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超?李俊?景文婷
【摘要】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业的有机融合,衍生了更多新型的信息联结和互动模式。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传统主流媒体也在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策略,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新华网专栏节目《追梦中国人》,通过深入挖掘“梦想”是如何引领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成长的故事,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探寻个体梦想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全面剖析《追梦中国人》的创作实践,有助于新型主流媒体在充分掌握新媒体时代受众显著特征的基础上,创新自身的节目形式,制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关 键 词】新型主流媒体;中国故事;新华网;《追梦中国人》
【作者简介】张旭超,山西中医药大学;李俊,山西中医药大学;景文婷,山西临汾日报社融媒体部。
【基金项目】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2075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0.014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时代之需,讲好中国故事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新华网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拥有强大的网络视频数据库,各大平台的关注用户多达上千万,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全球、多终端、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追梦中国人》作为新华网“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专栏节目,通过微纪录片、短视频的形式,讲述了独立个体自信成长、勇敢追梦的鲜活故事,内涵丰富,风格鲜明,具有借鉴价值。
一、《追梦中国人》生动诠释了中国故事的时代内涵
讲好中国故事是主流媒体内容生产价值的关键。“在国际传播的舆论场,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1]基于受众的视角,通过故事化的手法叙述内容,不仅能使纪录片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1.传播历史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挖掘每一个故事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追梦中国人》中的《剪纸育人》,讲述剪纸文化非遗传承人徐阳为了传播剪纸艺术走进校园,带领孩子们感受指尖上的传统文化;《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忆·传承》让我们看到了兔儿爷的非遗传承人张忠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在传递吉祥寓意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艺术之美。这些中国故事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中挖掘出来的,其故事性和感染力也更强。
通过微纪录片及短视频的形式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助于引导受众全面把握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追梦中国人》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
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主流媒体要紧扣时代脉搏,全方位描绘新时代中国发展壮美图景,更加立体地呈现以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形象。
讲述中国故事,就是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奋斗故事,展现中国新时代新风貌。《追梦中国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不断推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故事。《追梦中国人》的《陇南鸡司令》中的“鸡司令”,是甘肃省陇南成县95后尚育康,他在“互联网+农产品”这一时代热潮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生态种植、生态养殖、订单农业、乡村旅游的农产品供销新模式,带领周边居民过上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在《希望的田野》这部微纪录片中,80后海归清华女博士后石嫣,放弃城市的繁华,捧起泥土当农民,建立了CSA有机农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3.聚焦精神气质卓越的典型人物故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鲜明特质的典型人物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国家和追求个人理想的顽强奋斗精神。讲好人民的故事,对于激发人民勤于进取,增强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以及传播社会正能量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典型人物不仅是舍生忘死、不畏牺牲的英雄,也是你我身边每一个在自己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榜样力量。我国主流媒体在创作微纪录片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善于洞察日常生活中平凡人物的闪光点,“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实现对国家形象的塑造”[2]。
一条特殊的绳索,却承受了生命的重量,这就是《追梦中国人》的《一线“绳”机》讲述的故事。江苏省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年轻的消防员,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浇筑荣誉之花。《音乐里的光》中有一支特别的乐队叫“折耳根”,是由盲人推拿师和外卖小哥组成的,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还始终坚持追逐音乐的梦想,就像他们的乐队名字一样,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典型人物的故事对人们具有更强烈的感召力,从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人性的共通之处,这有助于我们学习其优秀品质,为新时代发展积蓄力量。
4.讲好具有全球发展价值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为了应对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加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对话协商,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这些规划策略是中国故事的政治落脚点,充分彰显了“中国智慧”。主流媒体生动地讲好这些故事,将我国的先进发展理念以及追求和平的倡议融入其中,是我们在维护国际秩序过程中展现大国风采的必要途径。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中老昆万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追梦中国人》的《穿山前行》微纪录片通过讲述铁路建设中的几个小故事,展现了我国对中老两国合作共赢的诚意和决心。《逐绿塞上》则向人们展现了郭建军祖孙四代餐风沐雨、治沙造林的劳动成果,深入践行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不懈追求。可见,讲好中国故事是在向世界传递中国理念和中国做法,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
二、《追梦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明风格
微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通过集政治、社会、经济等功能为一体的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追梦中国人》借助智能化、多元化的技术,唤起受众对这些中国故事的情感共鸣,并通过现代化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化的传播途径走红。
1.通过更具情感共鸣的叙事形式讲述中国故事
微纪录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它通过简洁的叙述手段刻画立体的事物形象,通过白描的艺术手法抓住相关事物的基本特征,“交互式可视化文本大多呈现更具说服力的传播效果”[3]。得益于微纪录片的叙事形式,《追梦中国人》的人物鲜活饱满,更具感染力。
《夜半归人》中代驾女司机张帅,在经历生活变故后,为了扛起肩上的生活重担,在每一个深夜穿梭于城市的各条街道,将乘客安全送达。她的故事也是每一个面对苦难却依然热爱生活的普通人的故事,因此格外能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人生总有很多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从手术台到偏远的乡村,从救死扶伤的医生到初为人父,《生命守护者》带我们走近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七病区潘栋超医生在人生不同阶段经历的生离死别和挚爱亲情。在他和团队努力下,颅内感染这个十年前死亡率达90%的疾病治愈率提升到90%,这一奇迹背后是無数次不眠不休的奋力抢救和持之以恒的学术攻坚,带给我们无限感动。
2.通过高时效的选题制作捕捉和记录时事热点话题
信息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的传媒环境对新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引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国际传播中的共情叙事,打动受众的关键在于找准信息符号。”[4]相较于长视频,微纪录片的短视频由于叙事结构简单,制作周期短,在表现形态、制作效率以及传播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及时反映当下的时事热点事件,弥补传统长视频时效性弱以及审核流程复杂的不足。
新冠疫情的暴发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安,为了坚定全民抗疫的决心,体现我国万众一心、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各类主流媒体纷纷通过微纪录片的形式,第一时间记录和展现人民抗疫的艰辛历程。《追梦中国人》系列微纪录片中的护士节特辑:《“男”丁格尔》和《火线妈妈》向我们讲述了疫情之下抗疫一线护理人员最美的坚守。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逆流而上,不分昼夜的牺牲精神,让受众在观看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谐并包、兼容万物的中国形象。《彩云之南,追梦冬奥》带我们认识了远在云南腾冲的短道速滑小将对竞技运动的热爱。尽管训练的地方四季如春,却不妨碍他们勇敢追逐梦想,当片尾音乐响起时,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未来在奥运赛场上驰骋的他们。
3.通过开放性的拍摄风格和表现形式达到理想艺术效果
新时代下,微纪录片更加突出个性化和开放性,不论是选题内容还是拍摄风格都更加灵活和自由。记录真实生活中的故事是纪录片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一味地刻板记录,忽视受众的审美期待,则会影响其传播效果。因此,主流媒体要将审美性作为纪实性的重要补充,打破传统纪录片循规蹈矩的表现形式,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拍摄风格,提升微纪录片的艺术美感,提高受众对微纪录片的认可。
《追梦中国人》通过题材丰富的音乐增强艺术感染力;通过生动、客观的细节描写,使故事内容更加鲜活;通过变换叙述视角,为故事带来多层次的空间效果。如在短片《岩之魂,城之魂》中,欢快的音乐转换与片中色彩鲜明的“岩之魂”大型浮雕墙完美融合,产生了有趣的艺术效果,借助浮雕墙设计者江碧波这位82岁城市美学大师的眼光,重新领略了重庆这座城市。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能够更加精准地体现创作者的结构巧思和传播要义,这种开放化的呈现形式,使《追梦中国人》从大量的同类栏目作品中脱颖而出。
三、《追梦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转变思维、放低姿态、创新手段[5]。《追梦中国人》以伟大时代为背景,深入挖掘中国故事的内涵,借助新媒介信息传播属性,采用科学的传播策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内容选材上以独特的视角讲好伟大时代的故事
新型主流媒体要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有效展现内容的独特性,提升内容的社会价值。《追梦中国人》以平民化视角、生活化内容,通过微纪录片中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讲述有温度、有情感的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圆梦故事,反映了大时代的发展情况,呈现更加真实的中国形象。《追梦中国人》不仅保持了纪录片应有的价值与功能,还通过新颖的内容表达方式,实现中国故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佳化。如通过创新型的故事叙述范式,凸显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核,将内容创作深度与信息传播广度有机融合。
2.制作方法上以现代化的剪辑和刻画形式为支撑
首先,满足不同受众需求。《追梦中国人》栏目中不仅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乡村振兴的领路人、民族复兴的践行者,更有为了生活而忙碌的夜归人,这一个个勇敢追梦的故事,平凡而伟大。其次,《追梦中国人》大部分内容采用“第一人称”的内聚视角,每一集都是通过主人公自述的形式讲述故事内容,以“我”的视角表达感受、抒发感慨,更容易引发受众共鸣。最后,现代化的剪辑手法和互动式的传播体验。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纪录片剪辑需要有效控制时长,《追梦中国人》在5分钟左右的时长内,通过科学的剪辑技巧,向受众有效传递信息,同时,通过平行、交叉、颠倒、隐喻等表现手法,对微纪录片内容进行优质剪辑。
3.传播渠道上以互联网思维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当下, “传播新技术和媒介新格局相互交织”[6],主流媒体纷纷突破传播渠道限制,建立自己的传播矩阵。新华网不仅在各个媒体平台上拥有庞大、稳定的粉丝群体,同时在遵循移动优先这一传播理念基础之上,开发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的信息发布优势,通过话题引导实现线上传播互动,将中国故事呈现给受众,保障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视频类网站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是微纪录片的重要传播平台,主流媒体通过多链协同传播路径的搭建实现更加广泛的覆盖范围。《追梦中国人》通过新华网、新华社、腾讯、爱奇艺、新浪微博、秒拍、知乎等平台同步播放,凭借交互性、扩散性的媒介传播属性吸粉无数,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中国故事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新型主流媒体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强化民族自信心、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重任。“寻”主题、“精”制作,“善”传播,《追梦中国人》通过一个个直击人心的追梦故事,展现了一个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新时代中国,其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何畏. 加快构建国际传播的中国叙事体系[J]. 红旗文稿,2022(18):39-42.
[2] 高昊,汪汉. 主流媒体微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J]. 中国电视,2020(11):19-24.
[3] 刘涛,刘倩欣. 新文本 新语言 新生态 “讲好中国故事”的数字叙事体系构建[J]. 新闻与写作,2022(10):54-64.
[4] 张雅洁. 以“共情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城市广电探索国际传播新路径[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9):99-101.
[5] 张超. 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升路径[J]. 中国编辑,2022(8):29-33+40.
[6] 邵彦敏,陈婕. 以主流媒体融合创新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影响力[J]. 云南社会科学,2022(5):9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