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分析

2023-01-05 01:44于保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者整本书文本

整本书阅读是这轮语文课改的一大亮点,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新课标的纲领性文件,在教材设计上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两个方面是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新课标创新的最大亮点,完全颠覆了传统教材的组织结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约占高中语文课程总量的八分之一,反应在教材中的情况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整本书阅读单独设立单元,上册第五单元为“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下册第七单元为“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必修阶段一共设立了两个单独的单元用来学习整本书阅读。选择性必修、选修虽然没有单独设立整本书阅读单元,但是整本书阅读一直穿插在其他的学习任务群中。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遇到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勇敢接受这个挑战,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备,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也只有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学习整本书教学的经验,摸索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整本书阅读有效弥补了教材选文的不足

现在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以“选文”的形式进行编订的“文选”,所选的文本大多是篇幅相对较短的单篇,一首诗、一篇散文、一篇短篇小说,或者是从长篇中截取的有一定完整性的一段、或一个章节,典型的如选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这种以单篇为主的选文方式固然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因为一节课课堂的长度有限,课程时间有限,但这种选文的方式必然会造成诸多问题。一方面,相对较短的单篇阅读,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在学生已经存在的阅读功利化、浅层化、零碎化等问题。学生为考试而阅读的功利心态,受网络阅读的影响,阅读中肤浅的阅读做法,阅读文本简短简单的选择,已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教材的单篇如果是完整独立的,还可以另当别论,当这个单篇是节选的时候,老师与学生围绕节选的文本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改变不了一定程度的“断章取义”。因为整本书阅读针对的是完整的文本,就完全避开了“断章取义”的弊端;因为整本书算得上长篇大论,或多或少地克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功利化、浅层化、零碎化等问题。实践证明,通过整本书阅读,教材的不足得以有效弥补,同时,也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整本书阅读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整本书阅读作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真正凸显出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对新课标提出的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整本书阅读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在中学阶段,语文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规范与准确,但是学术论著之外的整本书,尤其是文学类作品,由于受到作家个人审美取向、文学性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整本书在语言的规范性上远远不及教材中选入的文本。即使是教材选入的文本,在选入教材的时候,为了保证语言的规范与准确,都会做一定程度的修改,所以我们常常会在教材文章题目的注释中看到“有删改”的字样。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为例,《细看稻菽千重浪》一文文章题目注释为“选入教材时,由作者本人做了改动”;《“探界者”钟阳》一文文章题目注释为“有删改”。“显然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功能不在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而在通过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对汉语言的敏感与亲近感、产生美感以及文化认同感等语感”。所以,与读短篇文章不同的是,整本书阅读的重点是“读通读懂”,学生在读懂读通中感受汉语言的语言之美,领略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不同的语言艺术,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

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方面,表现为对学生思维深度的扩展。整本书阅读属于深阅读,一个显著性特征是阅读的思考性与整体性,需要学生阅读时“读深读透”。“读深读透”的阅读是思考性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整本书的内部围绕一个主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语言、逻辑层面一直到思想、文化层面,语言风格一致,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文化蕴涵丰厚。阅读整本书的过程就是理解这个系统的过程,其逻辑的严密性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将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放置在整本书的整个系统中去理解。如果说单篇阅读是以点带面,那么整本书阅读就是通过一个面去理解面上的点,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易于提升系统思维的能力。系统思维的能力是将思维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整本书阅读最终指向了思维的深刻性。如《红楼梦》,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关系复杂,我们首先要理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边读边梳理,或者先找几篇关键的篇目理清人物关系,进而也就容易理清小说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就明白联姻是传统社会中形成社会网络的最重要的形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多元的审美价值,如《水浒传》中形态各异的、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人物的典型性格与命运,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具体的小说语境中,在矛盾冲突中去分析人物命运产生的原因,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与判断。优秀的作品一定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感知文化、理解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三、整本书阅读利于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培养

阅读兴趣一个具体的表现是阅读主体在阅读中产生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的愉悦体验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一定不会发生在阅读开始的阶段,一般情况下,阅读始于枯燥。阅读兴趣的另一个具体的表现是阅读的主动性,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被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关心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急于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这就是阅读的主动性。

当阅读者感受到了阅读所产生的这种愉悦体验,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开始被逐渐激活。这种愉悦体验最开始会偶然地产生于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但是当它一旦产生,又会很容易地迁移到与之相似的一类作品的阅读中,阅读者对这一类作品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典型的情况是,作为读者很喜欢读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当这种体验反复多次出现之后,意味着阅读者已经具有了阅读兴趣。整本书由于篇幅较长,恰恰为阅读者提供了阅读时愉悦状态产生的条件,这种愉悦体验产生之后,阅读的主动性随之产生。相比之下,篇幅较短的文本,不利于这种愉悦体验的生成,即使发生,又由于阅读时间太短,这种体验没有一定的持续性,进而导致阅读主体对这种体验的感受不太强烈。

同时,整本书阅读面对的文本篇幅较长,整本书阅读的一个特点就是阅读活动的长期性与持续性。同时,阅读整本书还需要阅读者要有意志作为支撑,反过来阅读整本书的过程又能够培养阅读者的意志。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都需要意志的支撑,故而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优势是短篇幅文本无法比拟的,阅读短篇幅的文章更具有随意性。当今时代,需要每一个人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况且学习必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有力保证。整本书阅读直接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习惯,但最终指向一个人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整本书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重大,这也就需要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以实现它的价值与意义为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争取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他们的习惯,训练他们的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

于保龙,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者整本书文本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论语》整本书阅读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