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阳红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导致学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而图书馆现代化管理能够保证管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互联网产业拓展,以及物联网和数字电路的产生,也为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助力。传统图书馆是为了存储提供给学生的文献的场所,方便学生进行资料查阅。而现代高校图书馆不仅能够为学生培养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提供文献资料,还能提供学习场所、公用电脑等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难度,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势在必行,管理人员应该全面考虑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图书馆存在的弊端,加大管控力度[1]。
互联网背景主要是以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概念作为参照,所谓的“互联网+”概念是将互联网技术与行业内某一传统领域相互融合,让行业内的产品或技术具有互联网优势,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创新,提高传统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帮助行业适应时代发展,让企业在市场中具有新型竞争力。当今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建设靠拢,“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倾向于信息化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信息化管理也将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所谓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到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优化图书馆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让图书馆高效率地完成信息获取和传播,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图书资源共享。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大部分高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
目前,高校图书馆趋向于全面化发展,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渠道,还能方便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多数高校在图书馆内设置自修室,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利用率低的情况。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将互联网快捷高效的优势引入到管理中,有利于管理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数据库技术为学生信息管理和图书管理提供便捷的管理工具,方便人员对违规占座的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在图书管理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图书资源,丰富学生课外图书来源,全面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3]。
随着近年来人口增强和教育事业的普及,越来越多高校进行了扩招,这就导致原有的基础设施开始紧张。传统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由于技术有限,在很多管理环节上出现漏洞,导致管理过程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很多学校对于图书馆管理不够重视,相关制度较为松懈,管理员专业技能不高,自身素质较差,导致图书馆管理工作落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更加人性化,能够为图书管理人员提供便捷服务,管理员不需要时刻巡查,仅依靠信息平台获得反馈即可,管理人员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就能够掌握图书的借阅情况,从根源上简化了借阅和归还手续。
传统图书馆借阅模式繁琐,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到现场借阅,需要在大量的图书资源中寻找目标,如果理想目标没有库存,就浪费了大量时间,如果找到就需要进行复杂的借阅环节。久而久之,由于学生的惰性心理,图书借阅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减小。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借阅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除了图书馆内部管理系统外,还有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借阅公众号和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平台,这些软件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借阅或预定,并且不需要实地查找书籍位置,信息化管理能够将图书的准确存放位置传递给学生,这样能够增加学生获取图书资源的途径[4]。
传统的借阅环节中,需要师生在借阅处进行登记,领取借阅证或其它形式的纸质凭证来借取相关文献资料,如果师生借阅凭证出现被弄丢、损坏等问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不仅如此,还会给图书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师生借阅基数较大,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纰漏,师生信息很容易泄露。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保密措施,相关系统访问权限,只有管理员通过密码才能访问,互联网技术更加注重安全,其内部加密算法能够防止信息被外界获取。同时,管理员后台可以清晰查看借阅记录和借阅时间以及师生具体联系方式,未按规定日期还书的师生,可以降低其信用记录,并且可以根据制度索要赔偿,讲求有据可依。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完成率不高,甚至一些高校并没有考虑实现信息化,这就导致图书馆内各项资源很难被高效利用。由于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观念守旧,且没有真正理解信息化概念,他们对信息化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改进过程,信息化设备投资量大,回报率低,所以大多数学校管理人员不愿意去创新、改革。另外,他们认为互联网时代下学生会利用手机软件等移动产品进行资料搜索,很少有学生进入图书馆进行文献查阅,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不必要的。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缺少信息化发展概念,图书馆在招聘过程中对于人员选拔的制度并不严苛,对学历、素养等能力要求并不高,大多数高校管理员由退休干部、青年教师家属等成员组成,他们的思想观念过于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掌握新技术上存在很大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创新机制,所以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目前,各个高校对于图书馆管理依旧以传统管理制度作为约束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管理制度不适用于信息化图书馆。另外,高校管理过程中没有认清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图书馆作为学校单独的分支结构,没有可以依据的细则和标准,导致图书馆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性。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具有相关软件和硬件作为技术支持,才能够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由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且种类复杂的硬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进,例如用作位置识别的条形码应用数量就需要成百上千个。对于软件来说,大多数设计人员没有从事过相关管理工作,所以设计出来的系统过于片面、功能实现并不完整。
高校需要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能够解决传统管理上的弊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质性的帮助。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能够避免出现数据管理遗漏等问题,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便利、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校领导需要改变传统服务思想,深入探究信息化建设内涵,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革重要性。图书馆信息化更能顺应当前时代潮流,管理人员和校领导应该严格分析学校实际情况,明确校内图书馆的自身优势,精准定位,加强优势建设,弥补弊端,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管理人员是图书馆内日常事务的协调者,他们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养和专业技能。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创新能力较差,所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人员的综合培养。一方面,可以从人才选拔上入手,学校需要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管理人员更趋向年轻化,在考核过程中需要从专业能力、信息化认知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综合考量,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人员的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思想培训,请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向他们传递服务意识、建设意识等思想,管理人员内部可以定期召开分享会,相互交流,分享经验,避免错误在未来发展中重复出现。
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高校应该进行充足的资金划分,将资金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高校每年应该对图书资料进行汇总,及时添加必要书籍,一些科研类刊物需要定期更新,确保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科研技术。另外,信息化建设当中也需要具备充足资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保障,信息化平台需要管理人员定期维护和升级,对消息记录进行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要确保相关移动软件更具有人性化。必要时研发或购买创新型软件,要注意相关硬件的更新和维护,确保软硬件配置能够跟上时代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师生由于课业任务繁忙,所以能够沉浸在图书馆的时间并不多,而图书馆大多数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图书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拓展定制化服务范围,为校外人群单独建立数据库,单独为校外人员设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为校外人员读书提供便利,高校可以以此作为公益项目向社会传递温暖。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可以让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并且及时提出意见,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高效处理用户提出的问题,当用户给予评价时能够方便管理员全面了解图书馆内部出现的问题,能够方便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质量,也能够提高图书馆整体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代表着国家发展的进步,信息化代表着综合国力提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为了保证图书馆资源能够高效利用,学校应当给予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定制专业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条例,辅助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图书馆构建,增加图书利用率,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