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丽
(安徽省胸科医院,合肥 230022)
科学管理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石,是提升医院竞争优势的要素。医院需要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加强重点学科内涵建设,增强医院运营优势,扩宽医院发展格局,如此才能够在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其一,可提升医院内涵建设价值。学科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重点打造一批医学重点学科可提升医院影响力、医疗水平、患者满意度、医疗人才团队建设水平,使其拥有特色鲜明的诊疗技术,具有更好的科研条件。学科建设可体现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需提升优势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内涵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提升,为带动其他学科建设提供帮助,这对发展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可加强医院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能够展现医院的实力,发挥医院专业优势,培养优秀人才,推动临床技术创新,为医院打造品牌,进一步带动学科进步,提升医院效益和竞争力。要加强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形成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晋升模式,这对调动人才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其提升综合实力,促进人才团队临床医疗技能水平的提升。要提升人才团队职业道德,强化其医疗责任心,使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发展其科研能力。
其三,可加快医院科研发展速度。医学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科研的进步,应加强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形成更具优势和品牌效应的重点学科,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及医学科研中心,使之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其他学科建设发展,使人才梯队结构更合理,科研体系更先进,这对医院的医学科研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可将发病率高、医治难度大的学科作为医院重点学科来建设。将重大疾病的诊治研究作为重点内容,研究项目成果要注重指导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选择关键技术、专业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将质量和效率作为重点学科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维护医院合法权益。要针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给予更多的奖励,对未达到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的科室,给予人员技术资源帮扶,督促科室制定科学的改进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对于重点学科建设,要做好资金、技术、人才的多面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专业化人才,选拔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对青年医务人员加大培养力度,注重打造职业素养高和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梯队。
医院对技术能力强、前景好、病源广的科室,从人、财、物、绩效各项资源配置方面入手,提升学科能力,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自筹配套资金投入,给予学科建设政策支持。重点关注以战略为导向的成本管理,管控好临床治疗成本,推行绩效考核机制,对重大贡献的团队给予更多的支持。
科研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对医院学科建设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尽快修订、完善各类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方法,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质量。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发布一系列的科研办法,制定学科建设的关键实施方案,使科研能够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科研人员激励条件,突出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业绩,注重科研价值,提高临床科研人员的热情。医院可组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组,邀请专家作为咨询人员,院长作为组长,支持学科建设,促进重点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能力提升项目须业财融合综合施策,基于DRG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运营管理评价指标。项目组定期对各类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年初下达分科室绩效指标年度目标值,年终考核兑现,据此设定下年度改进目标,具体指标如下。质量效率:重点考核CMI值、低风险死亡率、平均住院日、时间指数、手术占比。降低成本:财务部科学测算,形成年度预算目标值。重点考核费用指数:住院次均费用、耗材占比、药占比。引导激励:提高胸外科三四级手术绩效新增手术室、麻醉科手术台次补贴等手术类工作量的激励;根据年度成本控制,新增绩效奖惩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跟踪评价包括:临床科室医疗数据、大外科手术情况、病案归档率情况、三甲创建情况等。推动科研发展,要进一步整合科研,组建高水平的检验、病理等临床实验室,开展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引进高端临床科研人才和医疗技术人才时,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来吸引外部人才加盟。
医疗安全和服务能力评价包括:医疗安全、降低低风险组死亡率、提高消毒容器满载率、无菌合格率。重点考核低风险组死亡率。
服务能力评价包括:提高胸外科各科室术前、术中、术后检查诊断的精准治疗效果,优化病种结构。重点考核CMI值、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标。
为了尽快落实科教兴院的目标,通过科研与医院的相互促进发展,积极整合现有科研资源,尽快成立相应的科研实验中心、重点专科实验室、肿瘤介入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及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等基地。要积极提高科研设备配置质量,完善各类科研设备仪器,要组织好相应的定编定岗工作,明确划分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借助个人定期回国工作、兼职PI等途径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保障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积极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为每个重点学科配备研究人员,与学科带头人共同做好科研工作,实现学科建设的稳定发展。通过建设科研平台,为医院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这对保障科研课题开展的稳定性、促进重点学科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充足的科研资金经费是科研工作开展的基石,各科室在申请可用资金经费时,医院应保证科研资金到位,推动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申请各级科研项目经费时,要及时提供倍增匹配经费,以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学科建设期间,应增加人员的学术交流,加强不同层级科研项目合作,加强骨干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分子进行外出学习,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项目,为之提供相应的鼓励支持。院校合作组织开展专题学术讲座活动,聘请一些著名专家来开展学术交流,为学科建设提供策略。要能够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地开展各项高水平的学术活动或其他科研合作项目,为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聘请客座教授,在学术创新与思维创新中,尽可能地发挥专家的指导价值,为院内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推动学科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优化完善科研制度,增强科技实力,结合学科打造状况,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指导,定位学科方向。制定长期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学科建设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积极性,鼓励人员大胆开拓创新。科研项目运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明晰科研发展方向,体现出奖励公平性,激发医务工作者的主动性,提高临床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重点学科的发展。
医院与各个科室在建设重点学科时,要与该科室负责人签订合同,明确专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及专科建设考核的内容,推行过程控制、目标控制,定期对工作业绩作出考核,将执行状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对未按照要求开展的科室或部门作出限期改进,加大技术和软硬件资金投入。对于重点学科,在资源配置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于重点学科建设开展状况良好且能够满足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的,继续予以足够的经费资金支持;对于学科建设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点学科,积极予以奖励和表彰,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对于重点学科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要及时进行整改,如果一直未能够达到建设目标,可以将其重点学科建设资格予以取消处理,做好重点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与目标管理。在组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时,要形成考核评估制度体系,保障学科建设发展的系统性。
专科建设要承担引领发展路径的重任,推动其他科室发展。医院要加快推动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集中优势科学配置资源,有计划推动学科发展。重点学科发展要给予潜力科室更多的支持,使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做大做强。打造专业,发挥品牌效能,提升科研管控,推动科室发展和医院运营。医院应聚集优质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打造高端知名的学科平台,引导院内外资源集聚,使学科在社会上有较强的影响力,使重点学科能够成为医院响亮的招牌。
人才是医院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需求,必须要尽快强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医院应培养一批高端高素质的带头人,结合院内重点学科建设队伍的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培养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与专业水平,这是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人员,要确保学科带头人具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才能。要培养更多优秀、年轻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及各类科室骨干人才,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增强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将人才培养作为各专业科室科主任考核的关键指标。培养优秀的骨干人员,令其在临床科研教学中承担重任。组织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评审活动,设立青年基金项目,鼓励技术创新。聘请外部专家教授,对医院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开展多种专题讲座,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重点学科打造是医院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应完善人才梯队,提升医院的精准诊治能力,增强医疗核心竞争力。院内学科打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提升竞争力,加强科研资金投入力度,达成医院专科建设目标。在科研管理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在科研和学科打造的管控机制和方法上做出重大改进,坚持临床技术创新,引入多维创新管理思维,研究新型科研工作方式,有效发挥科研支撑临床的作用,促进医院基础科研条件的提升,实现重点学科建设的持续性、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