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辣拌酱的研制

2023-01-05 13:24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1期
关键词:干巴大酱感官

何 享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云南普洱 665000)

辣椒(C.annuumL.)是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原产于南美洲,辣椒在中国的有关记载始于明代[1]。辣椒,味辛、性热,有小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止痛、开胃消食、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药用功能。作为食药同源的食物可用于胃寒、食欲不振、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痛、神经痛和冻疮等病症的辅助治疗[2]。雀辣资源主要分布于云南普洱地区、西双版纳地区和德宏地区。在普洱原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宁洱黎明、磨黑镇把边江流域和勐野江流域,成熟果实呈鲜红色且细小,风味较独特,具有香、小、脆、特辣4 个特点[3]。经顾晓振等人[4]研究,雀辣更倾向归属于灌木辣椒(C.frutescens)。近年来,雀辣的栽培技术已逐渐推广应用,全县雀辣种植面积最高达1 000 余亩,最高亩产值达11 500 元。辣椒酱就是辣味的最好的呈现代表。现在市场上的辣椒酱种类较为丰富,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都各有特点。主要有花生辣椒酱、胡萝卜辣椒酱、鸡肉辣椒酱和海鲜辣椒酱等;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又有糟辣椒和油炒辣椒酱等产品。如要志宏等人[5]以胡萝卜、洋葱、豆豉、干辣椒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营养胡萝卜洋葱豆豉辣椒酱。胡小静等人[6]以花生粕和丘北辣椒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营养丰富的调味酱。雀辣是宁洱县的特色农产品,已规模化种植,但开发的产品较少,现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研制一款拌酱。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所用普洱雀辣,购自云南宁洱县黎明乡,剪段混合,四分法取样;试验所用大酱(某品牌)、牛干巴(某品牌)、菜籽油(某品牌),均购自云南宁洱某超市;试验所用生姜、大蒜、花椒、栘依、木姜子,购自云南宁洱农贸市场。

1.1 原辅料

结合宁洱特色原料调配拌酱,主要原辅材料是大酱(某品牌)、雀辣、生姜、大蒜、花椒、木姜子、牛干巴(某品牌)、栘依果肉、菜籽油(某品牌)。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基础配方。主要介绍2 种特色的原料。

1.1.1 栘依

栘依,拉丁学名:Docynia delavayi(Franch.)Schneid。具有消炎、收敛、接骨等功效。在选料时应选择有适度酸甜味,无涩味或涩味轻的,清洗沥水去梗去芯放入臼里,放入适量的食盐和姜舂碎使用。

1.1.2 木姜子

木姜子,学名山鸡椒,拉丁学名:Litsea cubeba(Lour.)Pers。其根、茎、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之效。

1.2 工艺过程

将原辅料去杂、清洗、沥水后备用。

食用油→加热→加入大酱高温炒制出香味备用。

食用油→加热→加入舂碎的姜、花椒和木姜子→牛干巴丁高温炒制酥脆→加入蒜蓉、舂碎的栘依和雀辣炒制出香辣味→加入炒制好的大酱微炒均匀出锅。

1.3 操作要点

(1)切丁。将牛干巴清洗后切成小条上锅蒸熟后切成1~2 cm 的丁。

(2)舂制。①舂制生姜、花椒、木姜子时,将生姜、花椒和木姜子一起舂碎备用,增强芳香味,使味道醇厚。②舂制大蒜、雀辣、生姜、栘依时,将蒜去皮、雀辣去梗、栘依切取果肉和姜一起舂碎备用,增强芳香味,使味道醇厚。

(3)炒制。注意掌握火候和炒制时间,使味道醇厚协调。炒酱持续的时间和炒酱的温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酱的品质。炒酱的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既会缩短辣椒酱的保存时间,也会影响辣椒酱的口感,炒酱火候控制在大中火,时间控制在20 min 以内。炒酱时要不断地对辣椒酱进行翻炒,否则容易煳锅。

1.4 感官指标

请10 位专业人员对辣椒酱的色泽、滋味与气味及外观进行综合评分。

雀辣拌酱的感官评价见表1。

表1 雀辣拌酱的感官评价

1.5 单因素试验

不同的原辅料及配比对雀辣拌酱的风味有着不同的作用,为了更为准确地获得各种原辅料的搭配比例,以便得到最为理想的形态和风味,在确定初级配方的基础上,对产品形态及风味影响突出的原辅料进行单因素试验。

1.5.1 大酱添加量的优化[7]

对雀辣拌酱的大酱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按大酱添加量分别为15%,20%,25%,30%,35%,40%,每组设2 个平行,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5.2 牛干巴添加量的优化

对雀辣拌酱的牛干巴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牛干巴添加量分别为10%,12%,14%,16%,18%,20%,每组设2 个平行,以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5.3 雀辣添加量的优化

对雀辣拌酱的雀辣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雀辣添加量分别为1%,2%,3%,4%,5%,6%,每组设2 个平行,以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5.4 栘依果肉添加量的优化

对雀辣拌酱的栘依果肉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栘依果肉添加量分别为2%,4%,6%,8%,10%,12%,每组设2 个平行,以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5.5 菜籽油添加量的优化

对雀辣拌酱的菜籽油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菜籽油添加量分别为15%,20%,25%,30%,35%,40%,每组设2 个平行,以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5.6 花椒添加量的优化

对雀辣拌酱的花椒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花椒添加量分别为1%,2%,3%,4%,5%,6%,每组设2 个平行,以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5.7 木姜子添加量的优化

对雀辣拌酱的木姜子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设置6 个处理组,木姜子添加量分别为1%,2%,3%,4%,5%,6%,每组设2 个平行,以感官评定确定适宜添加量。

1.6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主要影响雀辣拌酱品质的大酱、雀辣、牛干巴、栘依果肉、木姜子添加量5 个因素,每个因素3 个水平,采用L18(35)进行正交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确定最优的因素水平,以此确定最佳配方比例,通过感官分析,评价雀辣拌酱的品质。

雀辣拌酱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雀辣拌酱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级配方的确定

影响成品品质的因素较多,对于相同的辅料,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和条件下也会对风味品质产生较大影响,经试验确定初级配方为大酱(某品牌)添加量28%,雀辣添加量4%,生姜添加量4%,大蒜添加量4.7%,花椒添加量3%,木姜子添加量0.3%,牛干巴(某品牌)添加量12%,栘依添加量14%,菜籽油(某品牌)添加量30%。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大酱添加量的确定

大酱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1。

图1 大酱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大酱应选择使用酱脂香气浓郁、品质固定的大酱。由图1 可知,大酱添加量为15%~30%时,感官评分呈现增加趋势;添加量为30%~40%时,感官评分呈降低趋势;大酱添加量为30%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酱香味适口、口感绵长。

2.2.2 牛干巴添加量的确定

牛干巴应选择使用黄牛肉,品质固定的,切丁大小均匀。

牛干巴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2。

图2 牛干巴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由图2 可知,牛干巴添加量越多,感官评分呈降低趋势。当牛干巴添加量为14%时,制作出来的雀辣拌酱牛干巴风味适宜,咀嚼感适中;添加量过多,咀嚼感过度,反而降低了拌酱食用的体验感。

2.2.3 雀辣添加量的确定

雀辣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3。

图3 雀辣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雀辣可增加拌酱的香辣味,可杀菌,延长保存时间。由图3 可知,当雀辣添加量为3%时,制作出来的雀辣拌酱辣味适中,拌酱风味较适宜。随添加量增加,感官评分下降,雀辣辣味过重,甚至无法食用。

2.2.4 栘依添加量的确定

栘依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4。

图4依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由图4 可知,栘依添加量的高低对雀辣拌酱的成品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栘依添加量为6%时,雀辣拌酱的感官评分最高,制作出来的雀辣拌酱的果肉及其酸味适中,口感较适宜。

2.2.5 花椒添加量的确定

花椒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5。

图5 花椒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由图5 可知,花椒添加量为1%~4%时,感官评分呈上升趋势。添加量高于4%后麻味越来越重,感官评分越来越低。当花椒添加量为4%时,制作出来的雀辣拌酱麻味适中,拌酱风味较适宜。

2.2.6 木姜子添加量的确定

木姜子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6。

图6 木姜子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由图6 可知,木姜子添加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雀辣拌酱感官评分的高低。当木姜子添加量为0.3%时,雀辣拌酱的感官评分最高,制作出来的雀辣拌酱木姜子味适中,风味较适宜。

2.2.7 菜籽油添加量的确定

菜籽油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见图7。

图7 菜籽油添加量对雀辣拌酱品质的影响

由图7 可知,菜籽油添加量对雀辣拌酱的品质具有影响,添加量为30%时油量恰好适中,口感舒适不油腻。但从感官评分分析,数值高低差距不大。炒制时菜籽油过多,成品呈现油多过稀的不协调状态。如果油量过少,装罐后拌酱呈现过稠、无光泽的不协调状态。

2.3 正交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18(35)的正交试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

雀辣拌酱的配方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影响雀辣拌酱感官品质的因素依次为B>A>E>C>D,即4 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雀辣、大酱、木姜子、牛干巴和栘依果肉。在4 个因素的最优组合A3B2C3D1E2条件下,其试验感官评分为80.26 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雀辣拌酱的最佳配方为大酱添加量35%,雀辣添加量3%,牛干巴添加量14%,栘依果肉添加量6%,生姜添加量4%,大蒜添加量4.7%,花椒添加量3%,木姜子添加量0.3%,菜籽油(某品牌)添加量30%。以此配方制作出来的雀辣拌酱麻辣适中、香气浓郁,是面条、米线、米干和炒饭较好的搭配。

表3 雀辣拌酱的配方正交试验结果

2.4 验证试验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各组分添加量为大酱35%,雀辣3%,牛干巴14%,栘依果肉6%,姜4%,蒜4.7%、花椒3%、木姜子0.3%、菜籽油(某品牌)3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质地、口感较好。

3 结论

雀辣拌酱结合了宁洱特产的栘依和牛干巴来等农产品的风味,运用了雀辣的香和辣等特点,风味较独特,为进一步拓展雀辣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雀辣辣味强,添加过多时辣味太重不适合大众口味,也会过度刺激肠胃,因此在产品开发中应该考虑这个因素,但是雀辣相对于其他辣椒其香味较特殊,可考虑雀辣香气成分的研究和开发。试验结果显示,雀辣拌酱的制作工艺为油锅烧热加入舂碎的姜、花椒和木姜子炒制成熟→加入经过高温炒制酥脆牛干巴丁→加入蒜蓉、舂碎的栘依和雀辣翻炒出香味→加入炒制好的大酱微炒均匀出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雀辣拌酱的最佳配方为大酱添加量35%,雀辣添加量3%,牛干巴添加量14%,栘依果肉添加量6%,生姜添加量4%,大蒜添加量4.7%,花椒添加量3%,木姜子添加量0.3%,菜籽油(某品牌)添加量30%,此时产品的香辣味适中、口感舒适。

猜你喜欢
干巴大酱感官
干巴菌食药用价值及其产品开发现状
嗷嗷叫的干巴
嗷嗷叫的干巴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大酱情怀
猴子与马铃薯
在伦敦唱歌,在墨尔本听
自然发酵大酱不愁卖
大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