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伟,段 玲
(1.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2.红河学院宣传部,云南蒙自 661199)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呈现出贪吃、呆傻、眷妻恋家的突出特质,与民间广为流传的“傻女婿”故事中的形象如出一辙。通过分析猪八戒与“傻女婿”的共同特点,可以看出,猪八戒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各类“傻女婿”形象的特征,从而具有了浓郁的民间色彩和世俗生活气息。也许正因为如此,猪八戒形象才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喜爱,成为《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角色之一。
作为民间文学中常见的故事类型,“傻女婿”故事主要是指“以‘傻女婿’人物形象为主人公,经常发生在夫妻、翁婿等亲属交往场合的生活类故事和笑话。”[1]其主要包括:傻子学话(学动作)、傻子祝寿、傻子做生意、傻子进城、傻子洞房花烛、“三女婿”等故事类型。因流传的时空差异,“傻女婿”又称“愚女婿”、“瓜女婿”“呆女婿”等,主要是指生性呆傻,或不善言辞、老实憨厚(被别人认为他傻)的已婚,或是已订亲的男子。
关于民间文学中的“傻女婿”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生性愚笨之人。这类“傻女婿”通常智力低下和存在生理缺陷,因而时常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与礼节,从而造成滑稽可笑的后果。
(二)依靠帮助,战胜困难之人。这类“傻女婿”虽然愚笨,但往往在妻子、岳母等人的帮助下化解了别人的刁难。
(三)大智若愚之人。这类“傻女婿”通常是指“三女婿”型故事中的三女婿,其往往因为外表老实质朴、不善言辞而被别人认为是愚笨的,但在面对岳父、连襟等人的诘难时,“傻女婿”往往应对自如,并且让岳父、连襟等人自取其辱。
关于“傻女婿”故事或“傻女婿”形象的研究纷繁,在此不一一赘述。纵观现有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心理学、文艺学、结构叙事学、社会文化取向等视角对“傻女婿”故事或“傻女婿”形象进行分析、解读,从而揭示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猪八戒形象与“傻女婿”形象存在突出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贪吃
贪吃是猪八戒和“傻女婿”突出的形象特点,两者常因为贪吃而出丑,成为别人的笑资。猪八戒因贪吃在西天路上惹下了不少麻烦,也因为贪吃,他几次被妖怪欺骗,险些丧命;多次被孙悟空嘲笑、戏耍;一再被唐僧骂成“畜生”。这与“傻女婿”常因为贪吃而出丑,或是招来妻子、岳父的怒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吃对猪八戒而言就如同人对一日三餐的需要,因而猪八戒身上折射出普通人的生理需求。“食色,性也。”贪吃是猪八戒的本性,也是猪八戒身上所体现出的人性的弱点,更是猪八戒世俗性的体现。正是猪八戒身上体现出的普通人的弱点,因而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造就了猪八戒形象中浓郁的“人情味”。
先看猪八戒的贪吃。
《西游记》中,关于猪八戒贪吃的描述随处可见,贯穿于整部小说。作为黑猪精,贪吃是猪八戒的本性。取经路上,每到一处,猪八戒首先想到的就是吃,并且总是叫喊着不够吃、吃不饱,若听到有好吃的,他便会口内流涎,甚至从梦中醒来。即使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刻,猪八戒想的也是先吃饱,只要能吃饱,做鬼也无所谓。因为贪吃,猪八戒常被唐僧责骂,被孙悟空称为“馕糠的夯货”①。
且示书中相关描述。
第18回,高太公感叹猪八戒“吃”的功夫:“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2]223
第25回,师兄弟三人偷人参果,猪八戒一口吃下人参果,未尝出是何味;当因捣毁人参果树被镇元大仙惩罚时,猪八戒直接说道:“也罢了;让我们吃些饭儿,做个饱死的鬼也好看。”[2]312
第44回,孙行者准备叫醒沙僧和猪八戒一探三清观。孙行者先叫醒沙僧,告诉他观中有许多供品,如斗大般的馒头、数十斤重的烧果、新鲜的水果等。猪八戒在睡梦中听到有好吃的,立刻醒来,嚷嚷着要去。
第62回,祭赛国国王设宴款待师徒四人。“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席果菜之类,吃得罄尽。少顷间,添换汤饭又来,又吃得一毫不剩。巡酒的来,又杯杯不辞。”[2]769
第96回,猪八戒抱怨没吃尽兴就赶路,被唐僧喝斥道:“你这夯货,只知要吃,更不管回向之因,正是那‘槽里吃食,圈里擦痒’的畜生!”[2]1167“待我们有缘拜了佛祖,取得真经,那时转回大唐,奏过主公,将那御厨里饭,凭你吃上几年,胀死你这孽畜,教你做个饱鬼。”[2]1170
再看“傻女婿”的贪吃。
“傻女婿”的贪吃主要体现在傻子为岳父母祝寿(拜年)的故事类型中,主要讲傻子去岳父家祝寿(拜年),因为妻子担心傻子在宴席上太贪吃,所以在他身上系了一根绳作为提示,她轻拉一下,他就可以吃一口,但因一个动物或者一个客人缠在了绳子上,不停地拉绳子,傻子露出了贪吃的本性,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或是在去岳父家的途中,傻子走饿了,将贺礼(肉、饼、枣子、茶点等)吃掉绝大部分或全部;或是在岳父家,傻子未吃尽兴,夜里起床找吃的,结果头或手卡在了坛子里。艾伯华将此类故事划分为“傻女婿I:祝寿5”[3]295-296;丁乃通将其划分为“1685A[呆女婿]”[4]318,“1691[不要吃得太猛],1691*猛吃的新郎”[4]322-323,“1681C1[呆女婿送礼,沿途吃光]”[4]316。由此可见,贪吃是“傻女婿”较为明显的形象特征。
(二)呆傻
呆傻亦是猪八戒和“傻女婿”的共同特质。其中,呆头呆脑是猪八戒和“傻女婿”共同的外貌特征,笨拙的言行举止是二者呆傻的进一步表现,而愚中有智是二者更深层次的共同特质,这也符合民众倡导的大智若愚的审美准则。在“三女婿”型故事中,大女婿和二女婿往往是满腹经纶的“聪明人”,而三女婿是胸无点墨的庄稼汉,是所谓的“笨人”,但机智地化解了岳父和连襟的刁难,赢得了尊重。这种故事情节将“聪明人”和“笨人”对立起来,在最终结果的鲜明对比中,“笨人”变得机智聪明,而“聪明人”却显得愚蠢狼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聪慧往往体现在他与孙悟空的对比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聪明机智,但是面对辨唐僧真伪、测水深等情况,他却束手无策,而猪八戒却机智地解决了问题。无论是石头测水深,还是“紧急治疗法”,皆是民间常用的方法。应该说,这与猪八戒曾生活在民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未遇到唐僧之前,猪八戒生活在民间,是普通民众间的一份子,这些方法也正是他在民间生活中习得的。猪八戒的呆傻极富喜剧特色,时常让读者忍俊不禁,呆傻显然不符合猪八戒神仙的身份,但这样的不完美性反而使他更贴近生活,更像一位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这也更加体现了猪八戒的“民间味”。
首先,看两者在外貌上的呆傻。
先看猪八戒。《西游记》第18回,对猪八戒的外表作了描写:他是一只黑猪精,长嘴大耳朵,头脸像个野猪一样,脑后一溜鬃毛,肥硕臃肿的体态,穿着一领不青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日常生活中猪给人的印象就是愚笨呆傻的,猪八戒给人的感觉亦是如此,加之手中的那把笨拙的九齿钉钯兵器就像农民种庄稼的钯子,使他称得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夯货;在取经路上,众多妖精一见到猪八戒时也嘲笑他是个呆和尚。应该说,猪八戒的呆傻首先表现在其邋遢的外表上。
再看“傻女婿”。在“傻女婿”故事中,呆头呆脑,或是看起来木讷、不善言语、老实本分(“傻女婿”故事中,老实本分往往被认为是愚笨的表现)是“傻女婿”突出的外貌特征。如《连襟俩出对祝寿》[5]就对“傻女婿”的外貌作了描写:傻子一米五六的身材,矮墩墩,胖乎乎,黑面孔,老实憨厚,常头顶草帽,身着破烂的粗布衣服。可以说,“傻女婿”的愚笨往往首先体现在其外貌上。
其次,看二者在言行举止上的愚笨。
先看猪八戒。《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呆傻往往从孙悟空的口中就可以得知,“呆子”、“夯货”都是孙悟空对他的“雅称”,有时候唐僧也忍不住叫他呆子,取经路上有的妖怪也嘲讽他是个呆和尚,可见在小说中猪八戒的愚笨是出了名的。小说中,妖怪满口胡言,或是孙悟空的玩笑话语,猪八戒能轻易相信,而孙悟空苦口相告,他却置若罔闻。孰是孰非一眼可见,但他往往是非不分,如此鲜明的反差对比,可见其是何等的愚笨。此外,猪八戒的呆傻还表现在他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上,时常陶醉在自我编织的谎言中,以为自己的谎言天衣无缝,实则漏洞百出,认识不到自己的呆傻,反而拿呆傻当聪明。
且举书中相关描述。
第28回,唐僧被黄袍怪抓走,猪八戒前去救人,黄袍怪欲请他进洞吃人肉包子,他竟无半点怀疑,真要进去,若不是沙僧提醒,他就自投罗网了。竟然相信妖怪的话,可见猪八戒的愚昧。
第32回,猪八戒佯装巡山,实则偷懒睡觉,怕回去唐僧问巡山的情况,便捏了一个谎,将路旁的三块青石当作唐僧、孙悟空和沙僧,提前作了一番练习。小说写道:“我这回去,见了师父,若问有妖怪,就说有妖怪。他问甚么山,我若说是泥捏的,土做的,锡打的,铜铸的,面蒸的,纸糊的,笔画的,他们见说我呆哩,若讲这话,一发说呆了;我只说是石头山。他问甚么洞,也只说是石头洞。他问甚么门,却说是钉钉的铁叶门。他问里边有多远,只说入内有三层。十分再搜寻,问门上钉子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此间编造停当,哄那弼马温去!”[2]397猪八戒这一番自问自答,让人看不到聪明之处,反而让人觉得傻得彻底,把石头当人,还煞有介事地练习,如此蠢笨可笑之事恐怕只有猪八戒才能做出来。
第34回,唐僧,猪八戒和沙僧被妖怪抓住,孙悟空变作妖怪捉弄猪八戒,扬言要将他耳朵割下来下酒,那曾想猪八戒信以为真,慌了说道:“遭瘟的!你来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呵!”[2]420猪八戒此话一出就直接暴露了孙悟空的身份,而营救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第50回,师徒四人过深山,孙悟空知道此处凶多吉少,去化斋之前便在地上划了一个圈,让三人待在圈内,千万不可离开,不然必遭毒手。然而孙悟空走后,猪八戒却呆性大发,认为待在此圈就如同坐牢,撺唆唐僧离开此圈,结果刚一离开,三人就被妖怪捉了去。
再看“傻女婿”。在“傻女婿”故事中,“傻女婿”的愚笨主要体现在:
1.傻子学话(学动作),此类故事主要讲傻子拙口钝腮,妻子(父母)担心他去为岳父母祝寿或与客人说话时会出洋相,于是就教他说话,或让他外出学话,傻子学了几句话,但在与岳父母(客人)交谈时往往答非所问,言行举止也很荒唐;或者是傻子在别人结婚、出殡、吵架时将所学的话用错了地方,别人结婚时他表示哀悼,出殡时他表示恭喜,吵架时他表示打得好,而常使自己倒霉;或是傻子到岳父母家祝寿,人们让他在吃饭时完全照做另外一个人的行为,免得出洋相,但这个人做出了一点不寻常的事,傻子也照做了,使在场的人哄堂大笑。钟敬文将此类故事归纳为“呆女婿型第二式,第四式”[6]634-635;艾伯华将其划分为“傻女婿I:祝寿1、祝寿2、祝寿3、祝寿4”[3]289-295和“傻女婿III:出殡”[3]301;丁乃通将其划分为:“1024[傻子口中念念有词]”[4]230,“1681C*[笨拙的模仿者]”[4]317-318,“1696A[总是晚一步]”[4]326-327。
2.傻子送礼,此类故事主要讲岳父要祝寿,妻子将鸭子(鹅、甲鱼、青蛙等)、馒头(红枣、面条等)等作为寿礼让傻子带去,途中鸭子不停的叫,傻子以为它是渴了,于是就将它放到河里喝水,结果鸭子游走了,为了抓鸭子,他就把馒头当作诱饵,最终鸭子馒头全没了。艾伯华将此类故事划分为“傻女婿I:祝寿6”[3]297-299;丁乃通将其划分为:“1681C[呆女婿向岳父拜寿]”[4]314-315。
3.傻子迷路,此类故事主要讲傻子不认识去岳父家的路,妻子不愿与他同行,于是就沿途撒下麦皮作标记,嘱他沿着麦皮走,但是一阵风把麦皮吹走,傻子随着麦皮落在粪坑里(河里、池塘里)、或是走到了庙里。丁乃通将此类故事划分为:“1275A*[路标失踪,傻瓜迷途]”[4]234。由此可见,呆傻是“傻女婿”突出的形象特征。
最后,看两者的愚中有智。
先看猪八戒。《西游记》不仅描写了猪八戒的愚笨,也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来展现其聪明之处。与孙悟空天才的智慧不同,猪八戒的智慧主要是源于生活的经验。
且示书中相关描述。
第39回,青毛狮子怪变作唐僧的模样,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时失去灵通,无法辨别真假,想不出辨敌之策,急得抓耳挠腮。而猪八戒通过唐僧念紧箍咒会使孙悟空头痛一事,使青毛狮子原形毕露。这一表现使一向高傲的孙悟空对他说道“兄弟,亏你也”[2]486,不是叫呆子、夯货,而是叫了声兄弟,可见孙悟空对猪八戒的妙计深感佩服,也体现了猪八戒的聪慧。
第41回,孙悟空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击中,落入水中,急火攻心,不省人事。沙僧急得大哭,猪八戒则显得非常镇静,并迅速对孙悟空进行“紧急治疗”:“八戒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条性命。你扯着脚,等我摆布他。’真个那沙僧扯着脚,八戒扶着头,把他拽个直,推上脚来,盘膝坐定。八戒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使一个按摩禅法。原来那行者被冷水逼了,气阻丹田,不能出声。却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冲开孔窍。”[2]509“应该说,八戒对悟空的病症判断得非常准确,采取的方法也极具针对性。像悟空这种因急火攻心、或生气过度而一时呼吸有困难的情况,一般都采用推拿顺气的紧急治疗方法,帮助病人恢复正常呼吸。现在,民间对于瞬间休克和突然呼吸紧促的病人还是采用这种紧急而有效的方法。”[7]
第47回,师徒四人被阻通天河,猪八戒凭借一颗石头就判断了河的深浅。用石头探知河水深浅的方法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同样在此回,四人过结了冰的通天河,猪八戒把稻草绑在马蹄上防止打滑,让唐僧将禅杖作为横担之物,以免冰层裂开直接掉进河里。猪八戒懂用石头探知河水深浅,知稻草防滑与他被贬下凡间后民间生活经历有关。
再看“傻女婿”。“傻女婿”的聪慧主要体现在“三女婿”型故事中,这类“傻女婿”往往淳朴老实,不学无识,地位低下,笨嘴拙舌等,而显得愚笨。此类故事主要讲三个女婿为岳父祝寿,因岳父和身为官员、商人等身份的大女婿和二女婿鄙视身为庄稼汉的三女婿,想通过对对子、作诗等方式刁难他,让他出丑,但出乎意料的是三女婿不仅巧妙应答战胜了前者,还通过农民犀利直白的语言对前者进行了讥讽。钟敬文将此类故事划分为“三女婿型”[6]633;艾伯华将其划分为:“傻女婿VI:三个女婿”[3]303-304;丁乃通将其划分为:“922A*[卑微的女婿解答谜语或问题]”[4]198-199。由此可见,愚中有智是“傻女婿”鲜明的形象特质。
(三)眷妻恋家
眷妻恋家是猪八戒和“傻女婿”的又一共同特征。在“傻女婿”故事中,傻子对妻子的千依百顺,表现得勤劳肯干,也反映出他对家庭的重视。在《西游记》中,无论是取经路上一遇到挫折就要回高老庄,还是对诸多美女的倾慕,猪八戒终极理想是为了能拥有一个家,家是他最大的追求。对猪八戒而言,“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在未遇到唐僧之前,他在高老庄“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2]225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白天劳作,晚上与妻相伴,是猪八戒追求的小家幸福。小说中猪八戒对女性的追求是合理的,他本来无意取经,与普通老百姓一样希望过上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但当和尚就不能娶老婆,娶老婆就当不了和尚,二者不可兼得。从思想上来说,猪八戒根本不具备当和尚的基本条件,他是被迫当和尚去取经的,因此他眷妻恋家的观念更加浓重。猪八戒所体现出的男耕女织、娶妻成家的世俗心理也更加突出了他身上的“民间味”和“人情味”。
先看猪八戒的眷妻恋家。
小说中,猪八戒对妻子的眷恋和家庭的渴望,从他对取经的不情愿和对女性的态度便可看出来。取经路上一遇到困难,猪八戒的第一反应就是分“家伙”,回高老庄看妻子。从根本上看,他是在意妻子和家;而遇到可能与自己组建家庭的良家妇女(包括没有暴露身份的女妖怪),他都采取正经的态度,极力地展示自己,显然猪八戒对女性的态度更多地与对妻子的眷恋和家的向往联系在一起。此外,孙悟空常骂他是一个恋家鬼,唐僧也质疑他家心重,不是个出家人。对于猪八戒来说立不立业无所谓,但一定要有妻子和家,否则他的心始终难以安顿下来。
且举书中相关描述。
第19回,猪八戒入赘高家,娶了高翠兰为妻,从此勤于劳作,而这种“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正是猪八戒所梦寐以求的。在拜唐僧为师时,猪八戒说自己一心向佛,但在临走时却又对高太公说:“丈人啊,你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2]236,前后的矛盾,也说明了猪八戒是无意去取经的,他更在乎自己的妻子和小家。
第32回,孙悟空探路回来,佯装哭泣,猪八戒以为是前路凶险,于是就说道:“‘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便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材,与师父送老,大家散火。’”[2]393
第75回,猪八戒见孙悟空被妖怪吞进了肚子,肯定没了命,于是说道:“‘沙和尚,你拿将行李,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开了,各人散火: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2]930
再看“傻女婿”的眷妻恋家。
“傻女婿”故事中,傻子的眷妻恋家主要表现为对妻子的依恋、顺从和勤恳劳作。傻子对妻子的依恋主要表现在他对妻子充满依赖,形影不离,遇事总是寻求妻子的帮助;而对妻子的顺从主要表现在他从不拒绝妻子所吩咐的事情,无论是学话、做生意,还是借织布机,为岳父母祝寿等,他都一一照做。只是往往拙于应对或转化,才闹出了笑话。艾伯华将其划分为“傻子IX:照妻子的吩咐行事”[3]282-283。在故事中,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傻女婿”生性呆傻,或是身份、地位低下,老实憨厚,拙嘴笨脑等,但他总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妻子,而妻子往往是地主或是有钱人家的女儿,二者的身份并非门当户对。或许正是如此,傻子才倍加珍惜能为自己支撑起一个家的人。有妻才有家,妻子是家庭的主心骨,傻子对妻子唯命是从,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妻子的要求,讨妻子欢心,也反映出他对家庭的重视。此外,吃苦耐劳是傻子守护家庭的另一种表现,在“三女婿”型故事中,一方面傻子希望通过勤劳来弥补地位、身份的缺失;另一方面希望将勤劳的一面展现给妻子,让妻子看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在家庭生活中,一个有责任心的男性可以减少家庭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综上所述,贪吃、呆傻、眷妻恋家是猪八戒和“傻女婿”共同的特色与气质,可以说,猪八戒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各类“傻女婿”形象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正是猪八戒形象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并不是偶然的。《西游记》是一部深受民间文化滋养的作品,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从民俗文化中吸取的养分融合其中,这一点在猪八戒形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是作者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土壤里挖掘的、在民间文化的滋养下创造出来的,这使得该形象尤其具有“人情味”和“民间味”。
注释:
①“馕”指死塞、拼命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