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冰 中国传媒大学
“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的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总也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1],这种“问题得到解决”是歌舞片类型的核心,也是观众获得满足的途径。影片《纽约,纽约》以1930年代的大乐团时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二战胜利后发生在纽约的一个萨克斯乐手和一个歌手跨越十余年的爱情故事。作为一部小情节影片[2],《纽约,纽约》中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得到了解答,但仍然有延伸到影片之外的问题被悬置。
关于情感关系的维系、家庭事业之间的冲突问题影片都没有正面回答,马丁·斯科塞斯借以将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矛盾对等来逃避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从开始便存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吉米的“major chord”价值观,对音乐、性(爱情)、金钱的看法都与法兰欣完全不同。在吉米心中事业第一,所以从法兰欣怀孕离开、乐团经营不善转手他人,吉米都心生不满,所以对孩子是逃避和拒绝的态度;但法兰欣却将家庭或曰爱情放在首位,吉米赶来艾许维尔时,法兰欣说服经纪人让吉米加入乐团,笔记本上的所有日记都是吉米,得知怀孕也第一时间要回纽约保胎,但讽刺的是原本应该起到巩固爱情作用的孩子,却成为家庭破裂的导火索。这些问题似乎随着两人分开并各自取得成就而消失,但破裂的最根本原因:人与人之间的不能沟通和无法理解,在影片结尾仍然无解。
《纽约,纽约》无论是剧情、演员还是拍摄手法(文森特·明奈利)都与朱迪·加兰的人生经历以及歌舞片《一个明星的诞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马丁在拍摄时要求女主角丽莎·明奈利尽力模仿自己的母亲。通过与之比较也可以看出《纽约,纽约》对于歌舞片类型的自反和创新之处,《诞生》同样讲述一对恋人的爱情悲剧,埃斯特女性价值的实现依靠诺曼以及制片厂的帮助,虽然最终诺曼为了埃斯特能够继续明星生涯选择自杀,但埃斯特也在诺曼死后冠丈夫之名永恒纪念他,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纽约,纽约》则完全不同,吉米的角色设置有损男子气概,他软弱、暴躁,不仅不是法兰欣成功的助力反而成为阻碍,离开法兰欣后还丢了乐团。男性在事业上依赖女性,并主动放弃儿子,这意味着男性失去家庭,甚至是对父系社会的污蔑和嘲讽,虽然最终吉米开设俱乐部,但与法兰欣万众瞩目的明星身份仍然存在差距,导演的意图和倾向通过两人的结局表现:情侣复合、父慈子孝的场面并没有如预期般出现。
《纽约,纽约》对其所属类型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马丁在表现经典时期的歌舞片中加入后现代思想,观众怀着对甜蜜爱情故事的憧憬,却收获了无比的苦涩,这成为它票房失利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在前期创作中就能窥见端倪,即关键性问题:对于好莱坞经典类型歌舞片的改写和自反性继承,使它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甜蜜变成苦涩。
《纽约,纽约》试图还原40年代米高梅经典巨片时期,“影片中全部场景都要用搭景”[3],《西区故事》的艺术指导Boris Leven设计了全套布景,再现了旧好莱坞公式化的纽约场景。好莱坞歌舞片中华丽的置景大多用来表现歌舞场面、服务于主人公情感的发展,但以歌舞视觉享受为主,叙事推进为辅。但《纽约,纽约》中除了最后长达十二分钟的“Happy Ending”段落是专门设计的舞台,其他的置景均服务于影片的叙事。《纽约,纽约》中华丽的置景与演员自然的表演风格不符,大段的即兴表演给剪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直到1981年164分钟的剪辑版本(加入了歌舞段落)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导演创作上的完整性。完全人工的、服务于叙事的华丽置景和纪录片式的表演风格改写了歌舞片这一类型的基本范式,但这种新范式并没有创造出自洽圆融的新式表达,反而是分割和撕裂的。
歌舞片的艺术灵魂无外乎“歌曲”和“舞蹈”,好莱坞歌舞片通过经典舞蹈场面和段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其能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风格的原因。《纽约,纽约》中的配乐对叙事产生了积极意义,影片中两次吉米独自演奏的情景,用以表现吉米纠结、苦闷的心情。法兰欣演唱的歌曲则更为直接地服务叙事:“You brought a new kind of love to me”表现两人从看不惯到欣赏对方;“You are my lucky star”出现在吉米大胆表白心迹、两人确认关系时;“The man I love”时两人感情持续稳定升温,乐队演出顺利;到了“take a chance on love”时,吉米的霸道独断使两人出现嫌隙,法兰欣选择包容忍让;而“But The World Goes'Round”则是法兰欣独自在录音室录制的歌曲,音乐理念的差异随着两人的感情问题显露;影片的Title歌曲《New York,New York》,由法兰欣作词、吉米作曲,从两人确认关系开始创作,各自成功后由法兰欣表演吉米观看,两人虽然已经原谅了彼此,但曾经的裂痕仍然无法复原。影片在舞蹈方面就显得十分单薄,除了最后“Happy Ending”的段落几乎没有舞蹈的部分,大多是女主角在演出中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马丁借鉴了以往歌舞片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如全景式的拍摄舞会场面,铁桥下处在列车影中的男女共舞,体现了对文森特·明奈利的致敬,最后部分“Happy Ending”的十二分钟歌舞,场景频繁变换,舞蹈和歌曲样式繁多,是对《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高潮段落的再现。
“自反性意味着对人类行动的自我反省或检视……一种来自于共同体内部的、反身自省的追求,即怎样对待真实观念”[4],《纽约,纽约》深刻体现了马丁·斯科塞斯对于歌舞片这一电影类型的自反,他并没有照搬照抄好莱坞经典歌舞片的成功范式,而是在创作的各个阶段注入自己的思考和反思,不仅表现在拍摄手法、表演方式上,还表现在深层的故事内核、结局以及价值观等方面。
学者曾评价道,“这部雄心勃勃的音乐剧融合了令人沉迷的风格和硬朗的现实主义,让人感到不舒服”,这些令观众感到不适的部分,正是根源于马丁·斯科塞斯对于经典歌舞类型片的自反性继承。影片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与马丁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的,他从小生活在美国纽约的意大利裔社区,书籍和电影是他的童年的玩伴。进入纽约大学后,他不仅通过课堂学习研究,还观摩大量影片,但并不是模仿复制,而是博采众长。这在《纽约,纽约》中也有所体现,“我试着学习文森特·明奈利的榜样,学他移动镜头的方式,并且往前更进步”[5],马丁将朱迪·加兰的演艺生涯及《一个明星的诞生》糅合进故事中,请到加兰之女出演女主角,使得《纽约,纽约》闪烁着真实的光影。马丁·斯科塞斯曾说:“我想拍一部轻松华丽的歌舞片,结果它变成了我的最个人化的作品”,他在《纽约,纽约》中投注了太多自己的对于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歌舞片的致敬,以及对自己家庭的怀念。
马丁从小就打算申请到天主教大学做一名传教士,马丁·斯科塞在访谈中坦承:“它(天主教)无处不在,存在于拍过的每一部电影”[6]。《纽约,纽约》在人物设置、叙事方面以及其背后的婚姻观念、性别观念方面都被宗教因素所影响,虽然吉米对法兰欣的爱毋庸置疑,但影片中几次隐晦地表达吉米对婚姻的不忠,在吉米的“major chord”的价值观中音乐/自我价值、性/爱情、金钱/事业中爱情和家庭从来都不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两人最后关系破裂的隐藏原因,而吉米对于女性的态度也与马丁·斯科塞斯从小接受的宗教教育中对性别的学习有莫大的关联。《圣经》中上帝对女人说,“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7]。在宗教传说中,女人相较男人而言更脆弱,在马丁的许多影片中男性处于强势的位置,女性则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影片中吉米的行为和思想明显受到马丁宗教思想的影响。
马丁·斯科塞斯深入地参与了《纽约,纽约》地剧本筹备、拍摄、演员表演及剪辑,并留下了独特的作者印记。马丁前期组织多次剧本重写,并将自己以往的拍摄经验运用到《纽约,纽约》中,片中大段即兴发挥的对手戏不仅透支了影片的预算,也给后期剪辑带来了困难。再加上马丁在拍摄影片时因为毒品和无法调解的婚姻问题、绯闻,身体和精神都遭受着折磨,这些痛苦也在影片中流露出来,影片对于婚姻的思考底色是苦涩且悲观的,吉米和法兰欣总是处于争吵之中,两人的沟通是无效和徒劳的,虽然仍然深爱着彼此,但却总是彼此伤害,这也类比着马丁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影片中的爱情困境也是现实中无解的难题。
马丁·斯科塞斯早期的电影被称为“人类学或社会学的纪录片”,试图追踪一个“真实”或“曾经存在”的世界,尽管《纽约,纽约》呈现的不再是他早期影片中肮脏混乱的纽约街头,而是完全不同的整洁明亮的人工置景,但从吉米身上能看到其早期影片中意大利裔街头混混的影子。吉米热爱爵士乐,并最终开设自己的爵士俱乐部。“爵士乐的诞生与繁荣某种程度上柔化了复杂的社会和种族问题,黑人艺术逐渐融入美国文化中”[8],黑人艺术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也是马丁身为意大利裔融入纽约社区的一种类比,《纽约,纽约》中也展现了黑人爵士音乐与流行乐的对立和融合,吉米去的爵士乐俱乐部由黑人开办,他们甚至开玩笑问那里是否让白人进入,而法兰欣所代表的流行乐的制作班底则是清一色的白人,两人都表达过对彼此音乐类型和工作方式的不满,而两人音乐和情感上的矛盾也意味着两种文化的对立和矛盾,但是随着由吉米作曲、法兰欣作词的Title歌曲《New York,New York》的演出,这种矛盾也由对立转为融合。
《纽约,纽约》看似展现全盛时期的好莱坞,实则呈现黄金时代的消亡。20世纪40年代萨克斯在爵士乐队中地位凸显,却也迎来大乐队时代的消亡,吉米乐团的演出观众在法兰欣离开后越来越少。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制片体系的解体也成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结束,影片最后法兰欣的巨星位置看上去十分稳固,观众却可以预见这一状态将迅速瓦解,影片看似在还原好莱坞黄金时期,其实在讲述好莱坞的衰颓。福柯曾说:“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本片拍摄于1977年,美国正在经历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猛烈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马丁·斯科塞斯影片中的女性一直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其早期的三部曲中,女性常常以视觉奇观出现,是男性欲望的客体、凝视的对象,但是《纽约,纽约》却蕴含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女主人公法兰欣显示了独立、冷静、理性、睿智的特质,与自私、固执、蛮不讲理、容易头脑发热的男主人公吉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法兰欣一开始便表现出自己的主见和勇敢,发觉自己对吉米有好感就勇敢地送情书给他、在吉米表现出不尊重时也敢勇敢回击(推倒话筒)、勇敢坚持自己的热爱尽管吉米并不看好、但在涉及底线问题(孩子)时也坚定地与吉米分开,离开男性的女性不仅可以实现事业的成功,同时也兼顾了亲情。但是反观吉米,从开始的乐团面试就是依靠法兰欣的助力才得以成功,而后加入并接手了法兰欣的乐团,但是在法兰欣离开后却经营惨淡让出乐团,与法兰欣婚姻的失败似乎也归因于吉米,最为主要的是他主动放弃了亲情(儿子)。《纽约,纽约》某种程度上还原了好莱坞黄金时期女明星真实的一面,这同时也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和根源因素。
《纽约,纽约》绝不仅是马丁·斯科塞斯的“滑铁卢”之作,他对传统好莱坞类型进行了彻底的自反性改写,在业已固化的创作范式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作者风格,影片不仅表现了故事讲述的年代:大乐队时代和好莱坞黄金时期演艺方式的消亡,而且借以表现了讲述70年代女性主义思潮、人际关系的纵深面。《纽约,纽约》中对于婚姻、两性、家庭与事业的博弈这些问题的思考对之后的很多电影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如《爱乐之城》《婚姻故事》等。