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媒时代的新闻媒体价值共创

2023-01-05 12:59张靓靓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环球首映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创新闻媒体受众

张靓靓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新闻采编属于新闻媒体策划及信息传播的基础环节,与新闻媒体的节目质量紧密相关,尤其在“内容为王”的媒体时代,无疑需要高质量地完成新闻采编任务,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主题、丰富的内容赋予新闻传播力,提升新闻内容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由此可见,处于传统媒体思维的新闻采编,已然无法适应全新的融媒体环境,所以,必须提升其时代认知与信息能力,依托更丰富的渠道和平台加速自身专业成长,把握好融媒体时代机遇,迎接潜在挑战,竭力实现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创新,助推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

一、新闻媒体价值共创的内涵与模型构建

价值的创造与体现是商品的生产主体所最为关注的内容,然而价值创造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差异化的观点。在传统观点视角下,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生产者,其他主体不参与价值生成与创造。然而在价值共创视角下,生产者、消费者及其他相关主体均参与到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多方协同实现价值共创。多元参与主体是价值共创得以实现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均在参与价值创造时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值,这也是价值共创的目标所在。那么,在新闻传播领域,依据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可以认为,用户对新闻媒体内容的解读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被媒体所主导;二是自我主导;三是协商式解读。三种解读方式代表的是用户在对内容进行解码时所持有的立场。在智媒时代,这三种解读方式仍然有效,编码、译码、解码的整个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各类主体、多个环节共同作用于新闻媒体内容的价值创造。

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正推动新闻传播全流程变革重塑,新传播格局下,新闻媒体的价值共创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采集、生产、传播、消费、反馈等多环节所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对价值的共同创造与分享的过程。智媒时代,新闻媒体在实现流程再造的同时,信息采集方式、生产模式、传播渠道、消费模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要达成价值共创,需要将所涉各类主体有机联系,形成联动机制,在内容配置、整合与分发上充分比较优势,形成价值创造合力,既可实现各参与主体的自我增值,又有效实现主流价值传播与引领,由此实现价值共创。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特点

(一)新闻信息规模急剧增加

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这也导致新闻采编工作的显著变化,衍生出诸多的新特征。一方面,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以及传播效率的改变,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也开始表现得更加多元,面对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新闻采编中如何实现信息的集合,逐步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人们信息意识的变化,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日渐增强,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出现了供给上的矛盾,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信息需求,因此更需要依赖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以适应全新的新闻传播特点和规律。这种变化也给新闻采编增加了难度,应当注重新闻采编模式及能力的转变,以实现信息整理及归纳能力的提升。

(二)新闻采编主体趋向多元

多元化是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的导向,融媒体时代涌现出新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平台,有效拓展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路径,新闻主导权向社会的下放,也让更多的人由新闻受众向新闻创作者转变,降低了传统新闻报道的门槛。因此,新闻采编工作的主体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而是呈现出人人皆媒体的发展格局,人们开始尝试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身边的热点事件进行记录和发布。由此可见,融媒体时代下在提供新闻便利的同时,也给新闻采编的形式和要求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尤其是给专业的新闻采编带来了严重冲击,无形之中也促使新闻采编人员要适应环境,加强对自身专业性、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发展,以寻求更适宜的媒体发展方式,优化其在复杂媒体环境中的生存结构,值得新闻采编人员进行探索创新。

(三)新闻信息实现高效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最主要特征是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即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使新闻信息更加趋于平台化、结构化。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两微一端等平台,使新闻信息能够及时推送至海量的用户,其时间或仅仅需要短短几分钟,便可以实现新闻信息的大范围传播,创造出成千上万的阅读点击量。而人们仅需要借助手机等电子设备终端,便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最新资讯,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新闻信息需求。因此,新闻采编作为新闻信息生成的源头,则需要充分认识新闻信息高效传播的特点和重要性,加强在新闻采编环节的创新,提升新闻编辑、策划及融合能力,适应用户的新闻信息需求,挖掘更新颖、独特、生动的新闻素材,以提升融媒体平台的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论智媒时代的新闻媒体价值共创

(一)坚持内容创新,提升文化传播的审美性

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出现以后,旧媒介就会成为新媒介的内容。纵观人类传播史,随着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不断被创造出来,传播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表现在新闻传播中就是在新旧媒介迭代创新、融合发展的同时,各种艺术性的审美元素也不断融入新闻产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将“乐”纳入“六艺”内容,开创了中国文化传播重视艺术审美的传统。不仅要博闻强记,熟读诗词文章,还要精通琴棋书画,从而更好地教化百姓、以文化人,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进入21世纪,全媒体不断发展,“四全媒体”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手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新闻媒体在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将音乐、戏剧、曲艺、动漫等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应用到新闻产品中,通过融合创新,提高新闻的趣味性、烟火味,生产出更多受众爱听爱看的产品。例如:《新闻联播》中,各地华灯璀璨的夜景配上轻松优美的音乐,无须播音员解说,就成为报道新春佳节的消息;微信公众号上,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机智幽默的“小段子”就是精彩的新闻评论;抖音上,现代化军事装备镜头,加上简洁的字幕和激昂雄壮的音乐,就是震撼人心的军事新闻。

新闻产品完全可以在保证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的前提下,通过融入文学、音乐、小品等艺术元素,兼具审美享受功能,使新闻语言更加易于受众理解,新闻传播方式更能为受众所接受。在融入艺术元素让新闻更具审美价值的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生产的文物品鉴、文学欣赏等内容产品,也是新闻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经典咏流传》节目,通过选取中华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融入流行音乐、舞美等艺术要素,加上高水平的表演演绎和康震、廖昌永等名人大家的精彩点评,让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绽放出绚烂的现代光华。再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的广泛传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成为文化传播的又一成功案例。近年来,新闻媒体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越来越多,各种古代的艺术作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通过新闻媒体呈现给受众,再加上文化名人现身说法加以点评介绍,充分彰显文化传播所必需的价值导向,提升受众的审美能力和品位,成为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版图的重要地标,越来越受到受众的认可和喜爱。

(二)提高新闻内容质量

新闻具有传播国家政治决策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但是如果正确的新闻以及弘扬积极思想的新闻没有及时且大范围的传播,就会使虚假、消极的新闻钻了空子,这就需要主流媒体要坚持行业准则,恪尽职守牢及时发送更多真实且客观的新闻,弘扬正确、积极的思想并将舆论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新闻内容才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在大数据背景下,新旧新闻媒体进行融合要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本身。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都不能够保证,新闻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对新闻内容的发布进行严格的把关,以保证其发表内容准确无误。再者对于新闻的题材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新闻的题材要立意新颖才能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随着科技的进步,新闻的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最早传统新闻的纸质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到新媒体时代的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进行传播。人们对新闻的传播形式也进行了不断地更新,例如现在最流行的短视频拍摄和看新闻赚零花钱的新闻传播模式都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喜好和需求,就要在发展中对新闻的传播形式进行不断革新。

(三)主流价值的算法驾驭能力有待加强

随着社交媒体应用愈发广泛,以各类社交媒体为中介的交往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元自由,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不良价值取向,尤其是全球网络互联互通,国外各类不良思潮也通过各种包装形式渗透到国内互联网传播中,主流价值面临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加。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中的嵌入更多以用户需求为主导,以流量增长为目标,不时出现挣脱主流价值框架的现象,导致主流价值传播受到阻碍。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推荐,使用户固有使用偏好和价值取向不断被强化,对其他类型内容或与其自身价值观有出入或不相符的内容往往持抵制态度,可以认为,人工智能构筑的拟态环境促进了用户的自我涵化,用户之间、群体之间的圈层化现象日益显著,由此形成自我防护屏障,主流价值内容难以进入其视野,导致主流价值传播受限。另一方面,受到算法设计时的个体主观价值植入、自主学习机制、媒体或平台倾向性影响,算法不时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主流价值相排斥的取向,用户至上、流量至上的理念在算法中更多时候居于主导,导致主流价值对算法的驾驭度不高,虽然能够通过制约性措施强化算法对主流价值内容的推荐,但是在效果实现上往往会打折扣。目前,新闻媒体领域已经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有效尝试,使得算法推荐在基于用户信息匹配基础上,将社会环境、热点议题等体现公共属性的要素纳入参考范围,推动主流价值能够潜移默化地穿透圈层与茧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减少社会分歧、弥合社会撕裂、凝聚社会共识上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创新新闻策划方法

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提倡革新。如果固守原来的理念,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发展的最前列,不断地探讨和实践着自己的思想。在新闻编辑工作中,新闻报道的组织形式是关键,同时也是一种很好地抓住观众的方法。以大量的新闻实例来改变传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新闻编辑时,应正确掌握“实、新、深”的新闻主题,避免冗长的官话,充实其内容。

新闻编辑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上要不断地进行创意,不断拓宽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使新闻内容更好看、更有用、更有趣。人类的阅读需要有好几种,第一种是必须要学习的东西。传统媒体之所以能屹立至今,有其自身的优点。而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将纷繁复杂的资讯整理好并能够传达到受众面前。首先,要达到受众的阅读需要,然后再进行受众的个性化需要。新闻个体化的关键在于,怎样将宝贵的资讯传递到受众手中。要做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新闻编者的规划,即:一是受众,二是对读者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则是对信息的理解。同时,在对新闻材料进行搜集、分类的过程中,借助网络上大量的信息流,对现有材料进行补充,使其更加充实。另外,在处理一则新闻事件时,除了要将记者的主体性思维统一起来,还要通过网络来了解受众的意见和态度,并将其适当地纳入新闻报道中,这样既可以缩短与受众的关系,又可以使记者对于记者的角色进行再一次的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给新闻媒体采编带来全新的变革和挑战。广大新闻媒体为更好地服务公众,势必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形势和特点,及时做好媒体形态及自身能力上的转变,掌握更为丰富的新闻采编技巧,以应对融媒体时代所产生的冲击,依托新闻采编能力的创新和提升,推动新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共创新闻媒体受众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共创美好生活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