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430011)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人才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对于高校教育来讲,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具备3个层次的素质和能力,即扎实专业知识、创新创造能力、正确价值观,由此对应的高校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高教40条)中也明确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以此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因此开展“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专思创融合”)已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共识。通过搜索知网数据库,关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三者融合研究文献并不多,大多数学者是从宏观层面研究两者融合路径、双向构建、协同机制等。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视角等方面都不够丰富,研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赵亮[1]以构建课程体系为切入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融合;刘战合等[2]结合航空类专业,鉴于显性、隐性教育互补性,提出了面向隐性教育的“专思创”三元融合教育新模式;张黎明[3]确创新、创业以及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问题。“专思创”三元融合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缺乏内在驱动和实施途径探索。
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科,旅游专业不仅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中也独具优势。而实践教学作为旅游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共同环节,是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促进三者融合,构建“专思创”三元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这将成为应用型高校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的精准发力点。
旅游专业毕业生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旅游专业教育本身离不开实践教学,但目前旅游实践教学大多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局限于课内实践、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等层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支撑不够。旅游双创教育大多是以学分制开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归根结底是因为双创教育是以实践能力培养和品质德育塑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离开实践双创教育就失去了灵魂。同时各项双创活动不仅是“显性”实践课,也是国情教育的思政课。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因此双创教育对培养青年理想信念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而实践教学就是促进“专思创”三元融合的有效着力点。
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重塑,对旅游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每年毕业就业反映出旅游人才供需结构矛盾问题显而易见。当前旅游人才培养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教育,给予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或某一行业的职业技能,但大部分学生缺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双创教育作为一种“应用性”和“生成性”教育学科,其本质特性就是实践,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双创教育可以有效解决专业教育“学科性”问题,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学以致用”能力具有重要催化作用。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双创教育,在实践中挖掘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促进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入运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专业知识是创新创业的源泉和基础,成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专业实践能力依赖于个体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脱离专业,双创教育就变成了“华而不实、无源之木”。因此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的有效粘合剂。
高校“育人”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教”,更包括价值层面的“育”。在教育全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导入,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提高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4]。价值观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是以“填鸭式”“独角戏式”“灌输式”理论教学为主,停留在说教层面,没有达到“行为养成”的目的。因此将思政元素无形渗透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中,用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间接”完成思政教育,可以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5]。旅游专业知识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等思想政治资源,如大美中国、文化自信、“两山理论”、乡村振兴、红色基因、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等。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价值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竞赛、科研、课题项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走入中国大地,了解我国国情民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培养优秀的专业素养、科学求真的能力。孙春兰副总理也赞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赛是有温度的国情思政大课,是解决中国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关键一招、创新一招。
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说,不管是专业教育,还是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三者有所区别,但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具有一定的共性,即都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教育侧重点不同,又相互补充和延伸。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骨架”,是所有高等教育存在的基础。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有时过于追求功利性。而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血液”灵魂,强调的是教育的价值功能,是专业教育的升华,是双创教育的价值引领。可以解决专业教育中的“近视症”;双创教育兼具“以实践立德”与“树创新人才”的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的“血肉”,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核心补充。任何理论必须用社会实践才能得到验证,才能证明其价值。双创教育则是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实践的平台,通过实践可以将思政教育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可以将专业教育的“专”在行业领域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三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及时补位,通过实践教学可促进三者教育融合。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按需培养”育人理念。实践教学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工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相对理论教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应用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创新性、综合性。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因此从系统完整性角度出发,以“专思创”三元融合为切入点,构建包含培养计划内外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以此来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水平。
对于专业课教学,专业教育目标维度主要分为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理性层面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感性层面是价值观念和专业情怀的培养[6]。这与双创教育、思政教育目标互融互促。理性层面是实践教学的初级目标,即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感性层面是高级目标,即培养“素能结合型”应用型人才。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能影响感性层面态度的变化;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热情的专业情怀的形成有助于理性层面知识获取兴趣度的提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将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轮核心驱动力,以达到旅游人才培养的三大目标,即专业知识传播、价值观塑造、双创能力提升。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因此实践育人需要多维教育场域。课堂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和实施落脚点。从教育场域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教学参与者之间社交网络关系出发,将旅游实践教学课堂场域划分为4个基本部分。第一场域是指由学校指定固定时间、固定场所、特定教师教授的理论实践课。例如以课内实践、课程设计等形式开展的旅游线路策划、产品设计、导游词撰写及讲解、案例教学等;第二场域是指由学校设计、组织、安排的,学生自愿选择参与的活动。如双创思政类讲座、学术报告、专业培训以及旅游专业选修课等;第三场域是指校企合作,在校外指定场所开展的,有一定的学分要求。例如旅游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模拟实训等;第四场域是指在学校鼓励、支持、号召下,不限定时间、地点、形式、类型等,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主的,学生自主自愿选择参与的科研项目、课题、学科竞赛等活动。例如“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青春”“挑战杯”“三下乡”“双创训练计划”“红色旅游线路策划大赛”等活动。以项目制式分阶段、循序渐进串联四大课堂场域,丰富实践教学实施内容,由浅入深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能否运行的必备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实习实训基地、考核方式。高等教育的两大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是否具备一个学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双创并用、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专思创”三元融合对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通过开展领导领学、专家辅学、支部促学、实践助学、教师互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多点发力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四维课堂场域重塑传统教学手段,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手段是实践教学贯彻的重要渠道。多维教育场域需要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不同课堂的最大效用。例如项目式教学,将传统讲授法转换为互动情景,创设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场所和物质基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政校行企多方协同建立校内外立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旅游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完善的平台。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应以结果为导向,应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习得”,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多阶段的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互融互促的有效环节,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培养素能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绝佳路径。以“专思创”三元融合为切入点,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贴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