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诺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党委宣传统战部,吉林 长春 130124)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及科研水平的进步,关于金融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逐步得到学术界的关注。金融院校作为专类学校,其校史建设和金融文化的传承发展存在耦合性。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加强校史研究,充分挖掘金融院校校史的特有资源,将金融文化融入学校发展,在校史中挖掘金融文化内涵,丰富金融文化建设,推动金融文化进一步发展。
首先,金融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文化力量的实际体现能够作用于高校发展,为金融院校的升格升级贡献精神动力。其次,金融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推进能够成为学校师生的群体记忆,通过对共同意识的信赖感及对熟悉校园的归属感,培养师生爱校如家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的情操。这是群体向心力的来源,可以增加集体凝聚力,提升校园环境和谐程度,激励学校师生产生爱校荣校之情。最后,金融文化建设对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个体来说,不仅能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够激发个体学习热情,为个人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力量源泉。[1]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人才素质成为金融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一批层次高、能力强、思想优秀的金融人才是金融高校的重要挑战和首要任务。金融类高等院校是金融行业知识、人才最密集最先进的场所,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金融国际化高速发展时期的知识和人才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院校学生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力量,金融文化的浸润和教育是金融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学生对金融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在金融文化环境下潜移默化形成的职业认知和品格是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的隐性要素,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对培养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形成对金融行业的求学风气,引导学生产生传承发展金融文化的自发动力,激发学生树立为金融行业建设发展奉献的责任心,对学生进入金融行业职场环境之后的个人发展及金融企业、行业的改革发展都十分重要。
金融文化作为金融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分类,区分于其他社会文化及其他高校校园文化,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专属性。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专业素养汲取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力量,同时能够帮助学校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增加学校辨识度,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作为抽象的概念,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其主客体的互动实践中体现出来。在高校金融文化建设领域,主体应当由学校师生担任,客体则需要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金融文化寓存的载体和平台,方便主体能够就此展开金融文化建设相关的工作和活动。但目前,在金融院校里,与金融文化建设相关的主客体并未得到明晰的定义和分配,导致金融文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无法落到实地实处。
目前,金融院校中尚未形成金融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及专业的工作队伍。其根本原因是金融院校没有认识到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需要提高对校园文化中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视,形成发展观念。同时,金融文化建设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金融行业文化有深度了解和精心研究。金融院校的金融文化建设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很高,但现有工作人员受自身专业培训水平和时间精力限制,很难从业余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继而得出严谨的研究成果,以推动金融文化建设在高校环境中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文化建设在金融院校中存在大量可利用的隐形资源,因上段描述的人员专业素质限制,未能对其进行充分整合,也就难以利用其相关优质资源。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吉林省财政厅成立,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作为最早的金融院校之一,见证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但其校史中丰富的金融文化内涵还没有充分利用到金融文化建设中来,桎梏了金融文化建设的步伐。
校史是高校的天然自发优质资源,其内容因伴随金融院校的成立和发展而丰富,极具挖掘价值。校史不仅能够为金融文化发展提供历史依据和物质载体,还因其本身具有首因效应及与金融文化建设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成为加强金融文化建设的优质可利用资源。
校史即一所学校的历史,记录了学校兴办发展的历史轨迹。它包括了学校以时间为序的纵向历史,同时包括了在此基础上学校在从事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工作中积累的横向历史。因此,校史的内涵不仅包含学校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荣誉发展等,还包含着办学历程中积淀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优秀学者、名师名课、杰出校友、特色文化等方面内容。校史研究工作承载着再现学校光辉历史,沟通校友、兄弟院校、社会各界的重要使命。金融文化建设需要从抽象的概念中落到具体的实际载体上,校史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人物事迹就是金融文化得以体现的生动例证。同时,在金融院校成立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的是金融行业从微到重的发展历史,这也是金融文化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依附的。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史资源方面的场馆建设及专题展览,通过真实的藏品档案配合历史事实的讲解直接刺激感官,同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可以使青年学生产生熟悉感和归属感,拉近与金融文化建设的心理距离,为金融文化建设提供直接而具体的历史依据和物质载体。
首因效应的概念是指人们第一次接触某物时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相对于其他时刻的印象,往往具备更深刻、作用更强、持续更久的特征,更容易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初步判断。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校史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在学生开始进行专业系统的金融知识学习之前,以其鲜明的首因效应发挥作用,为之后的专业技能培训奠定了基础。校史资源的首因效应不仅能够树立金融文化在学生群体中重要的第一印象,同时能够持续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乃至完成学业入职就业期间,在金融元素的激活下受到积极正面的金融文化辐射,能够使金融文化建设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校史资源与金融文化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二者在内容、媒介、研究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一是校史资源是金融文化在高校的土壤和基石。金融文化是“金融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影响下,在长期的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为金融界所认可所遵循的具有金融特色的群体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动力;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信仰等精神支柱的集中体现”。[2]其产生于金融行业的实践中,金融院校的校史资源就是实践的记录,能够直接反映金融文化产生发展的环境,也提供了金融文化成熟建设的历史证物,是金融文化建设的事实基础。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模式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其积累的校园文化财富是金融文化的外化体现。二是校史资源与金融文化建设的主客体一致。校史资源的主客体分别为学校师生和校史建设,而金融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样是学校师生,因其与校史资源存在着上段论证的依存关系,能够以校史建设成果作为金融文化建设的客体,因此二者主客体一致。三是校史资源与金融文化研究趋势一致。金融院校的校史就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史,就是金融文化的形成史。也就是说,金融院校的校史资源得到挖掘,就是金融文化得到丰富;校史资源的每一步研究完善都是在赋予金融文化新的内涵,二者在研究方向上存在一致。因此,校史资源与金融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科研领域均一致。
校史资源与金融文化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明显,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凭借,后者为前者提供理论精神。两者都体现了金融行业的发展,目的是培养新时期金融行业人才,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为运用校史资源加强金融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一是系统化健全金融文化建设制度。依托金融院校学校发展及校园文化建设,立足院校办学理念、学科专业,突出本校文化优势,进行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利用,对金融文化建设工作出台规范的标准,提高重视程度,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设金融文化工作队伍。要充分调动学校科研人员、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扩大金融文化建设主体范围,推广实践。首先,金融文化研究过程中需要以文字采访、查阅资料、分析档案、整理编写等方式完成相关工作,因此需要一批具备较高专业水准、较强文字能力和严谨治学态度的校史研究人员。其次,开展金融文化建设要借助课堂主阵地,将金融文化因素以校史故事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思政要素融入金融课堂。这就对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提出了要对金融文化感兴趣、有热情并充分学习了解的要求。最后,作为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主力军,金融院校在校学生是传承发展金融文化的最重要主体,要号召学生提高参与度,以志愿服务人员或展览讲解员的身份参与金融文化建设,使金融文化真正走入学生群体之中。
一是挖掘金融文化要素,充实文化内涵。首先,金融文化建设工作要从溯源做起。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要依据学校发展,从历史源头逐步推进,厘清关系脉络。其次,根据时间线找到同时期的主管单位、上级部门、兄弟院校及离校师生,以考证、走访、收集、置换等形式丰富文物资料,充实金融文化内容。最后,由研究人员整理编纂、出版印刷,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二是挖掘金融文化物质载体。首先,活动场馆是金融文化建设的主要基地和最大载体,完备的校史博物馆场馆建设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保障。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史馆建设具备了学校历史沿革、办学成就等内容,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师生浸润于金融文化之中。校史馆建设中包括空间规划、内部装修、动线策划、展板设计、灯光设计、文案编辑、实物展示和多媒体装置的设计等内容,无不体现出金融文化的内涵。其次,作为校史教育、思政教育开展基地,校史馆能够作为校友返校、友校交流、领导来访的接待场所,集中展现凝聚在校史发展中的金融文化脉络,推动金融文化更广泛的传播。再次,随着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展馆应进一步迈入数字化建设阶段,打破时空限制,凭借便利性和易得性将金融文化带入更多领域。[3]
三是打造标志性金融文化景观。结合校区建设规划,打造有标志性的金融文化景观,是发挥金融文化环境熏陶功能的重要措施。在校园环境内,将金融文化精神具象化体现出来,有助于形成思维锚点,建立关联潜意识。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景观应以学校历史、金融行业发展、代表性金融人物及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历史事迹为依托,如1960年建校、1978年恢复办学、1992年更名、2000年划归地方等时间节点,打造具有历史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设计作品,体现金融类高校精神和金融文化内核,突出人文特色,形成群体记忆。
一是掌握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办专题展览。要培养金融人才,激发创新精神,就要依据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动,结合学校发展进程及专业发展或金融行业重要变化情况,在重要时间节点,如新生入学、校庆、校园文化节、校友返校、重大会议召开、重要历史纪念等,适时开展相关的金融文化专题展览,借助舆论热点扩大金融文化的影响力。[4]
二是多种形式开展金融文化建设。一要结合学校思政文化工作,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如金融知识问答、金融文化展播、金融文化演讲比赛等。二要开展新生新员工教育,帮助新生新员工了解校情。通过对金融行业引领下学校发展的了解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同时加深了解金融文化内容,提升荣誉感和认同感。三要抓紧两个课堂,金融文化内容本身就蕴含在专业教学当中参与了第一课堂;同时开辟第二课堂,举办主题讲座和交流活动,以社会实践、文体交流等形式,把金融文化建设拓宽纵深,增强金融文化建设效果。
三是以优秀校友凝聚榜样力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全国输送了四万多名金融人才,这些校友在成为学校名片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示范作用,激励在校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优秀校友重回校园、优秀校友事迹分享等活动,为在校学生打开了解行业精神、初探行业风貌的机会,也鼓舞青年学生对金融从业的信心和斗志,促进青年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四是创新宣传工作方式。要重视宣传,要将金融文化建设成果和金融文化内涵精神,根据新媒体特征,制作成多元化、碎片化的文化内容,通过多种媒介吸引关注,扩大影响;要依托金融文化进行文创开发,对具有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标志性的、受大众认可的校徽、校训、老校址标识、标志性景观等高度凝结金融文化特征的,在师生和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的历史证物,应将其设计为纪念品、文具等经由学校各类宣传平台或主题活动推广宣发,让金融文化建设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