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2023-01-05 03:02刘广林季红星杨光张王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2期
关键词:心包体外循环外科手术

刘广林 季红星 杨光 张王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的常见急症。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该病病程进展较快,呈现出较高病死率[1]。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在1998 年间孙立忠教授提出的孙氏手术在治疗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中很受欢迎[2]。该方式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手术死亡率,还可以使动脉瘤和血栓症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减少[3]。本文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15 日~2021 年6 月30 日收治的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该方法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6月15日~2021 年6 月30 日在本院就诊的73 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42 例,女31 例;年龄18~78 岁,平均年龄(42.3±12.5)岁;体重46~120 kg,平均体重(72.1±16.7)kg。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30 min~7 d,平均发病时间(5.0±57.2)h。67 例因突发胸背部呈剧烈刀割样或撕裂样痛急诊入院,3 例因腹痛入院,2 例因下肢疼痛入院,1 例因突发晕厥入院。所有患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怀疑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在升主动脉远端或主动脉弓处可见漂浮的血管内膜片,确定心脏功能以及瓣膜是否受累。均经全主动脉CT 血管造影术(CTA)检查诊断为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1.2 方法 患者入院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积极降压、控制心率、镇静、镇痛等对症处理,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检验,做好术前准备。入院后均于诊断明确后30 min~2 d 内行外科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游离右侧腋动脉及股动脉备用。取胸部正中切口,进行正中胸廓切开,依次对无名动脉、左总颈处的动脉和左锁骨下处的动脉进行游离,并且分别进行套带,将大动脉弓游离到左锁骨下处的动脉。通过对大腿动脉、右腋窝动脉进行插管以及插入腔房引流管至右心耳以建立体外循坏,在患者的右上肺处静脉插入左心引流管。转机并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升主动脉,从左右冠状动脉口灌入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 心脏停搏液),根据患者的主动脉瓣实际情况检查升主动脉的近心端,并据此决定是选择再移植或旁路移植。断端加固主动脉近心端,再将四分叉人工血管的近心端与加固后的主动脉断端吻合。鼻咽温度降至23℃,夹闭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予左颈总动脉插管进行灌注。夹闭股动脉,停循环,切开主动脉弓,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之间进行主动脉横断,并且将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缝闭。于降主动脉真腔置入支架象鼻人工血管,并将支架象鼻的近端与四分叉人工血管主干远端相互吻合。开放升动脉,恢复全身灌注,并逐步复温。并分别将四分叉的三个分支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以及左锁骨下动脉进断端吻合。接着按照常规方式继续进行复温、辅助循环、停机、止血和关胸等操作。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ICU,并对其进行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紧密监测,并持续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治疗情况 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及主动脉根部处理。

1.3.2 术后情况 包括ICU 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并发症包括脑梗死、暂时性截瘫、急性肾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或穿孔、心包压塞或出血二次开胸、声音嘶哑。

1.3.3 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 血液动力学参数包括升主动脉最大内径、LVEDd、LV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 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78~226 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62.0±2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1~120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5.0±17.2)min;停循环时间为12~20 min,平均停循环时间为(14.0±2.2)min。主动脉根部处理:39 例行升主动脉替换、24 例行Bentall 手术、10 例行David 或Wheat 手术;5 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 例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三尖瓣成形术。

2.2 术后情况 患者ICU 停留时间为3~30 d,平均ICU 停留时间为(4.2±1.3)d;住院时间为14~30 d,平均住院时间为(18.2±2.6)d。围手术期患者发生神经系统疾病2 例,其中脑梗死1 例,暂时性截瘫1 例;急性肾衰竭3 例,肺部感染2 例,消化道出血或穿孔2 例,心包压塞或出血二次开胸4 例,声音嘶哑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死亡3例(4.1%),其中1例消化道穿孔、1 例呼吸功能衰竭、1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2.3 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手术后,患者升主动脉最大内径、LVEDd 均明显短于手术前,LVEF 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3 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表1 73 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注:与手术前比较,aP<0.05

3 讨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患者一旦确诊就急需进行治疗,否则生命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4]。本研究中,作者对73 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死亡率只有4.1%,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对于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有以下体会: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死率高,所以一旦有疑似情况必须有一套快速专业的救治流程。本院建立从发现、转运、诊断、治疗等制定一系列的绿色通道,使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快速救治,对于高危患者,如心包压塞、主动脉瓣重度反流、重要脏器缺血、低血压、休克、昏迷、心包积液等情况,最快在30 min 内建立体外循环,极大缩短救治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救治率。如何选择手术方案关系到治疗效果,选择尽可能个体化手术方案,简化手术程序,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较为复杂,且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时需要进行体外循环辅助。体外循环时间是由手术时间决定的,一般在 3 h 内,手术时间越长对机体的影响越大[5];如果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不仅会出现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会增加远处器官损伤的风险,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

本院采取分支优先灌注、双脑灌注,术中持续监测脑氧饱和度,最后吻合分支血管,可以极大降低停循环、主动脉阻闭及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对于血管周边组织较为脆弱,缝合难度较大的组织行断端加固,如近心端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等。本研究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2.0±2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5.0±17.2)min,这要得益于主刀的手术水平及简洁手术方案,尽量减少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闭时间,这比李洪荣等[7]研究中孙氏手术时间均短。

脑保护是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重点,常采用深低温技术使器官代谢率降低,从而达到脑保护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停循环时采用腋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插管进行双脑灌注,停循环时间为(14.0±2.2)min,极大缩短了脑缺血缺氧时间,并无严重神经系统(脑梗死1 例,暂时性截瘫1 例,均治愈)并发症发生[8,9]。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因其创伤性较大,手术吻合具有一定的难度[10]。本次研究中,术后心包压塞或出血二次开胸4 例,其中2 例因外院服用“一包药”后转本院行手术治疗,止血困难,本院的策略是术中吻合采用较细的prolene 线,必要时行断端加固,术中备好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制品,在中和前快速输注止血,可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心脏功能受损、心包积液压迫或心包填塞、冠状动脉撕裂或压迫导致心肌缺血、前后负荷量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极易导致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本次研究中,手术后,患者升主动脉最大内径、LVEDd 均明显短于手术前,LVEF 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手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良好,并且可以使远期心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心包体外循环外科手术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完全性心包缺如一例并文献复习
心包穿刺的诊断及治疗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与腔镜外科手术切除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