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龙,朱 燕
(1.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畜牧发展中心 409600;2.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4000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饮食结构逐渐改善,对牛肉的消费量逐年上升,且增速加快。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已达221.83 万t,同比增加27.7%,与2012水平相比 ,增加了20 倍以上。在牛肉和活牛市场上,刚性需求与养殖市场供不应求,加之牛肉价格是节节高升下,肉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小区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化养殖集中育肥模式占比在逐年上升,催生了北牛南养、活牛跨区屠宰,增加了疫病扩散风险与防疫的难度,带来诸多的隐性风险,因此做好牛场饲养管理和疫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牛场的生存与健康发展。
现阶段肉牛养殖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受饲养人员专业水平影响,饲养方式还是以传统饲喂为主,饲养水平低,营养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肉牛场整群牛统一饲养,统一饲喂“吃大锅饭”,未按年龄阶段、性别、生理状态进行区分饲喂管理,导致不能满足牛的各个阶段生长营养需要;二是日粮的搭配不合理,精、粗、青饲料饲喂占比量模糊,饲料转化率低,犊牛和育成牛的日增重量不理想,造成营养不平衡,出现前胃弛缓、瘤胃臌气、瓣胃阻塞等消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三是饲喂无规律,未“定时、定量、定法、保质”,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生长;四是饲草单一,饲草资源开发与生产加工不足,受季节影响大,夏秋过剩而浪费,冬春又严重短缺,全年草料供应不均衡,牛出现夏长、秋肥、冬瘦、春死现象,造成肉牛产品质量不稳定,制约肉牛养殖效益。
受土地、资金、交通等因素制约,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养殖户建场选址随意,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明显,甚至出现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便混为一体,牛场未修建生物围墙、场门,动物、人员可以随意进出,牛场环境未相对封闭,达不到牛疫病防控要求。牛舍建设不科学,养殖的工艺与设施装备未集成配套,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使用率底,生产成本高,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与养殖规模不相匹配,影响粪污处理、还田利用的效率,加剧对养殖场周边环境卫生的污染,制约肉牛养殖业的发展[1],管理未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环控卫生差,生产效益低。
由于地方品种的肉牛近亲繁殖,未严格选育,提纯扶壮,杂交后代良莠不齐,良种化程度低,造成生产周期长,胴体重小,饲料报酬底,生产效益差。母牛饲喂周期长,现在养殖户技术缺乏,母牛饲养管理不当,导致母牛长期不发情、屡配不孕、繁殖性能低下,犊牛成活率低,给养牛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导成当地牛源供应不足。所以,绝大多数养牛户不愿采用自繁自养模式,而是选择“北牛南运”跨区域购买架子牛单纯育肥模式,加重了全国牛场卫生防疫的成本和难度。
因饲养人员生物防控意识差,饲养管理差,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环境卫生差,未按程序进行免疫,废弃场、病死牛未规范处理,牛的保健措施不到位,造成疫病发生率增高,影响经济效益。
聘请优秀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加大与畜牧龙头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专业化的团队合作,请专家团队到场,对饲养管理、饲草种植与加工、疫病防控、现代化手段应用等方面做技术指导,强化全体职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饲喂的肉牛按不同年龄段、性别、生理状态分群饲养,日粮中的青、粗、精等饲料的搭配,应满足牛的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求,饲料的适口性强、饲草饲料多样化、易消化,保证量与质要求,有条件的尽量采用全混全日粮(TMR)饲喂方式。如犊牛出生尽量在1h 内喂上初乳,确保健康;哺乳犊牛可及早放牧,补喂植物性饲料,促进瘤胃机能发育;生长牛日粮以优质牧草、干草、多汁的粗料为主,精料为辅;育肥牛则以高精料日粮为主进行肥育;对繁殖母牛妊娠期要特意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补饲以保证胎儿后期正常的生长发育。
立草为业,饲草加工多样化。俗话:“要想牛养得好,草要种得多”,着力加大青贮玉米、饲用甜高粱、黑 麦草等优质饲草种植和高效宜机化栽培。建立起种草养牛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推行“粮草轮作、多元结构种植”模式,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增加饲草多样化生产。综合利用各类农作物,采用青贮、氨化、铡短、粉碎等方式加工调制 ,将种草与贮草结合起来,实现饲草全年均衡供给。
新建肉牛养殖场,选址、规划、布局,应本着有利于防疫、便于饲养、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场区小气候、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等原则进行建场,并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场区与环境相对隔离,场区内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各个功能区完全分开,布局合理[2]。
坚持自繁自养有利于防止带入外来疫源,如果确实需要引种,应事先做好相关疫病检测工作,防止购入病牛和隐性感染牛。在引种时,应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本赞等优良肉牛品种。良种牛到场后,做好应激处理,单独隔离饲养60d,按既定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确定无疫病后,才可混群饲养。采用“良种良法,优种优育”科学的饲喂管理母牛,应用繁殖控制技术与冻精改良技术,做好杂交繁育工作,提高能繁母牛繁殖率。做好犊牛饲喂管理,适时补料、断奶,提高犊牛的成活率与培育质量。
规模化牛场疫病的防控,需要完善生物安全体系,自觉封场,减少对外交流,防止养殖场以外有害病原进入养殖场,有效阻止疫情传入和扩散。
2.5.1 防止养殖场以外有害病原进入养殖场
减少工作人员进出场区的频率,工作人员进出场区要洗消,禁止无关人员进出场区,车辆进入场区前进行二次洗消,场区内不得饲养犬猫鸡鸭鹅等动物,做好流浪犬猫、鼠蝇蚊等的防范和驱除,实现场区相对封闭的管理。
2.5.2 严格执行科学的消毒程序
规模化牛场的管理人员在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科学的消毒程序,时刻做好对人员、车辆、物资、饮水、牛舍、周边环境的消毒卫生工作。消毒工作要从牛的生长阶段和季节、消毒对象等因素考虑,进行科学选择消毒药,用合理的方法开展定期的消毒,达到消毒目的。规范养殖场中废弃物、病死牛的处理与利用,在收集、转运过程应由专人负责做好无害化处理,提升规模场整体环境卫生,促进肉牛健康养殖[3]。
综上所述,规模化牛场采用科学饲养管理,建立健全生物防控体系,控制环境卫生,规范生产管理,按程序进行免疫,合理保健用药,消除防疫中产生的错误观念,提高饲养水平,对于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