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龙丽
(新疆第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831300)
对牛高热症状疫病而言,典型特征为牛体温大幅升高,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着重确定牛的体温,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出牛感染的具体病症。现阶段,导致牛体温异常升高的疾病相对较多,且普遍存在着发病率、传染率高的问题,因此一旦发现牛高热症状疫病的存在,必须要及时展开具体病症的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
当牛出现高热症状时,可能出现的疾病包括蓝舌病、流行性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具体诊断要点如下所示:
第一,蓝舌病。呈现出40℃左右的发热;食欲不振,鼻腔、鼻镜和口腔充血,且逐步转为瘀血;一段时间后,相应瘀血位置组织坏死、结痂、形成溃疡面;眼结膜充血、肿胀、流泪等。
第二,流行性热。多发于6~9 月蚊蝇活动频繁的季节,病牛突然出现40℃以上的高热,且维持时间2~3d;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呼吸急促,食欲废绝等[1]。
第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感染的病毒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染病后,病牛高热、呼吸困难,同时伴随着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等临床症状。
在进行牛蓝舌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应用抗生素、磺胺等一类药物,同时使用消毒液对养殖牛的身体展开全面性的清洁消毒处理,促使养殖牛的身体长时间维持在清洁状态。在此基础上,需要着重对养殖牛的口腔以及牛蹄实施清洁处理,并保持牛舍干净卫生。牛蓝舌病主要依托对昆虫作为传播媒介,所以在实际的预防过程中,还要展开对传播媒介(昆虫)的消灭。实践中,在夏季,可以每间隔5~7d 选用0.2%除虫菊酯煤油溶液、除虫菊酯干粉0.37~0.75g 与煤油1.8L 混合制成的溶液在牛舍内全面喷洒;选用0.05%蝇毒磷、1.25%马拉硫磷、0.06%氧酸磷(蟀虱敌)在养殖牛身体上喷洒。
对牛蓝舌病而言,其尚未形成相对理想的治疗方法,且其传染性、危害性相对较强。因此,一旦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发现感染蓝舌病的养殖牛,则必须要立即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的相关规定实施紧急且强制性的处理,即对病牛落实无害化处理,同时扑杀所有感染动物,并第一时间安排疫区内以及所有受威胁区域内的动物接种免疫疫苗。
在防治牛流行性热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措施:(1)重点强化养殖管理,定期针对牛舍实施全面性消毒与清洁。(2)重点切断蚊蝇叮咬这一传播途径,在夏季持续性展开灭蚊处理,消除成虫以及虫卵。(3)选用过氧乙酸等酸性药剂定期在牛舍地面上泼洒,对相应病毒的传播起到良好的抑制性作用。(4)重点进行疫苗接种,在4 月中旬安排养殖牛接种流行热疫苗,并在间隔3 周(21d)之后再次接种疫苗,保证疫苗防疫的效果达到理想水平。
一旦发现牛舍内存在养殖牛感染牛流行性热病,则必须第一时间对染病牛实施隔离处理,封锁牛舍实施全面消杀操作,消灭吸血昆虫,避免疫情大范围传播。在牛流行性热治疗过程中,选用安乃近注射液30~40mL、或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0~50mL,也可以应用安痛定注射液50~60mL,针对染病牛落实一次肌肉注射治疗,相应药物的注射频率稳定在每天2 次即可[2]。为了避免牛流行性热的继发性感染,需要投入抗菌药物,即混合青霉素、链霉素、地米、安乃近实施一次肌肉注射,频率同样控制在每天2 次。
目前,针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尚未出现特效药物,因此要着重从预防的角度维护养殖牛机体健康。实践中,需要着重优化牛舍的卫生情况,并及时落实疫苗防疫处理。
一旦发现牛舍内存在养殖牛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则必须要第一时间对病牛实施隔离处理,同时引入对症疗法可控制合并症。例如,在确定存在细菌合并症时,应当投入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物;如发现病牛出现脓疱性外阴-阴道炎和龟头包皮炎,则应当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以减少后遗症。
综上所述,当牛出现高热症状时,可能出现的疾病包括蓝舌病、流行性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出于对维护养殖户经济收益以及牛养殖产业安全性、区域安全性的考量,必须要针对这些病症实施针对性防治。总体而言,结合牛高热症状的常见疫病临床表现判断具体病症,通过着重维护牛舍清洁卫生、定期安排疫苗注射防疫,并在发现病牛后实施隔离治疗,必要时展开无害化处理,以此达到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