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夫人被赐死的原因解析

2023-01-05 20:03谭良啸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怨言郭氏曹丕

谭良啸,胡 斌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四川 成都 610041)

一、甄夫人与曹丕的恩爱岁月

在袁、曹争战中,袁绍的中子袁熙去幽州,留妻子甄夫人在邺城伺候婆婆刘夫人。邺城被攻破,曹丕进入袁绍府邸,见“姿貌绝伦”的甄氏,“称叹之”,便纳为妇,夫妻度过了一段恩爱的时光。

(一)甄夫人的绝世美貌吸引了曹丕

曹丕掠甄氏为妻,《三国志·甄皇后传》的记述简略,曰: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1]160

注引史料则详细记述了曹丕惊异于甄氏之美,强纳为妻的过程。本传注引《魏略》曰:

文帝入(袁)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1]160

又注引《世语》曰:

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1]159

曹丕被甄夫人惊世绝伦的美貌深深吸引,不管她是否已嫁有无丈夫,作为战利品,便强占为妻,曹操也欣然同意。孔融以此曾嘲弄曹操。“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曹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2]曹氏父子俘获他人之妻便随意霸占、赠与,谨守礼教的孔融实在看不惯,故而出此言。

(二)甄夫人知书达理,贤良不嫉

甄夫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喜好读书习文。史书称:

后自少及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曰:“此岂女人之所观邪?”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1]159

甄夫人不仅美貌,而且知书达理,清醒知道在乱世中如何为人处世。

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余岁,白母曰:“今乱世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1]159

甄氏有爱心,不仅施恩惠给亲族邻里,更懂得关心体恤家人,谦和恭敬寡嫂,慈爱侄子。

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与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1]160

史籍资料表明,甄夫人自幼倾慕古代贤女,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是一个贤淑而有爱心的女子。

(三)与曹丕两情相悦,恩爱有加

对于这样一个知书明理、有见识、有爱心的绝世佳人,曹丕自然满心喜欢;况且他从小酷爱文学,有才华,与欲当“女博士”的甄氏,可以谈文论诗,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夫妻缠绵之外还可常常一起作诗唱和,何等惬意。

在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女人作为战利品命运任人摆布。如今成为曹家儿媳又受到宠爱,甄夫人经历了惧怕、不安、顺从,到心满意足、真情献出的过程。二人结婚时曹丕才18岁,甄氏已是23岁的少妇,有着情爱的经历,对才华横溢、年轻体壮的小丈夫爱意满满,百般温存。因此,婚后二人卿卿我我,恩恩爱爱,两年后就有了儿子曹叡,后又生下女儿。甄夫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贤德的甄夫人被赐死

甄夫人与曹丕的恩爱保持了多久,不得而知。曹丕在曹昂战死后成为长子,常常随父征战,甄氏则留在邺城。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后,又很快陷入立嗣之争,直至他为王称帝,史书才有甄氏的信息。《三国志·甄皇后传》曰:

(曹丕)践祚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辛,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1]160

对于甄夫人之死,《三国志》就用这样两句话,说她因曹丕宠幸多人而很失意,于是有怨言被赐死。这说法难以令人信服。清代学者梁章钜指出:“《志》盛称甄后在室之孝友,裴注所引亦具述后之贤明不妒,乃忽以怨言赐死,前后未免不相应。”[3]的确,甄夫人曾劝说曹丕多纳小妾,怎么会因吃醋嫉妒而生怨言呢?况且她为人处世贤明大度,史籍资料对之记载甚详。《三国志》此说前后矛盾。

(一)甄夫人宠爱丈夫,贤明大度

甄夫人受到曹丕宠爱而不骄横,对待曹丕身边的小妾宽容大度,毫无吃醋嫉妒之心,而且还多次劝说曹丕多纳妾多生子。本传注引《魏书》记载说:

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于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愿重留意!”帝不听,遂出之。[1]160

她对得宠的小妾“劝勉”,对失宠的“慰诲”,对被驱赶的则“流涕固请”留下;由于自己没有再生子,还常劝曹丕“广求淑媛,以丰继嗣”。这是何等贤惠、宽容、善解人意的妻子啊!怎么会因曹丕宠幸多而失意大发怨言呢?

(二)甄夫人被婆婆夸为“孝妇”

甄夫人对婆婆卞氏孝顺,真心关切,通情达理。本传注引《魏书》记载曰:

(建安)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皇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左右骤以差问告,后犹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动,辄历时,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忧愈甚。后得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欢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余日即差,不当视我颜色乎!”嗟叹曰:“真孝妇也。”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1]160

她的真情,她的贤德,令婆婆卞氏感动流泪,禁不住夸她是一个孝顺的儿媳。

(三)曹丕的荒淫无度引发忧怨

《三国志》用“愈失意,有怨言”来表述甄夫人在曹丕宠幸大量嫔妃之后,因越来越感到失宠而产生怨言。这是误解。甄夫人是一个有教养而宽宏大度的女子,不会因曹丕在性爱上的多多益善而产生越愈失宠的情绪,进而积怨吐槽。那么她的怨言是因什么而产生的呢?是甄夫人对丈夫的爱看到他淫乱无度而产生的忧虑、埋怨。

曹丕在甄氏之外有多少嫔妃小妾,应该是数以百计。《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提到,为他生儿子的有李贵人、潘淑媛、朱淑媛、仇昭仪、徐姬、苏姬、张姬、宋姬(无名分者称为“姬”)等7人,没有生儿子的未入传;还有其它传记资料提到的有阴夫人、柴夫人、任氏,还有献帝献上的两个女儿,有5人。他继位后,在曹操后宫嫔妃五等的基础上又增加五等,即在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外增加贵嫔、淑媛、修容、婕妤、顺成、良人。这十等小妾的配员无定数,随心所欲。而且,他在曹操死后还立即把父亲的嫔妃全部接管,拿来享用,这又是以数十上百吧。母亲卞夫人在他生病去探视时,发现他这一淫乱行径,大为震怒,痛斥他该死,是“狗鼠不食汝余”[4]之人。所以,曹丕的嫔妃小妾难以统计,绝不会少于三位数。

甄夫人作为妻子,虽然曾鼓励他多纳妾生子,但是看到数以百计的美女夜以继日地围在他身边,看到他强壮的身体每况愈下,元气日丧,能不担忧?能不忧虑?能不有所埋怨、规劝?这不是怨言,这忧虑这埋怨传递出的是甄夫人的惜爱,是她规劝后的无奈。而继帝位后的曹丕利令智昏,得意忘形,对甄夫人的爱意已完全没有了感觉,反而认为是她失宠后生出的怨言,因而大怒,报之以无情的怨恨。

(四)甄夫人的《塘上行》

曹丕与甄夫人婚后常年在外,随父东征西战,甄夫人留在邺城抚养儿女,没有随行。他有时回到邺城则和文友宴饮赋诗,观赏歌舞,通宵不归。甄夫人是一个知识女性,通情达理,丈夫不是出征就是会友,常常不在身边,她理解;在外、回家都常常和侍女、小妾厮混,她也理解。但天长日久她也不免感到孤寂,产生愁苦;眼看昔日的恩爱情感逐渐逝去,她无比怀念,进而产生幽怨,也是情理中的事。于是,她作《塘上行》倾述自己的情感,没想到这更加激怒了曹丕。

《塘上行》曰:

蒲生我塘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5]70

诗的词语直白明了,哀婉凄切,满满的思君念君之苦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甄夫人的独愁、苦悲,希望曹丕不要“弃捐素所爱”,何罪之有?而大诗人曹丕没有从《塘上行》中读到妻子表达的挚爱、思念、愁苦,反而认为是甄夫人在埋怨、在谴责他移情众嫔妃,不由得恼羞成怒,予以加害。一心想排挤甄夫人而上位皇后的宠妃郭氏,也趁机煽风点火,于是曹丕派出秘使持诏书赐甄夫人死。

三、甄夫人冤死,曹丕、郭后难逃罪责

甄夫人被赐死,不是因她的怨言,那是什么原因呢?《三国志·郭皇后传》说:“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注引《魏氏春秋》进而曰:

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1]167

而《资治通鉴》的记载则加了一句“郭贵嫔谗之”,曰:

及即帝位,安平郭贵嫔有宠,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谗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6]

史籍传递出的信息说,甄夫人被赐死,是由于郭皇后得到宠爱的缘故。真正的原因是曹丕的无情无义,加之郭后受宠后大进谗言。所以甄夫人被赐死的罪魁祸首是曹丕,郭后则是帮凶。

(一)郭氏得到曹丕宠幸的原因

郭氏比曹丕大两岁,史书没有称赞她年轻漂亮,她受到曹丕宠爱是因在立嗣之争中她常出谋划策,帮助其上位,立下功劳。

郭氏出身官宦之家,年幼时表现奇异,被父亲以“女王”为字。不幸父母早亡,她在动乱中沦为女奴,曹操为魏公时将她选入曹丕宫中。史称:

(郭)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祚,为贵嫔。[1]164

郭氏有智慧有心计,常常出一些好主意,曹丕能成为继承人,她起了很大作用。曹丕是个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之人。他继位后论功行赏,一大批帮助他继位的臣僚被封爵升官,所以郭氏也因功被封为夫人,与甄夫人平起平坐。郭氏从没有名分的侍女小妾一步登天,得到宠爱,而甄夫人失宠,被冷落。

(二)郭氏的进谗加害

郭后的强项不是年轻貌美,而是“有智数”,极聪明,有心计。作为侍女,在曹丕身边她观察到在立嗣之争中曹丕的艰难处境,体察到曹丕最需要的是什么,于是常常在曹丕无计可施窘迫之时,施展温情,去献媚献策,并且往往于事有所补益。这令曹丕大为满意,所以即王位后立即将她从一个侍女提升为夫人,称帝后又升为贵嫔,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了。

夫人、贵嫔可以几人并列,而皇后就只能一个人独享。聪明的郭氏对此十分明白,她为了皇后之位如何进谗言诋毁甄夫人,挑动曹丕厌弃甄夫人,详情史书没有记载,只说“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把郭后谗言迫害甄夫人之事表述得委婉、隐晦,这应该是史家的曲笔,是在回护。然而《魏氏春秋》对甄夫人入殡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做法则载之明确。这一十分过分的行事,是曹丕的主意还是郭氏的主意,已经不得而知;应该是曹丕的默许、认同,郭氏的怂恿、参与吧。这从曹叡继位对郭后的态度中得到证实。郭氏如此对待甄夫人,表现出极强的嫉妒和仇视心理,何以如此史书也没有记载。大概是相貌平平的郭氏嫉妒甄夫人的美貌,大概是贤淑仁德的甄夫人在后宫的好名声常常使侍妾身份的郭氏脸面扫地而激起的仇恨。

(三)曹丕的绝情寡义

甄夫人被赐死,入殡时受到非人的对待,曹丕难辞其咎。

曹丕继王位时没有立王后,登基后就不能不册立皇后了。立后的传统是以正室嫡妻,曹丕也是遵照嫡长制立为太子的。所以,虽然他早已移情身边年轻貌美的妃子,特别偏爱郭氏,称帝时把她从夫人再提升为贵嫔,一心要推其上位,但是他不敢违背礼制陈规,虽然心有不愿然立后还应当是甄夫人。然而,通情达理的甄夫人把这些看在眼里,心中自然明白是曹丕在做戏。于是,她以“愚陋”“寢疾”为由拒绝了。

《三国志·甄皇后传》注引《魏书》曰:

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长久,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今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1]161

甄夫人态度诚恳而坚决,拒绝接受皇后之位,而且强调应“登进贤淑,统理六宫”,暗指郭氏不合格。而坐上皇帝宝座的曹丕洋洋得意,没有想到甄夫人如此扫兴,竟然讥讽自己对郭氏的宠幸,心中顿生怨恨。有人又献上甄夫人的《塘上行》,诗文表达的哀愁、思念,不但没有感动曹丕,反而激起他的怒火,认为甄氏在埋怨,在谴责他;郭氏遭到贬斥,也趁机煽风点火,于是曹丕派出秘使持诏书赐甄夫人死。

有资料说曹丕曾产生后悔。他遇见善占卜的周宣,问:“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周宣回答:“天下当有贵女子冤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1]810此记载的可信度很差,如果曹丕一度问心有愧,就不会发生甄夫人入殡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惨状。

甄夫人只是想唤回夫妻曾经的情感,只是避开后宫争宠的纷繁,竟无辜被赐死,真是冤啊!明人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中评价曹丕德绩品行时特地指出:“甄后塘土,陈王豆歌,损德非一”[5]67,谴责他因《塘上行》赐死甄夫人这一缺德寡义的行为。

四、甄夫人儿子的追责与报复

甄夫人的儿子曹叡,聪明孝顺,17岁时母亲被赐死,曹丕将他交付郭氏抚养。他23岁时继位,称魏明帝。曹叡对生母的死非常痛心,即位后“追谥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并专门修建供奉祭祀的神庙,后来又下诏令甄夫人的神庙永远享受祭祀而不撤毁。后又改葬母亲于朝阳陵。史称,他经常梦见母亲,“帝思念舅氏不已”,对甄夫人一族的父母侄子都一一关照。

曹叡对于母亲被赐死,一直耿耿于怀,知道此事与郭氏有关,于是多次追问详情。《三国志·郭皇后传》注引《汉晋春秋》曰:

帝(曹叡)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1]164

郭氏是何等聪明、狡黠的人,对于曹叡的追问,以“先帝自杀”一句话,把责任完全推给死去的曹丕,进而指责曹叡说,怎么可以向死去的父亲追责报仇?怎么可以为前母而枉杀后母?句句话都问得顶心,搞得曹叡又尴尬又气恼,于是常常给郭后脸色看,处处刁难她,直至逼得她忧郁而死。史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又以曲笔记载这一史实。而本传注引《魏略》说:

甄后临没,以帝(曹叡)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谗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1]167

郭氏一死,她谗害甄夫人、使其“不获大敛”之事被披露,她迫害甄夫人一事得到坐实。当曹叡从李夫人处得知母亲被害及入殓时的惨状时,哀伤痛哭,就“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将郭氏如法炮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入殡,以解心中之恨。这真是一报还一报。

甄夫人不是因曹丕宠幸多人感到失宠而心生怨言,《三国志》的表述是误解,是史家的曲笔。她作为一个贤妻良母孝媳,怨言是出自因曹丕的荒淫无度而产生的担心、忧虑,是出自因曹丕的薄情寡义而产生的悲哀、绝望。她的怨言都是因为曹丕抛却夫妻情感引起的,是因为她对丈夫深沉的爱而产生的。

甄夫人被赐死,是曹丕喜新厌旧、绝情寡德的品德所致;是郭氏用尽心机为取得皇后之位而大进谗言所致。面对曹丕的绝情无义,甄夫人心中自然满是凄楚;她倾诉哀愁的诗章,没有唤醒曹丕已淹没的情感,而是换来赐死的诏书。美丽贤德的甄夫人含冤而死,死不瞑目啊!

猜你喜欢
怨言郭氏曹丕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太皇太后要跳楼?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征友启事
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给曹丕的建议
人体物语
倾情倾度 倾色倾声——曹丕《燕歌行》解读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怎样使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