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信阳广播电视台
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保障工程。伴随着融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的迅速发展,融媒体以其“速度快、受众广、内容多”的特点在公民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我国民生保障工程建设的需要,打造品牌媒体,需要进一步加快融媒体与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融合发展。
近些年,我国在互联网建设、创新媒体形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信息的发布、处理和后期跟进或宣传方面的建设力度不够,没有建设起良好的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因此,牢牢把握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预警防范、传递信息以及安抚民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下一步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将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作为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进程。
首先,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是自然灾害信息发布的主力军。对于经常收听广播的人来讲,对于广播的依赖性和信任度都是很高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消息得不到传播时或消息传播出现混乱时,人们就会倾向于向融媒体广播寻求帮助,得到相关自然灾害的信息或者是将自然灾害的信息做进一步的传播,帮助人们了解到发生灾害的时间、地点以及详细情况。这是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的优点,也是加强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融媒体要深刻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和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依民之所需,加强自身的建设,完善应急系统。
其次,应急广播系统发布的信息内容是比较完整的,速度是非常及时的,能够在帮助公民用最快的方式了解自然灾害信息,打消公民疑问,提高防范效率。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比较紧急的情况,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到事态的发展情况、自身情况的安危以及政府的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而融媒体又具备时效性强,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借助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能够及时地将信息发布出去,及时地帮助公民了解到真实的信息。此外,依赖于融媒体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还支持新闻消息分享功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消息的阅读量,引起越来越多公民的重视,保障全社会的安全。另外,还能够吸引一大批志愿者支援灾区,在短时间内更快的筹集到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物资力量,保障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更好更快进行、开展[1]。
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时,相关的信息鱼龙混杂,各种造谣、夸大的消息纷至沓来,利用公民情绪紧张的心理来传播错误的消息。比如,有些地方发生地震时,非本地的群众不了解地震的情况,却从网上听信谣言,并开始传播谣言,夸大地震的受灾情况来博眼球,从而造成居民恐慌。这些未经查证的信息很难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然而,融媒体等比较官方的媒体的发声却能够攻破谣言和造谣信息,为群众传达最真实的消息,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再加之融媒体具有官方效应,加快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不仅能够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地传递到千家万户,对自然灾害灾区的百姓,甚至于全国的民众都有一定的安抚作用,让大家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帮助,给予处在灾害中的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力量和支撑。另外,还能够及时地将官方的信息传达给百姓,使得群众能够安心、放心。因此,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能够在其优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紧急事件上发挥出安抚民心的作用。
应急广播系统是在广播“传播快、受众广、成本低”的基础上,针对进一步扩大应急信息的发布和通报传递到全国各个角落的发展方向,结合新媒体技术,国家大力投资建设而来。因此,要想促进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要对系统架构有清晰的脉络把握。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主要分为综合智能信息平台、指挥中心平台以及节目生产及发布平台三大板块[2]。
综合智能信息平台主要担任信息收集工作。其为消防部门、公安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以及监控中心各个部门等提供了上传信息的承载平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信息、交通事故、犯罪案件、火灾等信息都会被提交到综合智能信息平台,进行收集和处理。经过多方部门综合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够实现联动作用,一旦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可以及时地配合解决问题。但是,在综合智能信息平台建设中,要注意根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筛选,还要提供专门的版块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传递和下达政府紧急指令。
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担任信息的提供和处理工作。指挥中心平台是应急广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信息资源,传达信息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指挥中心会及时的将信息进行整合并发布到融媒体广播平台上,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给公民,并通过完善功能,扩大信息的受众面。此外,由于指挥中心的任务大多比较紧急,因此,其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在日常的工作中,就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默契配合,也实现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高效使用。指挥中心平台还会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归档,方便日后查询[3]。
节目生产及发布平台主要担任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是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的核心及关键所在。信息的生产和发布都应按照严格的原则进行撰写和发布。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过程中,注意其节目的生产和发布,要充分留住受众人群,为今后在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等紧急事件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时打好群众基础。尤其是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大地震时,信息生产和发布平台要将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造成的后果以及党和政府的补救措施阐述清楚,一一发布,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抚受灾百姓,出台政府的相关解决措施,避免全国范围内的恐慌,让全国上下看到国家的挽救行动。
融媒体在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存在信息来源广,真实性相对差的问题。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依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而网络具有共享性,在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消息真假混杂,消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而应急广播媒体对于信息的真实性要求非常高,发布出去的消息一定是准确无误的。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以及共享性比较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采用任何手段都能够发布信息,导致网络上的信息比较杂乱,也就导致在真正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疾病事件时,网络上会浮现出与事件相关的真真假假的信息,人们对事件的猜疑、自己的臆想都不受拘束的上传到网络上被他人看到,从而获得进一步的传播,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辨别信息来源的真伪,从而导致信息发布不够及时。例如,有男子曾在网站上发布村内发生的一起刑事案件,此消息引起了当地公安局的高度关注,后经调查发现该男子竟是胡编乱造,浪费了人力,也耽搁了公安人员查处刑事案件的进度[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融媒体在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在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判定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还存在时效性不够的问题,很难突破时间限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进行报道和发布,提示公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减少突发灾害带来的损失。由于世界瞬息万变,预警建设只是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作出假设和判断,并没有办法真正的规避突发事件,信息的时效性总有一定的延误。此外,在没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急广播系统的存在度非常低,没有做到真正让平台走进百姓的生活,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时,没有将其作为广播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在没有出现自然灾害、疫情等紧急事件时,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没有走进百姓生活中,去发布一些帮助百姓排忧解难的真实信息,这也就导致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存在度非常低,许多人还不能真正了解融媒体应急广播的作用。
目前,融媒体的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加快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势在必行。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在信息发布、安抚民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快信息筛选,提高有效信息的发布速度,巩固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成果。随着网络的发展,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相关的信息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有虚假信息、造谣信息等,蒙蔽人们的双眼,容易使人们失去判断力。这就需要加快建设官方的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在官方层面对信息做控制和筛选,通过融媒体应急广播及时公布真实信息,同时也要提醒人们警惕虚假信息,在信息筛选方面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疫情来势汹汹,且全国各地在很长时间内都遭受了肺炎疫情的威胁。但是在疫情苗头期,不少网络用户发出猜测和质疑,引起国家高度重视[5]。通过借助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地公布经过筛选的官方流调信息和真实信息等,进一步控制住网络上造谣信息的传播,回应广大网络用户的猜测和质疑。同时,加快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还能够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发挥媒体在发布信息上快速、真实等优势,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及时答民之所疑,解民之所惑,真正巩固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成果。
考虑到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在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突发疫情等紧急事件时作用不明显的问题,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革新,紧紧贴合百姓生活,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持续地提供所需信息,打好听众基础,从而在突发紧急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听众,扩大融媒体的影响力。因此,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要通过自身革新和建设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切实融入百姓生活。首先,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要突破自身限制,打破应用范围的束缚,转变“应急广播只在应急事件中才起作用”的错误观念,借助多种新媒体形式,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次,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在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和栏目来吸引住群众的目光,从而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样即使发生紧急突发事件,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也可以及时地将消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确保消息透明、人员安定。最后,可以通过一些每天定点播出的栏目来吸引住群众,扩散融媒体的影响力;打造贴合百姓生活的趣味互动平台,确保人们听有所获;还可以打造融媒体应急广播视频号,提示公民学习灾害防范知识,提高灾害预警意识,在真正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应急事件时,能够迅速灵敏地作出反应,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6]。
融媒体建设应急广播系统中,还需要注重与用户的交互,通过创新融媒体广播形式和内容,及时地引进各种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媒介等,发挥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完成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后,还要对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通过定期的推出优秀栏目、开通听众互动环节等形式,来充分完善融媒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使得融媒体应急广播的受众基础得到更深层次的巩固,当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发生时,强大的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受众基础就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扩散作用,帮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官方的、正式的媒体途径及时获取事件信息,了解事件的进展,从而更好地发挥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的作用。
此外,要想进一步巩固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加强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在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还可以通过视频或公众号推文的形式,将之前发生过的重大自然灾害、严重的交通事故以及突发的传染性疾病进行复现,通过复现这些内容,引导公民掌握一定的自然灾害、传染疾病的鉴别能力,判断应急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心中警钟长鸣,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走进百姓生活,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在发生应急事件的第一时间获得消息,并扩大消息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做好防范,共同渡过难关。
在新媒体行业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要与多种媒体形式相互促进和融合。以融媒体为载体和媒介的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在传递消息、发布信息、安抚民心等方面意义重大,且融媒体具备应急广播“传播快、时效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和优势。因此,加快融媒体在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刻不容缓,国家和信息建设部门都应进一步为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提升平台信息化建设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