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678000)
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控制基层畜禽疾病。一方面,基层畜禽防疫对于养殖业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另一方面基层防疫工作在改善人们的食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对我国部分依靠养殖的地区至关重要。
首先,做好基层畜禽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其次,很多人畜共患病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搞好基础畜禽防病工作可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同时减少或避免许多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再次,基层畜禽养殖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家庭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
基层畜禽饲养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散养农户,无法深入了解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部分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养殖技术,采用落后的养殖管理模式,无法积极开展疫苗接种作业。面对基层检疫官员的提议,他们往往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层饲养人员缺乏良好的防疫意识,从而导致基层畜禽疫情防疫工作严重滞后。
首先,不科学的养殖模式会大大增加畜禽疾病的发病率,许多基层散养农户将畜禽混养,造成很多畜禽疫病交叉感染,严重地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散养农户甚至会将家里霉变或者过期的饲料拿去饲喂家畜家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其次,圈舍的建造不合理,通风条件不符合规范标准,畜禽舍的卫生严重不达标、大大增加了畜禽感染疾病的可能性[1]。
基层畜禽防疫项目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当前民生检疫资金不足,相关机构无法积极更新检疫设施,基层检疫人员明显不足。基层畜禽质量与畜禽疫病防治成效难以保证。
由于部分地区基层防疫人员没有相应的培训机会,知识体系无法升级,专业技能水平无法提升。在开展防疫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异常等不良问题,影响基层防疫工作的实效。一些领域劳动力结构不够合理,老龄化问题严重,无法快速学习和掌握高级技能。
畜禽防疫工作,重在一个“防”字上,要让基层畜牧业健康发展,基层养殖户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养殖技术,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防疫技术知识。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农村散养户文化水平低,既不具备科学的饲养技术,更不具备科学防疫技术,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散养户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学会科学养殖、科学防疫。在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基层兽医的防疫工作,明确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人员的价值。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加深基层畜禽检疫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整体防疫水平。
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模式首先需从畜牧场规划开始进行,畜牧场选址、畜牧场工艺设计、畜舍的设施与设备、畜牧场生产中的污染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其次是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制度的建立。再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防疫机制。
由于基层畜禽疫病防控项目必须有资产才能取得更有意义的成果,因此应尽可能增加对基层畜禽疫病防控项目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主要需要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兽用动物检疫机构要切实增加兽用动物检疫研究经费申请,国家把防疫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二是基层畜禽动物检疫工作相关部门积极投入资金,助力疫情防控。
基层防疫一线工作的队伍是基层畜牧兽医综合保健中心,是防疫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对基层防疫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得到全面提升,让防疫人员了解可靠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作业程序。此外,要不断完善管理计划,遵循管理制度,建章立制,勤政廉洁。
基层畜禽疾病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畜禽防疫人员在开展防疫工作时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科学防疫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关部门要根据防疫工作的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于防疫工作,缓解防疫人员的工作压力,高效开展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