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峰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融媒体中心
与新闻信息相比,电视专题片存在时间比较久,拥有大量受众,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受众基础。作为观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是其他类型的信息无法比拟的。电视专题片由于其自身内容的新颖和丰富,被广大观众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观众面对一些正能量的电视专题片,往往能激发自身的认同感,使观众记忆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团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拍摄一些观众关注度高、具有正能量的专题片,引导社会舆论,激发观众兴趣,创作更多的精心专题片,培养观众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电视专题片的制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把握,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规划,拍摄具有正能量的专题片。电视专题片的质量与专题片立意和选题有着重要联系,不仅如此,专题片的选题和立意对收视率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确定好电视专题片的题材意味着专题片的制作已经成功了一半[1]。专题片的创作者选择拍摄题材时,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顺应时代的发展,明确专题片价值取向,进一步确定专题片的主题。
电视专题片的存在意义绝对不是为了满足观众兴趣,而是为了突出专题片背后的潜在意义,引导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引起受众共鸣,促进受众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因此,结合这一理念,专题片的题材选择和立意应当结合文化理念和受众认知共同确定。从观众角度出发确定专题片立意,能够引起观众共鸣。举例来说,央视曾经制作过一部专题片叫作《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专题片在选择主题与立意的时候,就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改革故事的进一步阐述,引起观众共鸣。
这部改革专题片紧抓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深入探析了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让受众对国家发展方向和制度进一步了解。专题片涵盖了生态、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通过不懈的探索,对各个领域的改革情况进行阐述,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改革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
在专题片中不仅体现了认知和文化价值,对于改革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进行了形象化表示,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类专题片的选题和立意,真正做到了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制作,满足了观众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同时对改革工作中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就进行了展示,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改革工作取得的突出进展,引起观众共鸣。专题片的制作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抓住了受众的心理,既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又保证了收视率,为其他类型专题片的制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1.文字稿件脚本编写
文字稿件对于电视专题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字稿件不仅要记录专题片中的内容,还要体现电视专题片的内涵,尽可能地做到语言精练却又立意鲜明。一般来说,电视专题片制作的时长较短,因此对于人物的描述和事迹的讲述必须具有特色,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专题片的主体和立意,利用各种拍摄手法赋予电视专题片更大的张力,实现这项工作应当对文字稿件进行丰富,加入情感元素,赋予专题片情感,从而实现与观众的共鸣[2]。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明确专题片的主要人物,掌握其基本资料,确保专题片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再次,丰富专题人物的个人事迹,采用不同的叙述手法进行描述,尽可能地突出其内涵。最后,专题片的制作需要把握内涵,赋予专题人物情感,通过各种手段,突出专题人物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
2.分镜头脚本编写
电视专题片的制作除了文字稿件的编辑,还要做好分镜头脚本编写。分镜头脚本编写工作一般是建立在文字稿件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具体的是将文字稿件中的固定内容,通过镜头的方式将其形象化表现,进而确定电视专题片的具体拍摄方案。做好这项工作,第一步就是对完成的文字稿件进行整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内容,对专题片中的人物事迹进行丰富;第二,对于专题片拍摄的各项环节进行明确,全面记录专题片拍摄的人物以及时间等要素,为后续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引;最后,以文字稿件的内容为依托,开展分镜头处理,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专题片人物的亮点,把握好镜头转换的时间,确保专题片的播放保持顺畅。掌控好分镜头录制的节点,尽可能地在规定时间将专题片的各项内容予以体现。
完成文字稿件脚本编写和分镜头脚本编写之后,就会进入到电视专题片的拍摄阶段。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一般会选择现场拍摄的方式,对专题片中的内容开展拍摄记录。拍摄的内容要按照真实性和全面性的原则推进,为后续的专题片编辑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专题片的拍摄要遵循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好拍摄时间,尽可能地不会影响专题片人物的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上对专题片人物的生活和工作进行拍摄;第二,对于拍摄的角度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在确保不侵犯专题片人物隐私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全面拍摄;最后要把握原创片段的拍摄,尽可能地对主人公的事迹进行准确体现,突出专题片主人公的真实形象,避免夸张拍摄,尽可能地引起观众共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
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涵盖多个方面,既包括素材的收集,还包含了题材创作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一般体现在对视频内容的编辑和人物特效处理以及对视频、音频等的处理工作。专题片的后期处理需要严格按照制作流程和专题片制作标准等进行编辑,保证电视专题片的编辑质量。
首先,专题片的制作需要符合政治原则。不管是电视专题片前期的题材选择还是后期的编辑工作,必须明确政治性原则,这是贯穿于电视专题片整个制作过程的[3]。对于拍摄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一些不良画面,后期编辑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剔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受众传递正能量。
其次,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需要重视匹配性原则。不管是视频的剪辑还是音乐的设置,都需要结合匹配性原则进行设置。了解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专题片的配乐、立意、风格都要结合匹配性原则进行思考,促进电视专题片的正常完成。
电视专题片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注重节目效果的体现,激发观众观看兴趣,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突出电视专题片的节目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交流互动。不管是专题片的前期拍摄还是后期编辑制作,各个部门之间都要充分交流,互相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尽可能地突出专题片传递的价值观和内涵,实现专题片的拍摄目标。
其次,专题片应当充分体现感染力。一般来讲,音乐是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重要元素,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就可以抓住这一特性,丰富专题片的内容。通过在专题片中加入音乐等方式,促使受众进入到专题片渲染的情境中,引发受众共鸣,突出电视专题片的节目效果。
最后,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应当把握创新性的原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专题片也应创新制作模式。探索仍旧按照以往的编辑顺序开展制作,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新时代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应当融合时代特色,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模式,丰富专题片的内容,引发受众共鸣,提升电视专题片的收视率,突出节目效果。
视频剪辑对于电视专题片的制作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视频剪辑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将内容全面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专题片的视觉效果。与固定的文字报道形式相比,视频拥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内容充分展示[4]。所以,对于电视专题片来说,视频剪辑是专题片的基础,也是提升专题片收视率的首要手段,第一,对于专题片涉及的各项内容,包括影像资料和人物资料等都要统一收集管理,汇总到视频库中,为后期视频剪辑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第二,结合新时代的大数据等技术,对视频的内容进行精确的剪辑,确保专题片的内容保持流畅,实现画面间的无缝衔接。针对一些相对特殊的画面,可以结合新时代的技术进行完善,提升视频的丰富度。最后,对于专题片主人公的一些回忆等画面,可以夹杂在专题片中,通过画面的切换,提升专题片的观赏性,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促进受众与专题片形成共鸣。
完成专题片的视频剪辑工作后,需要对视频中人物的声音进行处理。由于拍摄过程中夹杂了一部分杂音,因此在后期的编辑工作中要对杂音进行加工处理,使专题片中主人公的声音更加清晰,突出专题片主人公的个性,丰富专题片的感染力。对于音频处理工作,第一要对专题片的视频内容和声音进行检查,看视频内容与主人公的声音是否同步,确保专题片中的声音与人物动作相一致,提升专题片的真实性。其次,结合专题片主人公的事迹和个性,通过配音等方式提升专题片的节奏感,对于一些环节可以加入配乐,丰富专题片的情感,突出主人公的个性特点。通过对音频的处理,赋予专题片感染力,从而促使受众产生共鸣。最后,可以在专题片中增加歌曲或者纯音乐,利用音乐的节奏突出专题片主人公的情感,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意义。通过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烘托专题片的主人公的个性特点,突出榜样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实现专题片的宣传目的。
视频剪辑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丰富专题片的内容。一般来讲,专题片编辑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视频处理能力,掌握人工特效等处理方式,对电视专题片进行调整。利用人工特效等方式,对专题片的音频和视频等进行调整,加强电视专题片的感染力。在视频中利用人工特效的手段对其进行调整,可以丰富视频内容;在音频中进行调整,可以丰富音频的声音,促进人物情感的表达,实现情景再现的效果。举例来说,对于一部分历史内容,由于在当时缺乏影像拍摄,对当时发生的事件无法进行视频记录,就可以利用人工特效的方式,对历史事件的场景进行再现,增加电视专题片的内容丰富性,提升受众对电视专题片的观看兴趣。同时,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利用特效手段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时发生的事件,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视觉感受。利用人工特效等手段,进一步丰富了专题片的内容,实现了对虚拟情景的再现,对于专题片的制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视频的拍摄而言,摄像镜头转换的角度和速度都会对视频拍摄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后期的视频无法实现顺利连接,导致内容的不连贯,影响观众正常观看,不利于电视专题片的发展。通常来讲,摄像的节奏可以体现人物心情。举例来说,对于视频中一些略带伤感的内容,视频通常会以慢放的形式表达,突出了此时人物的内心情感。所以,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应当做到快慢结合的形式,丰富视频的内容。对于长镜头拍摄内容,通常是指不间断的拍摄工作,从设备开机到关机的整个过程都处于拍摄中[5]。因此,要把握好拍摄主体,以第一视角的方式进行拍摄,激发观众参与感,实现身临其境的状态。结合视频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变化,对镜头的拍摄进行把控,突出主人公的个人情感,这是电视专题片拍摄的重要步骤。由于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记录,因此应当做好画面构图,结合专题的实际特点明确拍摄内容。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编辑工作必须把握细节,寻找更多具有内涵的细节,利用新时代的各种编辑方式,对细节进行放大,引发观众共鸣。举例来说,像是拍摄留守地区儿童这类专题片时,对于儿童手足间的细微动作进行捕捉,通过后期编辑,对这类镜头进行放大,引发受众共鸣,突出专题片的内涵。
专题片的拍摄要想尽可能地保证质量,不仅要把控好专题片的拍摄过程,还需要做好后续的编辑工作,这需要多方共同配合。专题片拍摄之初的影像录制以及后续的编辑工作都要重视。新时代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对电视专题片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要想在新时代确立专题片的位置,必须把控好专题片的质量,做好前期拍摄工作和后期编辑工作,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制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导向,尽可能地实现电视专题片与受众形成共鸣,达到专题片的科普效果和理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