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艳
(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曲靖会泽支行 云南·曲靖)
[提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应当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在国家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等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更是责无旁贷。鉴于此,商业银行要着重从完善政策传导机制、明确重点产业布局、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习近平在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之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其宗旨和根本性的金融风险防范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内容,指明了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由此可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必然选择,更是现实需要。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刻内涵与内在要求,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情况,才能探索出真正适合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
金融是指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其本质是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业以外的生产与服务行业,是人类主动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实物资本开展的经济活动,这里的实体经济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创造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其中的物质财富覆盖了装备制造业和工业、建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行业,精神财富则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艺术等。如前所述,实体经济不包含金融业,主要是由于金融业本身没有价值,只依赖“以钱生钱”,但正是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可以将其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从根源上来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有效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媒介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
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成本收益比两个指标,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风险管控体系,合理调整信贷产品、支付结算手段或金融知识宣传等方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银行贷款等资金支持,提供支付结算、征信服务等交易支付便利和金融信息支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产品特殊性、服务专业化,弥补实体经济在资金短缺或交易结算等方面的不足。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实体经济作为经济活、经济稳、经济兴、经济强的重要基石,与金融同样存在着密不可分、共生共荣的关系。
可以说,实体经济借助金融业得以更快速更有效率地发展。实体经济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这些行业不乏资金实力强大的企业主,但更多的是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这类群体自身的经营实力通常只能保障正常运转,而扩大经营、创新升级、转型发展等重大经营调整需要依靠融资来完成。当前,市场上的融资渠道包括推动实体经济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也包括银行信贷产品等间接融资渠道,不少小额信用贷款公司也有类似产品,但对于资金实力薄弱的实体经济经营主体来说,最常见、融资成本最低的还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依托强大的资本让企业获得融资渠道,建立金融担保体系,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最终使实体经济发展获得强大金融保障,直接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
当然,金融的发展也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和民生息息相关、涉及范围最广的存款性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广,业务丰富多样,在金融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不仅经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还逐渐拓展理财服务、票据贴现和证券经纪等新型业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枢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包括资产业务(如贷款)、负债业务(如存款)、中间业务,充当的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媒介者,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的资金并非是自有资金,而是对金融资源的合理调配,为存、贷款双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资金充分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效能。反之,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商业银行资金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轨道,可能形成巨大金融泡沫,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由此看来,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了金融的发展。
近年来,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政策传导不力、产业布局重点不突出、金融服务着力点不够等问题,不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亟待改进和强化。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功能,完善政策传导机制,明确重点产业布局,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一)完善政策传导机制。第一,商业银行要增强政策认知力、制度执行力。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网点要注重员工日常管理,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和合规知识培训,引导员工树立依法合规意识,不断提升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坚决守住合规从业底线。第二,拓展政策传导方式与渠道。商业银行应积极优化传统的用文件传达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的方式,在不同经营层面构建完善的政策传导平台。特别是基层网点,作为传导政策的前沿、一线,必须坚持持续灌输,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同时,商业银行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构建完善实体经济发展的产业集聚等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产业集群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深化金融产品创新,适时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并购贷款以及非信贷融资等产品,扩大信贷资金支持面;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阶段加大监测金融市场风险的力度,增强预判实体经济风险的能力,形成功能完善、科学高效、覆盖全面的金融安全网络。第三,加强对政策传导执行力的监督与考核。商业银行要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未来发展导向,自上而下构建安全稳健的经营理念,遏制金融资金“脱实向虚”趋势,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充分体现对小微企业和农业的支持,做好政策传导执行力监督考核工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拖沓。
(二)明确重点产业布局。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执行国家政策,立足地方实际,及时调整发展方向,真正发挥出为实体经济输血、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基于方向的确立、战略的强化,商业银行结合地方经济产业布局,整合自身发展优势,为地方经济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中坚力量”。第一,为新兴产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是为制造业与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积极探索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布局,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数字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重点选取新兴产业、前沿技术产业等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含量高并且前景光明的企业作为支持对象,特别是具备带头发展优势、与地方产业政策贴合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同时,商业银行要因地制宜,积极研发推广创新型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致力于解决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瓶颈。第二,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职能,支持地方政府产业发展,用金融资源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全力支持实体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清洁生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商业银行应聚焦绿色产业,扩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助力地方实体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与环保设备的更换,推动地方经济实现“绿色蝶变”。第三,为小微企业和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小微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政策,积极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行动,积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按照银行现有理念完善构建柔性业务生产线,将所有业务环节连接起来,提升灵活性,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节省成本。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结合地方特色农业或优势农业,探索农产品质押、股权质押等担保模式,创新“一地一策”信贷产品,试点推广小额循环信用贷款,解决农机购置、农机深挖整地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小额资金缺口,助力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
(三)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第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决策部署,把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检验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组织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宣传教育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总行战略指导、分行向下传导、支行全面压实的普惠金融发展责任体系。如此,立足农村地区乡镇偏远、行政村分散的实际,推动建设普惠金融站,积极拓展数字化金融产品,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提升金融支持的可得性、覆盖率、满意度。具体可以从网点建设上着力,扩大普惠金融网点服务覆盖面。首先,优化网点结构,分类打造综合型旗舰网店和普通型网点、普惠型网点,重点建设区域内综合网点,将综合效能低、投入大的网点尽快改造成普惠网点,满足客户需求;其次,加快基层网点转型服务建设,基于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更新网点经营模式,全面提升网点服务效益,体现金融支持的普惠性。第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清洁生产等重点领域,创新特色化专属信贷产品和金融工具,充分满足绿色金融多元化服务需求。尤其要关注为产能过剩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水平的管控,体现管控的计划性。可以针对长期占用信贷资本却长期存在亏损停产问题的产能过剩企业坚决落实清退制度,同时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规划好科学合理的信贷资本,为和谐发展的绿色产业提供更多信贷资本,极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第三,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仅是发展机遇,也是社会责任。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是金融服务“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紧密,聚焦金融脱贫机制,借助金融资源进一步巩固地方脱贫成果。地方商业银行应聚焦地方重点区域、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群体,加大金融在优势特色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助力“十四五”规划中有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总之,金融如水,金融业只有坚持善念与善治,才能因势利导,润泽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提高和保障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其在发展中出现大量金融资本流向虚拟经济领域的情况,造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制约市场经济的长期有序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完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妥善解决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在全国各地渐次铺展,金融业秉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保证金融之水源源不竭,让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