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莹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学校应该多重视小学科学教学。依据学科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从更新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出发,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与理解,进而打造高效的学习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认知;科学素养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各个科目都要给予重视,去除偏科现象。小学科学教学也不例外,学校和教师也应该逐渐重视起来,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小学科学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当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问题,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贴近大自然,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注重科学探究,强化学科认知
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学科时还不够了解,可能较为生硬。而通过科学教学设计的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科学的本质,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是落实小学阶段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当重视小学科学知识中科学素养的体现,通过针对性的设计,在带领学生经历科学实验、观察科学现象的同时,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科学教学是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通过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体验感受科学的气息。初入校园的低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科学教学进行铺垫。例如,当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学生:为什么树叶会动呢?学生回答:是风的作用。此时教师可以引出风吹动树叶的科学现象,进而讲述风形成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对雨、雪等的形成进行讲述,让学生从生活认识中初步了解科学学科,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认识科学。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发现身边的科学,帮助学生强化科学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实时科学新闻,让学生充分了解科学的力量、科学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也对科学形成基本认知,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日常生活对科学形成基本认知,能够有效进入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安排教学,注重教学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注重教学设计的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充分准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进行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相比,学校和教师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教师对科学教学也就随之放松。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科学教学,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对科学学科进行合理安排,如一周科学课程课时的安排,学期期末对科学考核设置的安排,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案的抽查等,从各个方面对科学进行合理的安排。
教师也应该重视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对教学设计的充分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小学科学进行清晰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出发。受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直观感受进行合理教学设计,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充分指导。另外,教师也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结合科学教学理论和教师课程设计的专业化能力,还需要科学化的学科知识体系作保障。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证整个课程科学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及时了解新知识,准确把握不断更新的科学课程理念,从而使整个课程与时俱进,确保课程的科学性。教师拥有深厚的科学知识、课堂表达的亲和力,可以促使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将科学知识正确、规范地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会产生科学学习的欲望。由此可见,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学设计的质量密不可分,两者充分融合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更加顺利实施,稳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相应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丰富教学方式,凸显主体地位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好地沟通,同时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依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也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现如今,绝大多数科学课堂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课程规划不合理,教学方式也较为程序化,课堂学习氛围较为枯燥,课堂主体地位无法凸显,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趣,使得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不同的课程有着各不相同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从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着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科学教学更加高效地开展。
低年级学生对课堂外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利用动物和植物进行引导教学,活跃课堂氛围。教师教学科学知识时,不应该按照教材讲读,可以根据相关图片及其他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图片,在课堂讲述时进行展示,从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形形色色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植物,进而产生对科学世界的向往。当讲解到不同品种的植物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外教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讲解,如柳树与梧桐树的不同,月季花与牵牛花的不同,并让学生积极发言,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学科教学都在进行改革,从情境创设的角度促进学生学习。而小学科学作为学生了解世界多样性的基本课程之一,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充分激发好奇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程之中。
四、融入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借助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开展教学,两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内容,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吸收科学知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如果仅靠教师自我讲授很难开展,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程目标、内容和总结展示给学生。另外,教师讲述的一些科学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本来就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直观呈现内容,再配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当地延伸知识点,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实践活动也可以对小学科学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的辅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乐于实践、积极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游玩的同时,在欣赏沿路所见景色之余讲解有关科学知识,如蛹化蝴蝶、树木的生长与凋零、河水流动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更加了解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奇妙之处。学生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可以详细了解科学内容,通过实践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讲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另一种认知,给予学生除了传统应试教育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向。对科学的深入探索,既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可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烨. 科学课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探析[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
[2]仲毓.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新课程研究,2020(18).
[3]胡天桥.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
[4]冯丽华. 浅谈学科化、规范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方法[J]. 考试周刊,2019(28).
[5]唐艳.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規范化和学科化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