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新,刘武强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 362332 )
闽南科技学院(以下简称“闽科”)创新创业课程于2016年9月正式在商学院开设,从师资配备、教材选择,包括学生预先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等环节,都做了精心的教学安排。改革学生认知方式,改革教师授课方法,由单一频道的教材,开拓出多视角的案例、模块,再由区域创新创业经济的典型做支撑、基地为依托,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育相融合,成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已经初具闽南特色。
创新创业人才由技术与精神因素构成,注定了创新创业导论管理课程在以技术理论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有思政元素的融入。创新创业导论管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目标锁定在为商业盈利模式提供技术与精神保证上。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建立与实现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塑造。90后、00后青年学生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的影响与磨炼,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导论管理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从讲授角度看,创新创业导论课程的大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在准备与讲授课程过程中所举的思政例证与创新创业内容契合度不够紧密。从学生角度看,学生误认为创新创业的成功与思想政治工作无关,没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创业者一样能取得成功,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进行项目合作或组合,认为项目组合与合作是一种硬性绑定,对于团队优秀的创新创业带头人不信服,导致在部分问题的处理上走过场。授课过程中穿插选用的案例缺乏说服力,导致学生的认同感低。
据统计,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只有5%左右,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处在创新创业的弱势地位中,自身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但其遇到困难时容易停滞不前,缺乏坚持到底的信心,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许多半途而废的项目。
闽科所处区域为侨乡,创新创业理论课挖掘海外侨胞创新创业及国内投资的案例不足,学生不了解海外赤子的创业艰辛及归国创业的爱国主义情怀,缺乏案例的挖掘和升华。
闽科很多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兴趣度很高,其知识储备和学科视野也较强。教师在备课中虽然重视跨专业交融和学科交叉互补,完善学科的产业链、信息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但专业发展建设有快有慢,很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深入。信息链传播不到位产生了不对称的结果,创新创业案例存在一定的漏洞。
学生希望掌握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向,对于一些新兴职业比较感兴趣,如进行自媒体创业等,并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切入难度较大,教师团队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理论知识,增强业务能力,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让授课教师团队懂得,缺乏课程思政元素的导入,创新创业课程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得很多创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创新创业脚踏实地的努力,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授课教师应结合实际,深度挖掘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和价值,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大庆石油工人的代表,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曾说过:“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选用王进喜为国家找石油这样的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还可以选用福建省漳州东山岛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先进事迹。谷文昌在恶劣的环境下,治理沙漠化的滩涂,走遍海岛的每一个山头,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规划出20亩地做实验田,硬是培植出木麻黄树。木麻黄叶子入药、树皮熬胶、树干打家具,一举多得,在那个年代谷文昌就具有这样超前的创业思维,实干苦干加巧干,为东山岛百姓留下偌大一片阴凉,成为子孙后代旅游的吉祥地,既难得又有创新创业的魄力,帮助东山岛人走出了困境。木麻黄树的成功培育,不仅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东山岛环境的改变以及辐射东南沿海地区的防护林带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上好这一课程,全体教师曾经到东山岛谷文昌纪念馆学习。一个关键性的案例讲解,让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路径被打开,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劲头。结合实际,紧密贴合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导论课程有血有肉,有所收获。
创新创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向学生单纯地说教,则将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需要精神和信念的支撑,要求创新创业基本理论与课程思政有效对接。要对应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与思政元素无缝对接、精准对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优秀企业的成功创业者,使学生感受到创业者在面对困难时,是怎样统一思想,迎难而上,走群众路线,实地调查研究,带领团队走出困境,最终攻克科技难题的。要丰富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如在课程思政中,教师可以结合并选用毛泽东早年在福建上杭地区的才溪乡调查案例,分析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我国农民的实际问题,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调查、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下,教师要与时俱进,探索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对接的空白点,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闽科所处的南安市常驻人口200万人,但在海外却有华侨350万人。学区内不仅是海外华侨亲属聚集地,而且也是爱国华侨投资最多的地区,他们在海外打拼创业,在国内投资建厂、投资办学,提升家乡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很多华侨的爱国创新创业案例,令人瞩目和敬佩,教师应多挖掘这类的典型案例,向学生广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创新创业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创新创业项目往往不拘一格,甚至瞬息万变。课程讲授中要注重实效,强化课程思政与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还要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思政的融入,就如产业链、信息链上加注的润滑剂,能够推动项目的快速生成与发展。教师需要借助多方平台,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捕捉和挖掘能力。例如,在创新创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环节中,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增加实践知识的详解。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因陋就简,造枪造炮,身体多次因实验新型武器受伤,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不顾个人安危,研究出专门攻打炮楼的平射炮,这个典型事例的讲解,使很多学生深受感动和教育,他们学习到了老一代的创新创业者,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不屈不挠,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爱国主义情怀。
高校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组织跨学科的学习和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改革新形势,加强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业务能力。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虽然闽科为民办高校,但学校每年都在政府指导下,向企业增派科技特派员,并邀请企业优秀的、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才来闽科兼任教师,交叉任职。同时,闽科注重“三全”德育教育,使课程思政目标贴近、贴紧、贴牢专业课,使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辐射、深刻融入,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加速课程群建设,要明确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硬性的捆绑,而应是强化价值引领。组织学生团队模拟优秀企业董事会运行,让学生自己选择扮演创新创业团队中的角色,提升学生的实战感、责任感、使命感。组队练习并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闽南科技学院的创新创业导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不仅是在创新中的模拟实战,也是在实战中不断总结提升成效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助推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激发学生前进的源动力。闽南科技学院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需要课程教师的引领,找出并改进学生的短板,拓展多视角的、优秀实干的企业家精神模板,辅以经典案例,以“三全育人”为抓手,精心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脊梁的顶层设计。基于学科、教学、教材体系的设计,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紧密结合的实验田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思政元素的布局,贴近、贴紧、贴牢、贴实创新创业导论管理课程,使学生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