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丹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桓仁 117200)
按摩疗法属于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兽医经络学说理论指导下,在患畜体表一定经络穴道,通过按、推、掐、捋等手法反复刺激[1],从而使其经脉疏通,脏腑气血调和,正气内存,祛邪于外,阴阳相秘,归于正常。本文通过按摩疗法学习与实践,归纳总结如下:
医生以拇指端,在穴位上向下用缓内力反复按之。
用于耳、尾、四肢部穴位。医生手握肢、尾、耳等基部、向远端捋为泻法,向近端捋为补法,如此反复操作。
医生用掌根部或用鞋底,在穴位反复推移,向远端为泻,向近端为补,来回推为清法,如此反复操作。
医生用两指甲反复掐压某一穴位。
医生用拇指端或掌根部,以缓内力按压在穴位上,反复旋转。用轻缓手法为补,重快为泻(即柔法为补,刚法为泻)。
医生用两指端在穴位上用力捏挤、致局部发热变红色或紫红,黑紫为度。
医生用两手掌根内侧或两手拇指端,由穴位中心向两侧反复分推为泻法。
医生用两手掌根部或两手拇指端,由两侧向穴位中心反复合推为补法。
医生用掌或鞋底拍打穴位
医生用拳击穴位。
医生用手拽拉肢体一定部位。
(1)按摩时间每穴一般一次1~3 min。(2)母猪怀孕期间,不能按摩腹部诸穴。(3)为便利群众,初诊由医生按摩,复诊可嘱畜主依法按摩。1次/d,一般3~4次可愈。
3.1.1 病因本病在严冬早春多发。见于素日圈舍阴暗或垫草过厚,猪体瘦弱卫气不固,气候突变风寒袭表,毛窍闭阻;夏热季节多因腠理疏泄,突遇阴雨浇淋,风邪乘虚侵于肌肤而成外感。
3.1.2 症状初期食欲减退,鼻流清涕,鼻盘无汗,耳尖发凉,畏寒发抖,兼带咳嗽,中期食欲废绝,鼻盘干,无涕或浓稠,气粗舌红津干,耳根皮肤发热,精神萎顿,钻入垫草,粪干或溏,尿少而黄,后期多因失治,正气衰败或变生他症。
3.1.3 治疗初期温散表寒,中期清热解肌。
3.1.4 主穴捋血印、卡耳。
3.1.5 配穴推大椎、三台、苏气、断血。
3.1.6 方义血印、卡耳具有疏通经络,祛风解表的作用;配大推、三台、断血为诸阳转输之道,故可扶阳清热解肌;再佐以苏气,可通导气门,开合皮毛,驱邪外出使邪去则正安。共治22例,治愈17例。
3.2.1 病因平时管理不善,饥饱不匀或食料霉烂酸臭,伤于脾胃,加之猪体瘦弱肾阳衰微,脾胃失运可诱发本病。
3.2.2 症状少食细食或不食,口干津少,苔薄白,体温不高,耳梢发凉,粪呈干球或便溏,久则腹围缩小,毛粗乱,行走无力。
3.2.3 治疗施治原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3.2.4 主穴掐脾俞,推六脉,按三里,合阳明,分中、下腕。
3.2.5 配穴掐山根,捋血印、尾根、尾尖。
3.2.6 方义脾俞、六脉、后三里温运中州,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为主;配山根、血印,佐尾根、尾尖以达通导肠腑,消积健脾之功。共治73例,治愈42例。
3.3.1 病因过食猛食内伤肠胃,使肠腑清浊不分而成食泻,夏天食料不洁,圈舍潮湿,湿热蒸腾伤于脾胃致成热泻;或因寒凉季节气候突变,食饲冰冷凝于胃腑引发寒泻;猪体瘦弱或于病后元阳亏虚,脾阳不振,脾失健运成虚泻。下述为虚寒泄泻。
3.3.2 症状体质衰弱,四肢倦怠,食纳差,舌淡苔白腻,肠鸣泄泻,粪如水状,粪渣粗糙无臭,尿清或少,肢、耳稍凉。
3.3.3 治疗治以温养脾阳,祛散中寒。
3.3.4 主穴推百会、断血,六脉,按三里。
3.3.5 配穴掐山根,捋血印。
3.3.6 方义山根、血印通经活血、扶正祛邪;六脉、后三里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百会、断血可托陷气、壮真阳,使陷升阳回而泄自止。共治67例,治愈51例。
3.4.1 病因圈舍不洁,助产不当,产后母猪气血亏虚,病邪乘虚而入,邪客胞宫遂伤冲任二脉,而致阴虚内热。
3.4.2 症状口红津干,不食,耳根皮肤热而身颤,便干,恶露不净,尿初清而后黄,热甚则尿红无乳,少腹隐痛,卧多立少。
3.4.3 治疗滋阴清热、扶正祛邪。
3.4.4 主穴捋血印、耳根、卡耳。
3.4.5 配穴掐山根,推六脉。
3.4.6 方义血印、卡耳以泄肝胆之湿热,耳根、山根、六脉育阴退虚热。
3.5.1 病因经产猪或高产猪,产前产后营养不良,孕产哺乳精血亏耗,以致肾气亏虚、不能壮骨益髓,致成本症。
3.5.2 症状病初食欲紊乱,产后逐渐瘦弱,食欲减退,口色淡红,精神不振,开始后肢摇晃,日久卧地不起,或后肢不能站立,痛苦呻吟。
3.5.3 治疗治以养血健脾,强筋壮骨。
3.5.4 主穴推三台、苏气、肾门、百会。
3.5.5 配穴掐寸子,捋耳根、追风。
3.5.6 方义三台、肾门、百会、追风为督脉通道,可扶正、和血止痛;苏气以宣肺助肾气;再配寸子、耳根以通经活络,益筋强骨。共治23例,治愈17例。
3.6.1 病因夏秋季节圈闷湿热,暑气熏蒸。多发于营养不良或病后虚弱的猪只。
3.6.2 症状来势骤急,口色赤红,气促喘粗,大汗粘腻,先是胸部一片湿润或呈露珠状,重时头部温高,精神恍惚,肌肉跳动。
3.6.3 治疗先以醒神开窍救脱,继以解郁凉血清暑热治本。先灌十滴水一小匙(10 ml左右),放尾尖血,后在出汗部撤以炉灰,用鞋底推揉至汗落为度。
3.6.4 主穴血印、尾尖,掐山根。
3.6.5 配穴推大椎,捋尾本。
3.6.6 方义血印、尾尖、尾本是机体血行之道,可祛暑解热,醒神开窍,除湿和中;配大椎以加强其清热作用。共治5例,治愈3例。
3.7.1 病因猪吃生菜,圈舍不洁,久不驱虫。
3.7.2 症状体瘦毛焦行走无力,眼膜苍白,口色淡;有时吐泻或咳嗽,粪内带虫。
3.7.3 治疗杀虫驱虫,调养脾胃。先灌驱蛔灵(体重5 kg,一次内服一片,7 d一次,共服3次),服药后按摩。
3.7.4 主穴捋尾根,推中极、阳明、六脉、百会,揉下、中院。
3.7.5 配穴捋血印、推肾门,按三里。
3.7.6 方义下院、中极、阳明,可宣通气血,加强肠胃蠕动;配尾根、六脉、百会、肾门、佐血印、后三里以扶正祛邪,使邪去而正不衰。共治72例,治愈51例。
按摩疗法同针刺疗法作用一样[2],是通过按压体表不同经穴,从而达到“调气” “治神”之目的。即调节经络脏腑之气的偏胜、偏衰,使其从“有余” “不足”等不协调情况恢复至协调状态。中医认为,针刺可以“导气复元” “补虚泻实”。当家畜患虚证时,通过按摩调整了机体、脏腑器官功能的衰退,使之转强。实证时,按摩又可以调整脏腑功能的亢盛,使之归于平复。同时按摩还能使阳气充实,增强机体防卫和抗病邪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