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炳奎
(寿光市上口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潍坊 262732)
传染性胃肠炎在猪养殖业中经常会遇到,尤其是在断奶仔猪上更是常见,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而在天气冷的时候更是多发,对于猪养殖业来说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此,深入了解传染性胃肠炎疾病特点和临床病症,科学合理做出诊断,制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对猪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一旦出现就会呈现出暴发性、地方流行性,带来非常严重的的影响。该病的潜伏期较短,只有14~18h,最长也只有1~3d。临床症状很好辨别,对猪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仔猪,死亡率可以高达100%。同时,如果母猪感染了就极大可能导致仔猪患病,让仔猪出现大批的死亡现象。然而,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病症是非常明显的,断奶仔猪出现严重腹泻,粪便呈灰色或褐色,同时,还会出现呕吐现象。不同日龄的断奶仔猪情况也会有差别,可以通过粪便颜色进行识别,一般来说,日龄越小,死亡的概率越高[1]。因此,在进行传染性胃肠炎防治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日龄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诊断方法有以下两种:①免疫荧光实验诊断。首先将患病仔猪的空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行抹片,4℃条件下采用丙酮固定30min;加适量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荧光抗体,让抗体在载玻片上反应30min;磷酸盐漂洗15min;待载玻片干燥后显微镜观察。若看到明显的黄绿色的特异性荧光,就可以诊断为传染性胃肠炎,再根据诊断结果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②血清学诊断。通过提取患病断奶仔猪的血清进行灭活处理,让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悬液和稀释液相混合,然后利用二倍法进行稀释处理,37℃放置1h,将混合液接种到PK15 细胞中进行单层培养,并观察1~2d。如果最终结果对比样品血清有5 倍滴度时确诊为传染性胃肠炎。该方法耗时较长。
寒冷季节的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极高,养殖户应在冬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首先,养殖场可以根据养殖所在地的气候状况进行提前修缮工作,对于一些破旧,漏风漏雨的地方及时修补好,防止冷风吹进猪栏内。同时防漏雨工作能有效防止猪栏出现潮湿现象,容易滋生病毒、细菌,加大传染性胃肠炎的出现概率。其次,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况来强化当下的猪栏保温效果。一般来说,在冬天来临之际养殖人员要提前购买较好的干稻草,先在猪栏中铺一层干稻草垫料,让猪栏具备一定的保温效果,具体厚度可铺3cm或者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况增加稻草厚度,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最后,在猪舍周围也可以利用塑料薄膜进行挡风保温处理,保障断奶仔猪在干燥、卫生、暖和的环境中成长。此外,一些温度较低的地方可以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防寒保暖工作。如大型养殖场可以引入暖风机、暖灯等先进设备,设置好相应的温度,让断奶仔猪在一个恒温环境中成长。同时,针对断奶仔猪的饮食要极其注意,尽可能地采用温热食物,自动饮水器也调整到温热模式,让仔猪得到全方位的防寒保暖,有效提升仔猪的抵抗能力,降低传染性胃肠炎出现的概率,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养殖业的成本较大,大面积的传染性疾病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对于养殖户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此,全面规范化养殖能够有效保障养殖效果,提升养殖户整体经济效益。尤其是在面对常见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更是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及有效防治。根据该疾病的特点可知,患病猪只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在断奶仔猪当中尤为明显[2]。并且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猪舍不卫生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暴发性的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规范养殖,全面开展卫生消毒工作,将卫生落实到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做好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吃、拉、睡三区划分,采取正确的饲养方式,保障饲料的安全性,同时,断奶仔猪睡觉的地方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并适当、定时的开启通风模式,避免睡眠区域空气不流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其次,要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工作,针对仔猪生活环境进行实时检测,了解该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干湿情况。一旦出现不利于生长的因素则要及时做出环境调整。例如外界环境较冷,温度较低,就要对猪舍温度进行及时调整;如果外界空气湿度较大,影响猪舍的空气湿度,让整个环境处于潮湿状态,则要及时做好抽湿工作,让猪舍环境处于干燥状态,防止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滋生。最后,科学规划卫生消毒工作。在保障生活环境适宜的前提下还要进行额外的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环境不良引起的病毒滋生并传播。如要对猪的生长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猪舍、用具、仔猪运动场以及养殖场边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工作。而对于病发死亡的仔猪要做好深埋处理,并在深埋的地方做好消毒,防止病原再次传播。由于传染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涉及气候、管理、防治等方面,应全方位、细致地进行防治,避免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出现和大面积的传播,导致仔猪患病,并引发大面积的仔猪死亡,造成猪养殖业的经济损失。对此,还要进行大面积的消毒工作,如每天利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者1%~3%的漂白粉溶液进行猪舍喷洒消毒,尽可能地降低传染可能性,控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持续恶化。
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播性较强,一旦发现养殖场中出现该疾病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且做好继发性感染防治,尽可能地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首先,在饲养过程中发现断奶仔猪出现呕吐、腹泻的情况要及时观察仔猪情况,做好病情诊断,一旦确诊为传染性胃肠炎要马上做好隔离工作,并全面进行猪舍消毒,然后针对患病仔猪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诊断其病情具体情况。如果是感染情况较轻的仔猪则要做好健胃清肠工作,利用乳酶生和磺胺脒等量混合搅拌到饲料当中,每天3 次,连续饲喂3d。在此期间要实时监测情况,做好实时病情诊断。如果出现病情持续恶化的情况就要进一步进行治疗。如病重仔猪要注射庆大霉素、痢菌净等抗菌剂,加大强度来防止继发感染,同时还要配合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补液治疗,尽快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最后,在发病猪隔离的环境当中也要加大卫生消毒力度,并对病猪排泄物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防止病毒的再次传播[3]。此外,针对发病仔猪的治疗过程应邀请专业兽医进行全程跟进,全面地做好继发性感染的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范围,从专业、科学的角度来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损失,保障仔猪能快速恢复健康。
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就是严重腹泻,而断奶仔猪正处于高速生长的阶段,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极易导致其体重下降,发育不良,采食量降低并出现精神不佳的状况。对此,在病猪防治过程中还要根据病猪的整体状况做好相应的电解质补充,防止严重腹泻带来的脱水现象。仔猪饲养人员可以在仔猪的饲料、饮水当中加入电解质,让仔猪体内的酸中毒能够得到缓解并保持仔猪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脱水现象的出现,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而补充电解质的主要方法是在水中加入大量的“补液盐”,每天补充3 次,并且要连补5d。在此过程中,饲养人员应当利用专业的医疗测量仪器了解仔猪体内的酸碱平衡度,并监测仔猪每日饮水量,保障仔猪体内水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从另一个方向控制传染性胃肠炎病情,帮助仔猪调整其体内各项指标,增强仔猪自身的抵抗力,保障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病毒的进一步侵蚀,有效控制病情,提升恢复健康的概率。
仔猪容易感染传染性胃肠炎还和断奶有一定的联系。断奶过程中仔猪会存在一定的适应期,在这个过渡期当中仔猪食欲、精神状态较差,容易出现抵抗力低下的现象。对此,饲养人员应合理断奶,做好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有效保障仔猪处于一个健康强壮的状态。首先,对于冬季生殖的母猪,仔猪要设定针对性的方案,如果猪栏自身的设备、硬件、环境等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无法达到良好的防寒保暖工作,就要综合考虑仔猪断奶时间,让仔猪在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气候条件下进行断奶。其次,饲养员的断奶技术应实时提升,保障断奶后的各项身体指标能够维持在平衡状态,不会出现较差的体质,或者是针对一些出生以来体质、体重就比较弱小的进行特别的关注,先提升其自身抵抗力后再进行断奶。最后,通过综合因素考核评估之后可以适当地调整断奶时间。如果在比较寒冷的冬季中可以适当地延迟断奶时间,尽可能地降低外界条件对断奶仔猪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同时在春季也要做好猪场空气湿度监测工作,如果是在梅雨天气也可以适当推迟断奶时间,让断奶仔猪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过渡,降低病毒出现概率,实现传染性胃肠炎的有效防治。
仔猪在此时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如断乳、离母、换栏、并窝等。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抵抗力明显下降。对此,饲养人员应根据以往经验以及请教专业的兽医进行应激反应防治,通过有效的饲养管理来帮助仔猪适应环境变化,建立仔猪的生活习惯。同时,通过利用一些营养物质来替代母乳,保障仔猪机体营养,并确保其抵抗力不会剧烈下降[4]。如此一来,能有效防治传染性胃肠炎的入侵,保障仔猪健康成长,推动猪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妊娠母猪在产前30d 及产前15d 分别接种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可有效预防母猪及哺乳期和断奶期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断奶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基本特点和临床病症的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其诊断准确性。该疾病在寒冷的冬季及刚断奶仔猪中发病率高,对此,猪养殖人员当注意在特殊时期做好防寒保暖、消毒卫生工作。对病猪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同时结合养殖和环境条件的综合情况进行断奶,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并且引进先进的养殖、防治技术,提升养殖效率与质量,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