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德仁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 公里、南北跨度1700 公里,从东到西分别属于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的500 毫米以上到西部的50 毫米以下,降水分布极度不均。沙地、沙漠、荒漠、草原分布广泛,风蚀、水蚀普遍发生,生态环境脆弱,这就决定了内蒙古生态建设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艰巨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在内蒙古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3%和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全区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双增加”,对改善内蒙古及全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内蒙古逐渐形成了“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讲求科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严谨生态建设体系,为科学构建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长期摸索,总结出抗旱造林、行带式造林配置、生物活沙障固沙、沙漠锁边林带建设、沙地小生物经济圈建设等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模式,并遵循了如下原则。
1.人工建设与天然恢复相结合,以天然恢复为主。内蒙古每年的林业生态建设中,造林、飞播任务占50%左右,封山(沙)育林育草任务占近50%。
2.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植被的恢复与建设,首先需要保护。没有“保护”作基础,就不能持久地开发和利用,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的干旱地区,更要突出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3.充分利用优良种质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在进行植被恢复和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乡土树种对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高度适应性,更容易形成稳定的群落。
4.合理利用水资源,以雨养植被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建设,只在造林初期为保证成活率进行少量灌溉,造林成活后则主要靠降雨维持植被的生长。
5.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植被,无论是从群落适应性考虑,还是从防护效益考虑,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比重都在逐年增加。而且越是恶劣的生态条件,越应该加大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比例。
内蒙古人工造林使用的非乡土树种极少,除东部地区培育或引进的杂交杨树品种外,其他地区生态建设使用的树种大多是乡土树种。所谓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而所谓原生树种,指本地区天然分布的树种。可见,原生树种更强调某地区树种的天然性,乡土树种的内涵要比原生树种更广泛。例如,刺槐在18世纪末从欧洲引入青岛,但现已成为内蒙古的乡土树种;我国20世纪初引进的紫穗槐也成为了内蒙古的乡土树种。此外,由于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西部干旱区的乡土树种,在东部湿润区未必是乡土树种。所以,内蒙古不同地区选择造林树种必须遵循气候适宜性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目前,根据相关文献和林业生产实际,内蒙古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如下。
1.针叶人工林树种。目前,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常用的针叶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沙地云杉、侧柏、杜松、圆柏等,没有外来的针叶树种。
2.阔叶人工林树种。内蒙古常用阔叶造林树种除了旱柳、白榆、刺槐、沙枣、文冠果等乡土树种外,主要是杨树,尤其在赤峰和通辽地区。目前,使用的杨树品种主要是内蒙古选育的优良品种和引进的杂交杨品种等60 余种。最常见的乡土树种(品种)有新疆杨、二白杨、小叶杨、小黑杨、小青杨及合作杨、群众杨、小美旱杨、银中杨、武川白皮杨、白城系列杨树品种、赤峰系列杨树品种和通辽系列杨树品种,如哲林4 号杨、哲引3 号杨、小×胡杨、汇林88 杨、通林7 号杨等。
3.灌木人工林树种。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常用的灌木树种有塔落岩黄芪(杨柴)、梭梭、北沙柳、黄柳、沙棘、沙拐枣、细枝岩黄芪(花棒)、山杏、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柽柳、紫穗槐、胡枝子、枸杞、黑枸杞、沙冬青、长梗扁桃、酸枣、蒙古扁桃、霸王、白刺、山桃、华北驼绒藜、欧李、沙地柏等。此外,俄罗斯大果沙棘为外来引进品种,但种植面积有限。
1.调整人工造林现有树种的比例结构,避免大面积采用单一树种进行集中造林。克服东部地区“杨家将(杨树)”、东西部地区“樟家军(樟子松)”大面积人工纯林的弊端。
2.挖掘乡土树种优良遗传资源,进行选优,提高生产力水平。
3.加强内蒙古珍贵乡土树种大果榆(黄榆)、刺榆、黄檗(黄菠萝)、色木槭(五角枫)、元宝槭(元宝枫)、黄连木、蒙古栎(柞树)、辽东栎、花楸、裂叶榆等的配套技术研究,为扩大珍稀优良树种种群提供技术储备。
4.对现有人工造林后的优势树种进行科学评价,并进行适宜性区划,使适地适树原则真正落到地块。同时加强苗木管理,严禁长距离、跨气候区的苗木调运。
5.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 号)精神,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化规划要经过水资源论证。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并在树种、草种选择上坚持多样化原则,特别是要审慎使用外来树种和草种进行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