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书娟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 532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作岗位,全能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许多大学开始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随之开设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比如清华大学建立了清华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1]。200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首批试点本科职业学院,这一举措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职业本科的存在。2012年后,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在许多省市进行了推广和试点,但是职业院校在许多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地位依旧低于本科院校。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弘扬了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也慢慢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不仅凸显了职业本科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还促进了职业本科教育的招生工作。
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职业本科院校在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策略时,会签订相关的人才培养协议,如师资力量、技术水平等。协议签订后,学生便可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优秀者毕业后也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该培养模式借助了社会中的有利资源,学校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该模式为前两年学生在校学习,以理论课程为主,实验、训练为辅,最后一年可以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根据实践情况设计相应的毕业论文。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该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育人策略,学生也可以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企业能够全面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该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共同办学,将课程与实训活动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实施和技术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从中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该培养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并借助实践来优化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3]。
缺乏较为全面的管理机制,实施细则不够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清晰,无法较好地保障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热情,降低了协同育人成效。
职业本科教育大多是根据研究型院校的培养方案实施的,坚持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顺序,习惯性地将教师与课堂教学当作重点,将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所有标准,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无法较好地运用到行业企业中。部分院校采取了相关解决措施,实施了校企协同育人策略,但仍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会给企业管理增加难度,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融入校企合作的动力。
在职业本科教育中,校企协同育人需要从顶层设计着手,以此促进校企更好地合作,在合作中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服务对象,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4]。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根据校企协同育人方案,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进入校园开展讲座,与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以此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全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学校要结合协同育人理念,拓展多方面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互动,达成共识,发挥协同育人的价值和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扎实基础。
首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保障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次,组织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让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能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教学反馈机制与奖惩制度。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成立评价小组,通过合作办学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等方面评价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应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加以调整和规划,进而规避风险,避免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符。此外,可以通过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协同育人策略中来,拉近学校和企业的距离,确保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的资金投入,能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职业本科教育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离不开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职业本科教育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综合利用有利的社会办学资源,借助企业和政府的支持,完善课堂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体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技能。
在职业本科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其今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