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与CT 扫描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2023-01-05 03:02张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2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检出率

张冬

急性颅脑损伤(Acute head injury)是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头部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急性颅脑损伤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损伤合并存在[1]。临床证实急性颅脑损伤具有病情严重、进展快等特点,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为临床症状,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生命。迅速、精准的诊断是有效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前提,因此在对患者病情干预过程中如何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MRI、CT 等方案均被应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但临床对两种方案在诊断中的优劣性存在争议,为深入明确各方案具体价值,本研究选择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2021 年2月收治的100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 例,女38 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39.25±6.82)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分级:55 例轻度、35 例中度、10 例重度;损伤原因:44 例交通事故、31 例重物打击、15 例坠落物砸伤、10 例挤压伤;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者;②在受伤后72 h 入院治疗者;③临床资料完善者;④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⑤知晓研究目前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⑥无严重胸腹部损伤者;⑦无心肺复苏及休克者;⑧近期无脑部手术史者[3]。

1.2.2 排除标准 ①临床资料丢失者;②病情恶化导致患者在短时间死亡者;③严重脏器组织损伤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造影剂过敏者;⑥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⑦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者;⑨脑部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患者均接受MRI、CT 扫描检查,具体操作如下。

1.3.1 CT 扫描检查 选择16 排螺旋CT 扫描机进行检查,检查时指导其选择仰卧位,设置层厚(10 mm)、层间距(10 mm)、扫描时间(3 s)、电流(125 mAs)、电压(125 kV)、矩 阵(512×512)、床 位(30~55 HU)、窗 宽(82~100 HU)等参数,在检查过程中常规进行轴位扫描,而后对损伤区域进行扫描,损伤区域调整层厚、层间距为5 mm,以便进行薄层扫描。

1.3.2 MRI 检查 在CT 扫描检查完成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选择1.5T 的超导MRI 扫描仪,在扫描前设置好参数,T1WI 矢状位检查时矩阵为192×288、回波时间(TE)为19 ms、重复时间(TR)为1830 ms;T2WI矢状位检查时矩阵为244×288、TE 为137 ms、TR 为470 ms;在扫描过程中首先选择7 mm 层厚进行常规扫描,而后调整层厚为2~3 mm为损伤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层间隔设置为1 mm。

1.3.3 图像处理 扫描完成后由2 名资深影像学医师阅片,根据收集到的影像信息进行诊断。

1.3.4 辅助干预 在检查实施前医务人员需详细为患者讲解实施MRI、CT 扫描检查目的及重要性,并告知其各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针对患者提出疑问需及时解答,旨在提高其认知能力,并以积极的状态配合进行检查。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的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漏诊率、误诊率、诊断准确率)及对损伤部位(颞叶、额叶、顶叶、枕叶)、血肿厚度(<1.5 mm、1.5~5.0 mm、5.1~8.0 mm、>8.0 mm)的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①损伤类型:20 例颅骨骨折、22 例硬膜外血肿、18 例硬膜下血肿、10 例脑深部挫伤、20 例脑叶挫裂伤、10 例膜下腔出血;②损伤部位:颞叶53 例,额叶25 例,顶叶10 例,枕叶12 例;③血肿厚度:<1.5 mm 15 例、1.5~5.0 mm 20 例、5.1~8.0 mm 50 例、>8.0 mm 15 例。

2.2 两种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的阳性检出率比较MRI 对急性颅脑损伤的阳性检出率为96.00%,高于CT扫描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的阳性检出率比较[n(%),n=100]

2.3 两种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能比较MRI 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漏诊率4.00%、误诊率0 低于对照组的18.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能比较[n(%),n=100]

2.4 两种方法对损伤部位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 对损伤部位颞叶、额叶、顶叶、枕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34%、96.00%、100.00%、91.67%,均高于CT 扫描的81.13%、76.00%、60.00%、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对损伤部位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2.5 两种方法对血肿厚度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 对血肿厚度<1.5 mm、1.5~5.0 mm、5.1~8.0 mm、>8.0 mm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7%、90.00%、94.00%、100.00%,均高于CT 扫描的76.67%、60.00%、76.00%、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方法对血肿厚度的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的出现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脑血管和神经组织等,若病情较为严重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会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且患病后病情进展较快,若未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会危及其生命,鉴于此临床采取科学方案对患者损伤类型、部位、血肿厚度等进行分析,既可明确患者病情,亦可结合其实际情况及时、科学地进行抢救干预,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避免后期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进行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4-6]。

CT 扫描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是一种基于X 射线管的探测器,其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横断面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扫描,在获得影像学资料后进行分析及评估[7,8]。临床认为CT 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大多数情况下,3~5 min 内即可获得CT 扫描结果,因此,检查的实施不会影响重症监护工作,亦不会因检查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但实际操作过程中CT扫描仍存在明显不足,例如:通过CT 扫描不能准确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因此需要使用其他方案进行检查。

MRI 的实施以是射频脉冲技术为基础,在检查中通过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可以获得人体内的电磁信号,重构人体信息,因此电磁信号的强弱与组织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在在识别损伤程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应用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9-12]。为深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本文选择100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结果显示: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阳性检出率为96.00%,高于CT 扫描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对损伤部位颞叶、额叶、顶叶、枕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34%、96.00%、100.00%、91.67%,均高于CT 扫描的81.13%、76.00%、60.00%、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对血肿厚度<1.5 mm、1.5~5.0 mm、5.1~8.0 mm、>8.0 mm 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67%、90.00%、94.00%、100.00%,均高于CT 扫描的76.67%、60.00%、76.00%、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MRI 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较CT 扫描更具优势,不仅可准确分析患者损伤部位,亦可明确血肿厚度,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分析原因:正常情况下CT 扫描为断面影像,不会受到可暴露的影像重叠等影响,通过检查可显示微细情况,若发现骨折线、线骨缝分离、内存积气等情况便可证实其存在颅骨骨折[5]。MRI 检查在软损伤、伤情中具有特殊性,检查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骨裂、骨挫伤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情况,而通过MRI 检查可明确其损伤类型、情况,究其原因是其在序列趋势下可准确分析积液、积血等[13-15],而CT 扫描容易受骨裂影、液体的影响,因此在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不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漏诊率4.00%、误诊率0 低于对照组的18.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 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首先,CT 扫描在明确患者血肿形态、血肿密度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骨骼容积效应等问题,导致误诊及漏诊率较高;而MRI 可以从多个参数和方面进行成像,在诊断较小的血肿方面具有优势。其次,CT 扫描在实际扫描和显示中不能充分发挥检查的优势,尤其是血浆的重吸收和局部血细胞的堆积,无法保证CT 扫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提高;而MRI 检查的敏感性比较高,在检查过程中不易受脑积液信号干扰、部分容积效应等影响,检出率较高,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检查人员需具备极高的专业能力,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其可积极配合进行检查,在减少图像伪影的同时提高图像质量[16-18]。且MRI 具有多种成像功能,将其应用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可获得理想效果,而后需展开手术提供丰富参考,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19,20]。

综上所述,与CT 扫描相比,MRI 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更具优势,不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亦可准确评估其血肿厚度,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借鉴。但基于本次研究方案设计较为简单、纳入样本容量较小,经对比虽证实MRI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尚未明确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亦无法规避研究偏畸性,鉴于此后期需优化研究设计方案,在降低研究偏畸性同时通过对比患者检查前后心理状态、与金标准一致性等准确MRI 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价值,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诊断参考。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检出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