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的应急出版能力研究

2023-01-05 15:07李楚威丁佐奇
出版广角 2022年20期
关键词:影响力科技期刊论文

李楚威?丁佐奇

【摘 要】新冠疫情背景下,科技出版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在疫情下积极作为,采取设立专栏、专家约稿、召开学术会议、整合文献资源、使用传播媒体、优化出版流程等方式应对疫情。研究发现,这些期刊新冠疫情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水平超过其他文献,说明以上措施卓有成效。从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的经验来看,应把握研究前沿,不盲目追求热点,平衡出版速度与文献质量的关系,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出版。

【关  键  词】卓越行动计划;科技期刊;新冠疫情;应急出版

【作者单位】李楚威,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丁佐奇,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0.0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投入和产出快速增长,科研水平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科技出版能力。科技期刊具有承载科研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职能,是科学交流的主阵地,科技出版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其对于争夺国际话语权、科研评价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出版强国[1],尤其是在英文期刊方面,科技期刊的增长速度低于科技论文的增长速度,且缺乏高影响力期刊[2]。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3],紧随其后国家七部委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4]。该计划分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5类子项目,着重遴选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內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学术出版“抗疫”是科技期刊应尽的社会责任[5-6],疫情推动了开放科学的进程,快速出版受到青睐[7],疫情初期科技期刊快速响应,采取诸多措施,第一时间出版相关研究成果,为应对疫情作出贡献。但在这一过程中,尚存在应急出版措施不完善问题[8],期刊对新技术运用较少且盲目追求热点和出版速度 [9]。在新的环境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出版要求更加严格,既要加快出版速度又要兼顾研究质量[10];另一方面,Covid-19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且优先级较高,把握热点的期刊能够借助Covid-19获得更高的学术影响力。在此形势下,我国科技期刊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把握机会扩大传播力成为新的问题。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的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为我国各领域内的代表性期刊,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本研究将以入选卓越行动计划的22种领军期刊和29种重点期刊(共计51种期刊,均被SCI收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新冠疫情中的出版特征,对其做法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期刊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Covid-19文献出版情况综合分析

1.Covid-19文献的出版情况

疫情背景下的Covid-19文献呈井喷式增长,一度成为近两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检索式TS=((covid-19)or(2019-nCoV)or(Sars-cov-2))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51种期刊出版的Covid-19文献情况。结果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11月期间31种期刊共发表过942篇文献,其中包括494篇论文、综述以及448篇其他类型文献(如信函、社论等)。图1显示了30种期刊发表论文和综述的情况(其中1种期刊未发表Covid-19相关的论文综述)。坐标轴左侧代表发表的文献数量,右侧代表Covid-19文献占比,Signal Transduction Anderson Targeted Therapy发表相关文献最多,达到135篇,占该刊发表论文、综述数量的23.2%。此外,其他期刊发表的Covid-19文献占比均低于15%。2021年发表的Covid-19相关论文、综述最多,自2022年起数量开始减少,不过仍然超过2020年的水平。从期刊所属学科来看,发文较多的期刊主要为生物医药领域或综合类期刊,不过部分非生物医药领域期刊也从不同维度为应对疫情提供了见解。有关Covid-19的早期研究大多由我国学者独立完成,这些文献的国际合作水平整体上低于同期刊中的非Covid-19文献。随着时间推移,我国Covid-19文献的国际合作占比逐渐提升,其中,美国是我国最主要的合作国家之一。

2.Covid-19文献的学术影响力

与Covid-19相关的文献普遍获得了较高的引用,尤其在疫情初期。在检索到的Covid-19文献中有88篇属于高被引论文,其中52%发表于2020年。Covid-19论文、综述的平均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达到了7.91,而同一时期51种期刊发表的非Covid-19文献平均CNCI仅为2.07,可以看出Covid-19文献的被引水平远超其他文献。本文进一步就Covid-19文献对期刊引文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2021年期刊JIF作为研究对象,其计算方式由2019年和2020年发表的所有类型文献在2021年的被引频次除以2019年和2020年发表的论文、综述数量构成。考虑到2019年疫情并未暴发,因此本文仅分析2020年发表的Covid-19文献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计算文献引用贡献度和相对贡献度,其中引用贡献度的计算方法由2020年发表的Covid-19文献在2021年获得的被引频次除以该刊在2021年的总被引频次构成。相对引用贡献度是指所有类型Covid-19文献引用贡献度除以该刊Covid-19论文、综述占比。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少量Covid-19文献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引用,几乎所有期刊相对引用贡献度均高于1,即Covid-19文献被引水平远超同期其他文献,热点话题对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除了论文、综述,其他类型文献也在应对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函、社论等文献类型本身就具备内容简短、快速发表等特点,相对论文更契合早期疫情对学术交流的需求,这些文献在疫情早期也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作出了较大贡献。目前数据集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Cell Research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信函[11],已经获得2500余次的引用。

本文进一步就期刊影响因子提升率(2021年JIF相对2020年JIF提升率)与Covid-19文献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子提升率与Covid-19文献引用贡献度、相对引用贡献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图3显示了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影响因子提升率与Covid-19文献的关系,其中横轴代表了引用贡献度,纵轴代表了相对引用贡献度,点的大小代表了期刊影响因子提升率,蓝色参考线代表了指标均值,图中列出了5种提升率最大的期刊,影响因子提升较大的期刊均位于右上侧,说明Covid-19文献对期刊2021影响因子的提升起到主导作用。

3.Covid-19文献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通过Dimensions平台,收集51种期刊Altmetrics评分Top100的文献(见图4),其中46篇与Covid-19相关,Top7文献全部为Covid-19相关文献。相对于整体而言,46篇Covid-19相关文献贡献了Top100文献总AAS得分的62.5%,Top7文献贡献了整体得分的33.1%。这些文献的Altmetrics评分较多来源于推特,Signal Transduction Anderson Targeted Therapy有18篇文献进入了Top100,其次是Cell Research,有15篇。研究结果显示,Altmetrics评分与引文指标(被引频次和CNCI)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具体到46篇Covid-19相关文献,结果也一致,这说明以上两个指标从两个维度对文献进行评价。可能原因是部分近期发表的文献,虽然被引频次为0,但已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广泛传播,这说明社交媒体对研究成果的快速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4.Covid-19文献的出版时滞

本文选取出版Covid-19文献数量最多的10种期刊,通过PubMed数据库获取文献信息,其中记录了单个文献的received、accepted以及pubmed出版日期,检索过程限定在10种期刊中(其中Engineering未被PubMed索引),日期限定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去除received、accepted以及PubMed出版日期缺失的文献,最终包含Covid-19相关文献196篇,非Covid-19文献3087篇,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投稿—接受”日期指的是accepted日期减去received日期(后称为评审时滞)、“接受—出版”日期计算的是PubMed出版日期减去accepted日期(后称为稿件处理时滞),时间从每年1月起,每3个月计为1个季度。从条形图可以看出,在疫情初期Covid-19文献出版时滞远低于正常水平,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位评审时滞仅3天,而稿件处理时滞仅6天,在后续的时间里评审时滞逐渐与非Covid-19文献接近,但是可以看出Covid-19文献整体出版时滞明显低于非Covid-19文献,尤其体现在稿件处理时滞方面,即新冠疫情下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保证了期刊审稿流程,而且优化了后续稿件处理速度。PubMed中还提供单篇文献的Revised日期,在本研究的数据集中,46.4%的Covid-19文献包含Revised日期,而对于同时期非Covid-19文献来说,仅有21.3%的文献包含Revised日期。可以看出,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对审稿流程作出了优化以响应疫情背景下对科研成果快速出版的需求,不过其优化层面主要在稿件被接受后的处理速度方面,对于审稿流程仍然十分严格。

二、科技期刊应对新冠疫情的相关策略

1.设立专刊专栏,做好应急出版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发表的稿件,而稿件的关注度与选题密切相关,专刊专栏应针对学科前沿和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或者重点选题进行集中报道[12]。新冠疫情背景下科技期刊承担着交流抗疫经验和记载战胜瘟疫成果的重大历史责任[6],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策划选题,积极约稿,为疫情防控献计献策。比如,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將关注学科前沿、争取学科热点论文作为一项重点策略,在疫情初期就邀请了一批病毒免疫学领域专家撰写稿件,并于2020年2月5日率先刊登了新冠病毒临床症状及其传播规律的论文,在国际上属于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梯队科技期刊。该刊为约稿对象设立绿色通道,确保论文符合期刊要求后以最快速度发表,随着疫情发展,该刊从动态变化过程中把握前沿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的约稿,在解决疫情带来问题的同时也获得了科学界的关注。我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征稿启事,2020年10期专刊主题设立为“新冠病毒肺炎”,使用双语出版,邀请多位院士刊发科研成果,分享我国在新冠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各国早日战胜疫情提供中国方案,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推出专栏Research on Emerging COVID-19(COVID-19研究)以及Antiviral drug discovery and pharmacology(抗病毒药物的发现和药理学),相关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力。

2.依托办刊机构资源,召开学术研讨会

在新冠疫情下,众多期刊召开了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会议,为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提供了媒介。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大多依托学会、高校或科研机构办刊,有强大的编委团队支持,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地方,而科技期刊可以起到聚合作用),将各学者以及学术资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Signal Transduction Anderson Targeted Therapy举办了主题为SARS-COV-2感染与复制新见解的学术沙龙,两位讨论嘉宾之一来自四川大学,其在Bilibili平台上注册账号,将学术沙龙的录播存放在Bilibili平台上,让受众后续可以随时观看。Engineering召开了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防控策略、挑战与启示前沿论坛,该论坛邀请了四位工程院院士分享自己的观点,为疫情防控献计献策。

3.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履行科普职能

融合出版是助推学术期刊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13]。整体来看,Covid-19文献几乎均采用线上出版和开放获取模式,此外,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还积极使用社交媒体。一方面,期刊发表的成果在国外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广泛传播,获得了较高的Altmetrics评分;另一方面,期刊在国内使用微信公众号,通过中文翻译、专家解读等方式使得科研成果易于理解,再通过一些新闻媒体转发,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传播推广。期刊官方网站也会进行文献推广,一些网站还推出视频资源。这在扩大期刊影响力和受众范围的同时,也发挥了科技期刊的科普职能。

4.整合文献资源,建立文献集或资源中心

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出,单本期刊上的新冠文献占比普遍较低,在没有设立专栏的情况下,同类成果可能较为分散,整合数据可以方便读者寻找目标文献,也可以增加同一主题下其他文献的曝光度。一些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号构建主题论文推荐列表,完成文献资源整合,例如,Acta PharmaceuticaSinica B在公众号上发布新冠病毒相关综述和相关研究论文推文,两者阅读量达到了2598次。有的期刊在官方网站构建文献合集或资源整合平台,例如,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推出新冠论文合集。还有期刊提供新冠开放资源平台的链接,这类平台包含了期刊发表的文献,例如,Chinese Medical Journal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果学术交流平台,期刊依托大型出版商的制式官方网站,通过其检索功能检索Covid-19文献时,也会推荐平台中的Covid-19文献集。

5.设立绿色通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发表成果

新冠疫情的突发性、急迫性和强传染性对成果出版速度提出了极高要求,相关重要成果晚发一天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成果的出版传播速度很大程度依赖于科技期刊处理稿件的效率,尤其是在疫情初期,相关成果缺乏参照,科学性难以判断,这对出版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前文的出版时滞数据可以看出,与Covid-19有关的文献出版效率大大提高,尤其体现在稿件处理时间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主编团队快速组稿,科学编辑加班加点,第一时间发表了3篇文献,从口腔医学视角看待新冠疫情带来的问题,目前这三篇文献平均CNCI达到了146.06。Signal Transduction Anderson Targeted Therapy在其征稿启事中提到对于重要的原创性成果采取“快速通道”模式,帮助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发表文章,最快一周可接收。此外,优先出版也是科技期刊快速出版策略之一,Web of Science检索新冠文献时就曾出现Early Access的标注。

三、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应对疫情的经验和启示

1.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应急出版成效显著,兼顾影响力和科技出版使命

整体来看,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在应急出版方面成效显著,Covid-19文献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期刊发表的少量Covid-19文献提供了绝大多数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提升率与Covid-19文献引用贡献度、相对引用贡献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即Covid-19文献在期刊影响因子提升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在社会影响力方面,Altmetrics评分Top100文献中46篇与Covid-19相关。从出版时滞来看,疫情初期到当下,Covid-19文献整体出版时滞相较于非Covid-19文献明显缩短,且缩短的时间主要体现在稿件处理周期中,充分说明了期刊对Covid-19文献的稿件处理流程进行了优化,而非简单地简化评审流程。结合期刊应对疫情的举措来看,就期刊职能而言,其完成了文献的快速出版和知识传播,并积极组织研讨会,在科学家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就社会责任而言,科技期刊选题约稿时充分考虑社会问题,对于最新科研成果利用社交媒体积极传播,减轻了群众恐慌,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从资助目的来看,科技期刊通过发表Covid-19文献提升了指标,而指标的提升意味着期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对提升期刊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具有重要意义。

2.善于把握研究前沿,不盲目追求热点

在本文中,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发表的Covid-19文献占比相对较低,其选题非常精准,既属于当下热点问题,又与期刊主题密切相关。一些期刊本身研究领域可能和Covid-19关联性较弱,但其站在自身学科角度,从不同视域提出了见解,也获得了极高的被引频次。疫情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的解决方案不断产出,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对于高关注度主题的把握需要編辑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否则将会产出重复性成果,不利于推动领域内的发展创新。主题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灵活调整,例如,目前全球疫情主要受Omicron变异株影响,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有关Omicron变异株的研究。当然,除了Covid-19,这些期刊对各自领域内热点话题仍然保持高关注度,从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各期刊微观Citation Topics来看,Coronavirus的热度并不是首位,且在持续下降。对于生物医药领域期刊,PD-1等热门主题文献数量远超Coronavirus。热点文献可以为期刊带来高引用,但也因此会有很多学者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知识迭代速度快,前沿知识更难把握,不能盲目追求热点主题[14]。期刊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独特的角度出发,精准挖掘当前领域内的研究难题,设立创新性主题,从而激发领域内创新,提升期刊影响力。

3.内容为王,把握审稿时长与文献质量间的平衡

疫情初期对出版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基础性研究缺失使得审稿难度增加,速度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挑战。疫情初期科技期刊普遍采取的措施是,适当放宽审稿要求,设立绿色通道。因此,疫情初期研究出版时滞远低于一般水平,尤其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很多论文审稿周期不足1周。审稿流程简化也导致一些尚存争议的文章被发表出来,有些文章甚至之后被撤稿,这对后续研究造成一定影响。很多知名期刊都发表过社论,讨论并担忧快速出版下文献的质量。从本文的数据来看,随着时间推移,Covid-19文献评审周期逐渐恢复至一般水平,但是其稿件处理周期明显低于其他文献。可以看出,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压缩出版时滞的同时将文章质量置于首位,其通过优化稿件处理过程从而缩短Covid-19文献的整体时滞,保证了文献评审周期时长。一方面,科技期刊为重大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开设的“绿色通道”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预出版等形式可以加快论文的线上可见时间,科技期刊工作者应当主动了解数字出版优先的条件,对于优先出版相关技术手段、排版格式要求等要有一定认知,积极尝试信息时代下新的出版模式[15]。此外,出版速度还与科技期刊本身的工作效率相关。疫情背景下,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科技期刊工作者都认识到时间的急迫性,因此疫情初期Covid-19文献在第一时间发出,这源于科研人员与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是科学共同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4.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增加期刊可见度

从一方面來看,科研信息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和开放数据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并为遏制病毒传播所必需的公共卫生措施提供信息,疫情推进了全球开放获取进程,使得文献可见度增加。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短期内Covid-19文献呈指数级上涨,信息爆炸导致信息检索难度直线提升,这使得文献的可见度下降,文献可见度与期刊可见度息息相关。从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来看,其Covid-19文献获得较高引用,不仅是因为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还源于对媒体资源的有效运用。国外社交媒体主要有推特、脸书等,国内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社交媒体可以对期刊进行推广并扩大其影响力,尤其是经过专家解读的文献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有助于扩展读者群体,发挥科普职能。本文发现,部分近期才发表的文献虽然没有被引用,但已经获得了较高的Altmetrics评分,可见社交媒体具有极强的扩散传播能力,并可使评价提前,对单篇论文学术价值进行快速评价。此前的研究发现部分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的社交媒体传播较弱[8],科技出版应该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与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体相结合,从而创新科技出版的传播模式和手段。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应借助传播媒体,助力期刊国内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文献可见度[16],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可见度,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小妮,赵玉山. 从“出版大国”到“出版强国”:新时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战略与路径规划[J]. 科技与出版,2022(7):52-62.

[2]宁笔. 我国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J]. 科技与出版,2020(4):5-10.

[3]中国科协 中宣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 (2019-08-16)[2022-11-26]. https://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4]中国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EB/OL]. (2019-09-20)[2022-11-26]. 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45180722101445577&wfr=spider&for=pc.

[5]李楚威,丁佐奇.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Altmetrics评分Top100文章特征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20(10):135-140.

[6]王福军,冷怀明,刘坤祥,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学期刊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J]. 编辑学报,2020(4):390-393.

[7]韩丽,倪婧,安瑞,等. COVID-19对学术交流的影响及学术出版机构的应对举措[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2):214-220.

[8]丁佐奇. 基于Dimensions平台的卓越行动计划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J]. 中国出版,2020(20):3-8.

[9]周华清. 重大突发事件下的科技期刊应急学术出版思考[J]. 新闻知识,2021(5):27-32.

[10]袁依凡,胡小君.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国医学期刊的应急响应和出版策略分析[J]. 传播与版权,2022(12):14-18.

[11]WANG M,CAO R,ZhANG L. 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in vitro[J]. Cell Research,2020(30):269-271.

[12]赵琳,张莉,陈禾. 集群化背景下科技期刊专刊专栏组稿路径实践探索[J]. 编辑学报,2022(5):528-531.

[13]任娇菡,王珏,初景利. 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实践与思考: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10):35-40.

[14]辛明红,刘永新. 科技期刊选题组稿中的热点和冷点[J]. 编辑学报,2004(2):103-104.

[15]李楚威,丁佐奇. 科技期刊应急出版能力提升策略: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的新冠肺炎相关报道与研究分析[J]. 中国出版,2021(10):28-32.

[16]丁佐奇,郝海平. Altmetrics与传统计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对科技期刊传播的启示[J]. 科技与出版,2019(11):134-139.

猜你喜欢
影响力科技期刊论文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