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娴 山东师范大学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在电视剧领域更加注重把握时代潮流、表现社会现实的创作,题材选择和内容创作上强调“三个重大”和“四个聚焦”,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促进影视创作的政策导向。本文以2020年以来的优秀重大题材剧为研究范围,此类作品都选取现实题材彰显时代精神、运用锚点策略塑造典型人物、以年轻语态建构青年身份认同,它们的出现创新了我国宏大主题电视剧以往单向度灌输价值观的叙事策略,赢得了口碑和收视的双成功。
文艺创作进入新时代,重大题材创作不应受限于书写与表现的刻板,拘囿于一种形式、一种风格,而应使其指涉或表现的内容,在整体上成为一种创作精神的呈示[1]。近两年重大题材剧恰逢我国历史重大节点,这决定了文艺创作要具有献礼性,同时也要扎根历史厚土,以匠心细节再现真实瞬间,创作有温度、有深度、有共鸣的优质艺术作品。值此之际,一批重大题材电视剧接续上线,用影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和光辉时刻,让电视荧屏闪耀着理想与信仰的光芒,如《大江大河2》《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作品都收获了不同年龄阶段观众的好评。在“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精品创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以上热播的电视剧进行探讨并一致认为中国电视剧的现实主义传统正在回归。这类电视剧之所以受到热议,是因为它们的主题内容都立足于“实”上,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只有扎根于“实”,以“实”为出发点才能在艺术大地上开出繁茂之花。梳理现有的重大题材剧可以发现,“建党/建国”“扶贫”等宏大题材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但以往此类题材的电视剧较少有口碑市场双赢的优秀作品出现,分析可知它们大都存在主题内容雷同、故事浮华脱离现实以及单向度的传输不易与观众产生共情等问题。那么如何立足现实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宽宏、严肃的题材是近两年电视剧创作者所努力的方向。
首先,近两年重大题材剧从过去执着于时代大议题的创作环境中跳了出来,转而关注个体发展和人性思量,深挖时代下个体真实动人的成长轨迹,引导观众走进伟大的时代图景中。比如电视剧《山海情》《大江大河2》《在一起》等都将视角对准小个体,其中《大江大河2》的创作与第一部相比,将视线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在发展时所遇到的经济变迁、原则底线问题。例如该剧通过主人公宋运辉在东海化工项目上不懂变通而遭到算计、坚持工作原则而受到误解甚至诬陷等个人所面临的难题,揭露并思考了时代变迁中人性的摇摆。剧中将个体与时代相融合,以个体境遇来映射国家在时代中的风起云涌,让个体的小叙事蕴藏着历史总体的主叙事[2]。这种跳出“重大”融入“细微”和“现实”的叙事策略使得作品更“接地气”,从而让作品更迅捷地走入群众当中,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次,这类电视剧利用空间符号的选择还原真实的时代场景,蕴含民族和时代记忆。近两年的重大现实剧中都致力于用场景或道具来塑造时代的真实感和年代感,例如电视剧《大江大河2》剧情承接第一部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故事,进一步呈现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基于如何继续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讲好人民所关心的个人、民族、国家的故事这一命题,《大江大河2》在创作上进行了创新,即扎根现实沃土挖掘改革开放时期的真实故事,使作品更加贴近现实以此唤起集体记忆。不论是金州化工厂的厂房建筑,还是职工宿舍的陈设布局,此剧依托物质空间符号的选择还原时代真实场景,唤起一代人的记忆,引发观众对改革之初奋进时代的缅怀。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吊庄移民区还原了当年西海固人民群众移民搬迁的真实场景,破落的土房、漫天的黄沙、荒芜的戈壁滩……剧中的物质空间符号为观众提供了真实的时代镜像,同一空间随着时代的迁移而变化不断引导和整合观众记忆。
近两年重大题材电视剧逐渐回归现实主义传统,保持真实、理性的创作态度,融入艺术、感性的叙事元素,为广大人民群众绘就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时期的壮丽历史画卷。
进入21世纪以来,重大题材电视剧从围绕事件讲述历史,逐渐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再现历史,如《觉醒年代》《功勋》《山海情》等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摆脱概念化和空洞化,在荧幕上留下了经典形象。创作者运用叙事锚点将剧中的先驱者们塑造为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所谓叙事锚点是指叙事过程中锚定重点的情节、人物、细节[3]。精妙的叙事锚点能够在细微之处建构情节点,塑造典型人物。
首先,笔者在分析热播的重大题材剧时发现,它们都注重设置情节锚点,利用关键情节在剧中埋下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激发观众观看兴趣。例如,《山海情》中水花逃婚的情节刻画了她的勇敢和不屈服,这一段落为之后水花拉着女儿和残疾的丈夫七天七夜不辞辛苦来到吊庄移民村和种植双孢菇致富做了情节铺垫。水花在逃婚事件中所表现出的敢于抗争、倔强的性格为她后来敢闯敢拼的行为埋下合理的线索。情节锚点的设置将水花不怕吃苦、勤奋踏实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荧屏上,成功塑造了脱贫致富道路上一位典型的女性形象。《大江大河2》中也利用情节锚点成功塑造了三位主人公的形象,其中关于杨巡的个体发展没有将其脱离现实、过于理想化,而是真实再现了个体经营之路的困难与艰辛,在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面前杨巡用内心坚定的信念和来自亲朋的支持扭转局面向前发展,让观众感受到时代变革中的人情冷暖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一代先行者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正是有了这些“人物弧光”,电视剧塑造的人物群像才能够鲜活立体,跃然于荧屏之上[4]。重大题材剧大都围绕我国已经发生的重要历史和事件进行演绎,如果情节展开过于平铺直叙或从头至尾全部采取全知视角就会失去矛盾冲突,让观众产生观看纪录片的错觉,但巧妙的情节锚点设置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现象,同时也让剧中的人物成长发展多了一丝悬念。
其次,近两年热播的重大题材剧十分重视对细节的捕捉,即利用细节锚点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努力塑造立体化的典型人物,揭示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细节锚点是剧中的关键细节,能够帮助人物性格的呈现和推动下文的发展。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5]在影视剧中“动作”即细节的一部分,重大现实题材剧要善用灵巧的动作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觉醒年代》之所以被称为一部现象级的佳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该剧充分地利用动作细节将历史书中严肃的人物以生动的形式搬上了荧屏,给观众提供了一种认识解读人物的新角度。作为主角之一的李大钊与长工们一起过年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他自己扛着粮食和菜拜访长工、亲自动手包饺子、和工人们坐在一起唱家乡戏曲……在这段戏中,一连串生活化的动作细节看似是整部电视剧中的“闲笔”,但这“闲笔不闲”让李大钊的形象从教科书里严肃神圣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跳入生活烟火中,从人民群众无法接触的悬浮形象,转变为扎根土地有血有肉的实在形象。这样的处理使英雄人物回归日常,令该剧充满了生活质感。重大题材剧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若不注意“细微处见真章”,便容易导致人物形象扁平化、概念化,只有抓好细节才能塑造出观众所喜爱的立体、丰富且有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近年来,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叙事逐渐转向年轻化、青年化叙事,在创作上贴近年轻语态开始成为重大题材电视剧追求的方向之一。通过《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等电视剧可以看出创作者在故事讲述、思想观念、艺术表达手法上努力与青年群体的审美进行对接,以此唤醒青年共鸣。这类电视剧借剧中青年角色的成长故事呼应画外的青年观众,让青年观众体验不同时代青年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理想信念,与剧中的人物进行互动和情感交流,从而收获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
首先,近两年热播的重大题材剧在内容上以其包含的青春奋进能量感染青年群体,使青年观众收获情感体验和身份认同。认同是受众在观剧中重要的心理过程,观众在潜意识里会把自己投射在主人公身上,与其合二为一,受众转化为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体[6]。此类剧通过讲述青年故事搭建起与青年群体对话的桥梁,传输理想信念、个人担当、家国情怀等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观,将青年个人发展与国家时代发展相融合。《觉醒年代》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两大事件展开,在这其中陈延年、陈乔年、郭心刚等一批先进青年为理想信念坚持斗争,谱写了他们的青春之歌。延年、乔年为理想英勇就义的片段利用“闪前”处理将二人与父亲陈独秀拜别时的场景相结合,直击观众内心。《山海情》在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下讲述了西北人民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果,得福、得宝、水花等小镇青年响应国家政策在戈壁滩上开拓扶贫脱贫的伟大事业,展现了一代青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青春奋斗史。在这些电视剧中,观众会为陈延年、陈乔年的牺牲而痛心落泪,也会被马得福坚守脱贫一线、宋运辉坚守工作原则等人的精神所召唤,从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这一组组的时代镜像里都有着与当代青年相同的情感和精神价值,受众在观看与凝视中,实现了个体的自我映照和心灵触动,最终建构起青年受众的身份认同。从“觉醒年代”到“和平时代”,时代不断变迁发展,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不断奋斗,重大题材剧在内容上以一代青年故事激励当代青年,让青年群体收获与剧中人物相同的情感体验。
其次,以非主流的形式完成其主流价值观内核的建构是近两年重大题材剧所做出的创新策略。娱乐思潮对青年的意识形态领域逐渐产生影响并在青年社会阶层形成属于他们自身的特殊文化形态,21世纪以来的主旋律作品中,青年亚文化在主流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中得到了融合与阐释。热播的重大题材电视剧从直接生硬地宣传其自身的主流文化逐渐过渡为用娱乐化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娱乐化表达”并非是一种贬义。主流价值观的娱乐化表达并不是对低俗文化的宣扬,也不是对主流文化消解,而是起到让重大题材电视剧本身所具有的崇高思想内核与通俗的大众文化之间产生良好互动与连接的作用,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是构架起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桥梁。电视剧《觉醒年代》准确洞察青年受众的喜好与需求,积极地与青年受众进行交流互动,例如通过制作剧中人物的表情包和复古海报形式的“前情回顾”贴近青年文化,迅速拉近自身与青年群体的距离。同时,许多观众也纷纷在网络平台分享自制的人物表情包、卡通画以及经典台词等对该剧进行二次传播,形成电视剧与受众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用非主流的形式去传达主流的价值观,一方面消除了当代青年排斥“说教灌输”式的心理,另一方面为主流文化的表达开拓了更多样的表达方式。
重大题材剧作为当前市场最青睐的电视剧题材,未来仍会得到持续发展。优秀的重大题材剧不仅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镜像,还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缩影。电视剧作品的创新在于不拘一格,应在“心灵现实主义”及创作精神浇灌的文艺土壤上,建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多维度的对话和交融平台,提升影视剧创作的精神气质、审美能力与品位。通过近两年这类电视剧市场和口碑的双赢,可以总结出重大题材剧并不能仅停留在对现实和历史的复制中,还要致力于挖掘事实背后的价值内涵,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形式讲述历史、描绘时代,用影像艺术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