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 云南演艺股份有限公司
表达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舞蹈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舞蹈在表达艺术的内涵上主要是通过动作和各种姿态来实现的,所以它和其他的艺术表达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舞蹈动作要想达到优秀的程度必须要体现出观赏性,即动作和舞姿都要优美,让人陶醉,同时还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内涵,这就是艺术性。而将观赏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就是舞蹈编导的任务,它能够让舞蹈作品同时具备观赏性和艺术性的特征。从舞蹈编导的字面意思来看,它主要包含了“编”和“导”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舞蹈的创作和编排时,创作者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灵感,以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或场景来设立舞蹈形象、组织舞蹈语言、设计舞蹈动作,通过一系列的编排来将自己的艺术构想呈现在舞台上,所以舞蹈的创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既要体现“编”,又要体现“导”。我国传统舞蹈艺术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但目前在文化发展多样化的影响下,大量舞蹈作品不断涌出,重数量轻质量、作品抄袭等问题大量存在,对我国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我国舞蹈编导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创新,在新时代中提升舞蹈编导的创新水平。
加强在舞蹈编导方面的创作创新,是解决当下舞蹈编导遇到的创作难点的重要方式,甚至可以说舞蹈编导的创作创新有利于推动舞蹈艺术走向现代化,是舞蹈艺术走向多样化的重要动力,也有利于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世界各国文化不断交流,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我国的现代舞蹈艺术发展时间较晚,没有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础,风格和特色均不明显,尤其在一百多年来崇外心理的影响下,很多人对国内艺术的发展都没有很强的自信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诱发了金钱观和利益观,艺术领域内多急功近利的现象,重数量轻质量,尤其表现为在舞蹈创作中对文化不自信、作品创作格式化、程序化,作品题材老套陈旧,缺乏创新性,这些因素都成了制约中国舞蹈艺术作品创新的重要因素。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当下舞蹈编导创作必须要加快创作创新的步伐。
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舞蹈在内,最基础最原始的创作共识就是建立艺术多元思维。艺术的多元化不仅指的是在同一种文化形式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指的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下的交流借鉴,这就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艺术的大众化都提出了重要的要求。目前艺术领域内普遍接受的观念是艺术的现代性创作,而舞蹈编导要想做到创作创新,就必须深入理解传统文化,选择高质量的文化用于舞蹈作品的创作,这样有利于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使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媒体发展角度下,越来越大众化的舞蹈艺术的发展有利于深度挖掘社会价值,能有效提高国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层次,减少审美疲劳带来的影响。所以加快舞蹈编导的创作创新有利于增加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
当前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使民众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他们对于艺术欣赏也开始追求深层次的体验,尤其对舞蹈作品的赏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在众多的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就必须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具备别人没有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观众接触到的舞蹈作品其实是数量繁多的,很多人去观看舞蹈演出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是真心喜欢这种艺术形式,同时会以鉴赏的角度和欣赏的态度去观看舞蹈。但在数量如此之多的舞蹈作品中,真正能打动观众,让观众久久不能忘却的作品却很少,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很多舞蹈作品都缺乏创新,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新意,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所以对每个作品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反应。
针对目前艺术领域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舞蹈作品其实模仿的成分偏多,并不能将其看作是创作。创作者去创作、去编排时多半参考的是前人的作品,将前人的作品拿来修改后就成了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深入实际生活去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作品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当然无法打动观众。实际上,能够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深深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舞蹈作品并不是非常完美,而是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比如,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是因为她那灵活自如的手臂动作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也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经常会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将生活中最简单最朴素的元素通过艺术渲染,使其有了丰富的艺术内涵。所以舞蹈编导创作也要深入生活,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元素,即使是一朵花、一片云也能够成为舞蹈作品的创新源泉。此外,舞蹈编导中还需要有思想情感的融入,具备鲜明的主题。总之,舞蹈编导创作要严厉打击模仿行为的发生,要深入到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还要在某一个方面进行创新,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比较固定,但它的表达形式却有很多种。很多专家学者在解释舞蹈这一概念时,多数情况下都会极力突出动作和身体形态这两个关键要素。这种理解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舞蹈都是通过身体形态和动作来表现艺术内涵的。换句话说,在理解舞蹈时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观念,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舞蹈作品。在舞蹈编导创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如果没有想象就很难做到创新,也就不会在数量繁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所以在创作舞蹈作品时要大胆发挥想象力,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推陈出新,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将新的表现形式运用到舞蹈编导中。若舞蹈作品同时具备艺术性和观赏性,表现手法也有所创新,那么就可以被称作成功的优秀的作品,也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很多舞蹈编导都认识到了想象这个要素的重要性,并创作出了让人感慨的艺术作品。比如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这部作品,把本土的歌舞风情和漓江的优美风光充分地结合在了一起,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实际上,想象就是要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在创作时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战新的形式,这种艺术作品在具备超高的艺术价值的同时,更能通过实力来吸引观众。
一个舞蹈艺术作品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那么作品的创作者最多只能成为创作者,而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导创作者。但是如果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创作者个人的想法,具备独特的风格特色,那么其创作者已经成了创作家。这里所讲的风格特色并不是舞蹈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而是和其他作品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之处的特殊属性。在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中,其关键的因素是特色和风格,所在创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这两个方面,这样才能让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体现出独特性和新颖性。而舞蹈编导创作要想体现出新颖性和独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是舞蹈语汇。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的基本元素就是舞蹈语汇,凡是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将舞蹈语汇有机结合的结果。不仅如此,观众去感知舞蹈作品的特色,首要的直接的元素就是舞蹈语汇,所以在对舞蹈作品进行编导时,尤其要注重舞蹈语汇的独特性,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才能深深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第二就是队形。队形可以看作是空间内部的画面转换,这种转换的过程可以向观众传达出编导的创作意图,作品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冲击,而队形也是舞蹈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舞蹈在编导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队形这一重要的因素,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一些特殊的独具特色的因素融入进去,这样虽然画面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却足够给观众带来难以抹去的记忆,达到震撼的舞蹈演出效果。
培养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即要对生活实际进行仔细地观察,多去接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和美好。要多收集生活中的各类信息,将其整合在一起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在这些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或事件,把它们作为艺术素材提炼出来。不仅素材很重要,创作者的主观创新思维也很重要,创作者需要运用自身的主观创作意识,将素材中产生的新形象和创作过程进行充分结合,让思维具有明显的独创性特征。《进城》这个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以实际生活为原型,进城务工人员由最初到大城市后充满希望和信心,到最后的满是无奈与辛酸,它展现了当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让观众产生了一种置身事内的真实感,真正体会感受到底层劳动人民即使生活很难也要活下去的韧性,产生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其创新性,而创新性又体现在了它是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它将生活中的原形完美地呈现在了舞台上,作品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群体,表现了创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对民生的关注。所以,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社会写照,更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在新时代下对舞蹈编导进行创作创新,就要做到思维和创作的充分融合。首先就是要融入奇思妙想。在舞蹈编导过程中,创作者要多去思考、多去积累,能将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用于舞蹈作品中,要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所以创新应该从多个方面做起,比如主题要独特、舞蹈语言要丰富、舞蹈手法要有创新性、服饰和人物造型也要有创新性等。主题方面,所选择的舞蹈材料应当尽量具有可塑性,舞蹈语言方面要尽量体现重点内容,减少使用平平无奇或过于大众化的舞蹈语言,语言要充满感染力,给人过目不忘的感觉。而创作舞蹈的过程一般都比较艰辛,舞蹈编导应当多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各种思维能力。舞蹈是表现生活的一种媒介,它在表现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具有明显舞蹈特点的形象。所以舞蹈编导要多去发挥想象力,用丰富的创作灵感来编排舞蹈。其次要融入特色思想。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如果要很好地应用舞蹈语言,就必须体现出舞蹈的主题,同时舞蹈语言也要体现出独特性和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将舞蹈语言中的轻重缓急充分地体现出来。舞蹈语言一旦具备了独特性和新颖性的特征,就能够对观众的视觉形成有效的刺激。舞蹈语言的有效使用会让观众对舞蹈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小溪、江河、大海》这部舞蹈作品中就融入了灵活多变的队形设计,其充满多样变化的安排让观众产生无限的遐想,同时还能让人通过想象和回味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含义。将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处理情绪变化的重要媒介就是画面。画面顾名思义就是舞姿在空间移动中所产生的场景的变换,而从舞蹈的角度来看指的就是舞蹈调度。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就是队形、变化着的画面连接起来,产生一个富有美感的动态画面。所以,在舞蹈编导过程中要学会多观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将生活中的素材收集起来,从而整合形成完美的队形、语言和画面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明任何的艺术形式都要充分体现当下的时代特征,如果一个作品与时代相差甚远,那么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作品本身也失去了价值。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在群众之间流传甚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充分结合了人民对艺术的审美追求。部分民间舞蹈文化工作者通过将民间文化和专业知识进行升华提炼,使音乐的节奏、动作的组合变化能够紧紧跟随时代变化,能够在精神面貌方面做到勇敢突破,和现代人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了一起。舞蹈编导只有和时代精神充分结合在一起,社会才能有效实现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表现艺术内涵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和各种动作的组合,既具备观赏性,又具备艺术性。在当前各种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舞蹈作品要想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受人瞩目,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而决定舞蹈作品水平的重要因素就是舞蹈编导。舞蹈编导要想做到创新就必须要坚决杜绝模仿或者抄袭,从实际生活出发积累素材、寻找灵感,力求体现出作品的原创性。同时还要转变传统的舞蹈编排方式,发挥想象力去大胆尝试新的事物,用新颖来获得成功。最后,舞蹈作品中还需要融入个人的风格特色。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都需要进行创新,创新是他们获得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新时代的舞蹈编导不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创作态度,积极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把握舞蹈发展的大众化趋势,创作出有诚意的舞蹈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