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军
(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黑龙江 穆棱 157513)
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的各阶段都有不同体现,林业生产中营林造林工作,显而易见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众所周知的对空气、环境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作用。为了应对沙尘天气、水土流失等问题,防护林、人工林不断建设,近年取得的成效显著,有效地缓解了曾经严重的水体流失问题。多年的营林工作中经验表明营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问题也会不断变化。通过对资料的对比分析,阐述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在林业建设工作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去执行,这也是自然环境的各不相同产生的分歧,面对不同的森林基础,标准及政策的制定也很不相同,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对比。通过近年来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不断加强,不难发现我国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这些都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排除自然条件的影响,人为产生的问题也存在,营林工作不达标、落实不到位、基层人员紧缺、人员培训不够和资金不足等都是工作顺利开展的绊脚石[13]。
(2)营造林也需要物质基础,种苗就是其中一个,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林木的发展。优质的物质基础当然是可以带来良好的结果,缺乏优质种苗直接导致林木生长滞后。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加强优质树种的选用和培育,科学的技术手段为良种助力。缺乏优质林木的种苗繁育基地,致使整个建设流程落后,曾经我国对林木良种的培育工作不够重视,使苗木无法进行规模化批量的产出,使林业发展脚步放缓。近些年,无论在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林业生产中,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逐渐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3)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后,采取何种手段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打破传统粗放的营林方式后,走上现代集约化的营林发展之路,摒弃较为落后的方式,推广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维护智能化控制的营林技术。营林工作不仅复杂而且是长期性工作,需要各方面理论和技术的支撑才能完成,技术人员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营林工作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人员要具有高度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仅要遵循各项法律法规,也要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之前提到的优质种苗选用中,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挑选,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要认真负责的进行选种,然后进行养护和灌溉,这样才能结出胜利的果实。由于各地实际情况都不相同,技术人员要因地制宜确定工作计划,对工作中正确或者错误的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营林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提供保障。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在适当的时机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使营造林工作逐步成为群众性活动。
为了让我国森林资源不受损害,保证市场供应需要,唯有不断加强植树造林,才能带动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可以协同发展,林业科学技术水平是否提高也体现在营林工作中,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发展[4]。
伴随着森林资源的逐年减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变少,所以投入到营造林中的资金变少,在后期的苗木养护中也不能高质量进行,恶性循环就会发生树木质量不好、减产,所以科学的树种转产工作很重要。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在营林工作中加强保护幼苗,使苗木存活率升高,进而提高林业发展。然而这些都建立在营林工作部门对营林工作的管理和运用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适合实际情况的技术手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营林工作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在营林工作中,规范的制度同样重要。从严惩治乱砍滥伐行为,严查树种的运输凭证,这样森林资源能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另外,在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一定要以生态环境为主导,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破坏生态环境,不可逆的损伤无法弥补。林地的占用也要纳入规章制度中,且严格执行并加以监督。
在营造林工作中,植树是基础工作,因为只有植树造林才能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从而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高效率方式和手段进行营造林工作。比如对林地类型进行分析,对于荒山、荒地盐碱地,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沙地,立地条件一定会有差异,与其他造林地不同的是它质地粗糙、持水性差、肥力较低;还有一些需要更新的现有林地,这些林地原本是有林木存在的,为了提高森林质量,对密度较低、品种单一的地区进行改善。经过林地情况的分析后,要进一步对树种进行精挑细选,要以市场为导向,选用经济价值高、生长周期短的苗木种类,在营造林阶段就计划好林木的销售方案,有的放矢[5]。近年来,经济林的种植倾向于桃园、茶园的特色开发,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极端恶劣天气、病虫害等问题对林业经济造成的损失是无法预估的,所以要做好灾害预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就是突发性强、难以预见,比如突发的山火应及时进行扑救,尽可能让林地不受到大面积损伤,事后要及时做好勘测和记录,对损毁林木进行修复或补种。另外,林木还面临病虫害的威胁,但对于病虫害的侵蚀是可以人工干预的,根据各地流行的主要病虫害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农药喷洒进行预防控制,也可以采用诱捕、杀灭等方式。
在营林工作中,很多人对相关法律法规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不知道相关规定的存在,在林地利益、土地划分等问题的处理上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阻碍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地区的林业管理部门也对政策法规掌握不透彻、执行不规范,严重制约营林工作的健康发展;我国曾经仅依靠行政强制措施去推进营林工作,这明显是不对的。各地政府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时,要从群众利益出发,侧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科学有效地管控林木资源,严格控制林木采伐,从严查处乱砍滥伐事件;森林防火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新的问题,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要不断加强防范意识,按时购置和检验相关设备设施,在重点林地要设置相应的视频监控设施和预警系统;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林业管理部门会在侧重点上重视人工更新而忽略天然更新,导致结构单一成林数量减少[6-7]。要兼顾营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定不要出现短期行为、一锤子买卖的现象。
经过以上对林场营林工作的一些总结和分析,总结出营造林工作的一些规律。
(1)造林时间要“早”。各项与造林相关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造林方案的制定、技术人员的确认及培训和苗木种类及数量的落实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技术被运用在营造林工作中,全年无休地可以进行造林工作,但从结果上看,春季还是最适宜造林的季节。春季土壤墒情好,有利于苗木与土壤的接触和适应,注意时机,在土壤解冻后随即展开造林工作,从阳面开始,解冻的地方就开始种植,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苗木种植好。
(2)苗木准备量要“足”。很多林场会自己抚育一些苗木,这样既不会出现苗木对土壤及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也节省了外地运苗等多道工序对苗木的损伤,也相应减少了这部分工序的费用。这样在自身环境适宜的时机就可以及时种植,不会浪费多余的时间。各林场在完成自身造林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给其他地区提供一些苗木。需要注意的是,在造林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苗木进行分别处理。比如,对于灌木高、密度大的造林区域,采用60 cm以上大苗,能够有效避免苗木蔽荫导致植株死亡。
(3)整地质量要“精”。现在很多林场都采用一边整地一边栽种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还能节约资源,但是也有弊端,就是树坑保墒能力较差,对苗木的成活率有一定影响。如果是在前一年就把地整理好,在春天劳动力需求量大的时间错开,整地的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整地也需要根据种植的树种、数量及土壤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争取大穴整地双株栽种,需要注意的是整地的深度一定要达到30 cm以上,这样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洞面尽量内低外高,有利于蓄水,回填土要拍实,防止被雨水冲垮。
(4)好的技术和经验要“用”。在对林场的营林工程进行调研分析中不难发现,苗木生产不好和造成死亡的诱因大部分是土壤埋深不够,回填土未做到分层拍实。这些都是通过查找资料以及与其他林场沟通经验时总结出来的。
(5)跟踪管理要“严”。三分造林七分养,在以往的营林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造林而忽视管理的情况,种植初期为了保证植株存活,会进行精心的养护,但成活之后就忽略了对管护过程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林场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级别的管控和维护,如果林地附近有放牧,要针对性地安排专人对林地进行看护。林地还会有虫害、鼠害等,要采取相应措施捕捉或者喷洒农药进行预防。
(6)奖惩机制要“好”。要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还要有针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其因失职对林木经济效益所造成的损失。
营林造林工作在林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现在以及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林业生产力还是比较低的,营林造林工作急需提高。在营林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案有很多,但是要坚持的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利用创新科技来增加经济效益。树立正确的营林观念[8-9]。很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林木,一个人破坏一棵树可能觉得不影响整体环境,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破坏一棵树,那地球上可能就没有森林的存在了[10]。另外有些技术人员可能不是思想意识不高,而是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对营林工作理解有误区,所以加强岗位学习,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能够顺应快速发展的营林造林工作,我们也要不断地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设施等,但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营林造林方法。要确定发展方向、管理方式,根据不同林地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控和维护流程,目的是提高营林造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想要高效推进营林造林工作,首先要从提高各类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入手,对相关人员进行有规划的培训。其次要制定有效健全的监管制度、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方式,给营林造林工作做好铺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营资金的保障,计划好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充分的作用,进而推动营林工作高质高效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