劳动方式的智能化代替了机械性劳动方式,此种情况将有所改善。在工业流水线上,不再要求工人们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弹性劳动制度和线上劳动模式也都在一定程度保护劳动者,使劳动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选择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将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降为最低,保障了劳动者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于劳动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变革的实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观点认为,这种劳动变革是劳动本质的变革;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变革不属于劳动本质的变革。故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一问题。
人类因为劳动实现着自身生存,人类社会历史也因劳动而获得发展。但因弱人工智能技术导致的劳动变革,不能改变劳动的本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
劳动的变革并没有改变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中介的本质。弱人工智能使劳动手段、劳动方式和劳动能力等方面都得了提升,但并不意味着人类把所有劳动的权利都交给弱人工智能来完成。人类的劳动地位是优先于弱人工智能的,弱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一种劳动手段使劳动变革,而不是劳动目的。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类社会形态的历次跃进,劳动均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管劳动产生了怎样的变革,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没有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多么发达,为劳动带来多大的变革,也无法改变劳动的本质。
从人类发展的全局来看,异化劳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其本身也在不断运动。如同否定之否定定律中所描述的,异化劳动在否定中运动,呈现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当劳动变革到达一定程度时,人类劳动的异化会不复存在,人类会迎来劳动的解放。劳动变革对异化劳动的超越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由异化劳动转为自由劳动。自由劳动是与异化劳动相对立的概念,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劳动才是人本性的真正体现,是人实现自我的必要途径。弱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变革将愈益使一部分人脱离必须通过劳动来谋生的局限,让人体会到自由劳动的创作性,也让一部分人不再受到分工的限制,开始在自由劳动中全面的发展。去除私有制,建立平等劳动权。劳动的变革带来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逐渐被公有制所代替,从根本上消除了异化劳动的条件,从而人类实现了对本质的真正占有,建立了平等劳动权,也实现了对异化劳动的超越。
目前,弱人工智能仅作为人类“器官”的延伸,其功能还较为单一,在与人类劳动结合时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弱人工智能时代只能算是劳动变革的初级阶段。而探究劳动变革的内容和实质,不仅是对劳动变革现状的把握,也是对未来劳动变革方向和结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