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波,孙 丽,张可精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8)
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试点工作的开展,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在1+X证书试点取得成果基础上,国家先后4次发布试点1+X证书遴选结果[2],并重新建设1+X证书门户网站,为1+X证书制度在职业技能培养上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有关1+X证书制度的研究成果数量逐渐增加,并于2021年达到高峰[3−4]。
工程造价专业综合性较强,1+X证书制度的试点影响着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目前针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1+X证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才培养、课程改革、课证融通等方面,有关实证探究、成果分析的研究相对比较少[5]。本文分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培养路径,并对1+X证书制度下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成效进行分析,从而推进1+X证书制度在高职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中的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正确认知1+X证书制度对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切实发挥1+X证书制度在工程造价专业育人中作用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职院校对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理解与认知不够全面,导致1+X证书所考核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识图和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的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实施方案。1+X证书制度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作用未完全显现。
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对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要求和诉求不够清晰,没有明确提出该制度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导致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师生对1+X证书制度的了解不够透彻,影响和制约1+X证书制度育人效能的发挥。
部分高职院校师生将1+X证书所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局限于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其他土建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制约和限制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提升。
部分高职院校认为1+X证书制度即要求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提高证书考试通过率即可,弱化和忽视了1+X证书制度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育人的导向功能。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要求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要求存在较大重叠,影响和制约着工程造价专业属性所要求的专业技能特征。
部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专业技能与1+X证书所考核的专业技能在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职院校一般都有校本特色的专业技能认证标准,部分院校虽然与行业协会或区域内行业组织在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认证标准上有一定的共识,但与全国性行业企业之间专业技能认证存在明显区别,从而影响1+X证书制度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专业技能标准不统一,1+X证书制度不能够完全融入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全过程,影响学生考证和日常专业课程学习的安排,不利于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多数职业院校制定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不固定,与行业企业人才技能认证标准要求不一致,不利于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支撑。从全国高职院校来看,高职学生参与的职业技能大赛一般为官方和社会性质两类。由于官方职业技能大赛难度较大,高职学生大多参加社会性质职业技能大赛,这对促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有积极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社会性质职业技能大赛往往考核学生某项专业技能,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考核不足。社会性质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多为建筑信息模型类,与1+X证书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不能全面反映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如果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热衷于社会性质职业技能大赛,则教师不能够集中精力研究1+X证书制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不能全面掌握1+X证书所要考核的专业知识。
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1+X证书制度育人模式认知程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X证书制度育人作用的发挥。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某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于1+X证书制度育人模式内涵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不重视1+X证书制度育人导向作用的发挥。部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对1+X证书所要考核的知识点掌握不够,影响了课证融通渠道的畅通。
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定位是推动1+X证书制度育人正向作用发挥的关键[6]。首先,高职院校领导是1+X证书制度的推进者和决策者,对于1+X证书制度的试点和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领导要明确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培养方向,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对1+X证书制度的认可,促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次,负责1+X证书开发和考核的社会组织适当扩大证书考核内容覆盖面,明确工程造价专业技能不仅是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识图和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还要凸显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实现专业知识自我更新和技能提升的意识。
最后,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1+X证书制度实施的引导和管理,对于1+X证书制度育人模式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1+X证书制度实施规则,发挥1+X证书制度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聘请教育专家和行业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在不改变工程造价专业属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1+X证书考核标准,使两者一致。同时广泛征集相关人员的意见,对于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与解决,促进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1+X证书考核标准完全融合。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明确专业技能学习的路径和方向。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不但要明确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统一的考核认证标准,而且还要考虑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自身特色,对人才培养特别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进行全面评估[7]。
为发挥1+X证书制度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合理组织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参加社会性质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领导充分调研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和符合学校客观实际条件的职业能大赛激励标准。高职院校认定哪些社会性质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参加,哪些社会性质职业技能大赛不可以参加,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提升专业技能提供平台。高职院校约束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参加非专业性质的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1+X证书制度的宣传力度,既要充分利用院校网络媒体,还要积极组织领导和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提高其对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将1+X证书制度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同时,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对1+X证书制度试点的重视程度,组织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学习1+X证书制度实施方案,同时及时了解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对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1+X证书制度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最大化发挥其育人效能。
针对某高职院校1+X证书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实践,开展问卷调查,95%的学生认可1+X证书制度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对课程设置、教学和实践安排等都有比较高的满意度。
目前,国家批准了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1+X证书。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将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1+X证书试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满足未来数字化建筑人才的需求。
1)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数字化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紧跟时代发展。为满足1+X证书试点需要,该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充分调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法治精神和工程预算文件编制能力,科学优化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学生考取1+X证书比例在95%以上,基本上具备了直接上岗的能力。
2)课程融通体系初步形成。该高职院校1+X证书考核内容将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相融合,设置识图类、施工技术类、计量和计价类等课程,培养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识图、施工、计量和计价等专业技能,形成了核心技能培养和证书考核相融通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1+X证书制度,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广阔。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爱好,自主选择1+X证书,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1+X证书制度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增强了职业能力。
由某高职院校实践可见,1+X证书制度可促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培养目标的实现。1+X证书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路径,使高职院校重新认知了专业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推行和实施1+X证书制度是一项长期且综合的系统工程,需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在总结试点各阶段经验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专业教学实践。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供需结构情况,高职院校邀请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工程造价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统一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搭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培养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